能力结构对应的好习惯,学习笔记(下)~
策略管理的好习惯:刷新排序
高管给了个目标,要去思考为什么是这个目标,然后对手上的事情重新排序,什么事重要什么事不重要,只围绕在有战略价值的事情上,去做策略
每年的事情优先序列跟去年的应该是不一样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脑回路里面不断的刷新排序是很重要的能力,否则组织耗散、落地艰难
其实这个底层也算是要“与时俱进”,不要“墨守成规”
学起明以后,刷新战略排序,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砍目标,有时间,学起明,思考质地和做事效率发生质变

驾驭业务小引擎的好习惯:迎难而上
这个事情好有难度啊,因为难才有壁垒,长板和稀缺价值,决策是做,迎难而上,无论成败反正都是赢家
其实自己的难,真的是也没那么难
业务引擎抬升的高度,就是自己建的壁垒

跨部门协作的好习惯:成人达己
如果光看自己的好处,自己的损失,眼光只那么点儿,没点格局,上去了也坏事
要看对他人的好处,他人的损失,这就是有格局吗?

改变一切的习惯:定期复盘
事情做成了,是因为什么,哪些不足,事情没做成,为什么,怎么才能做成
最佳实践好在哪里,别人踩的坑自己能借鉴吗
嗯,这个我有^_^
复盘一个点,围绕事——围绕目标,而不要就觉得自己哪里有问题要调整自己,这其实是正确归因,事没做成,因素很多,而就去归因自己的某个点是很片面的,觉得是自己懒,然后就让自己勤快什么的——其实设定目标,要有空间时间角色关系的范围,自己哪哪不好,这个其实范围没界定,就没法改,就无从迭代,也不是目标导向的
所有是事为先,人为重,就是目标第一,然后才是目标下的人的问题

哪些是毁掉人一生的坏习惯
纠结/拖延的,没有机会——其实这个就是停留在认知,或者说是虚知的层面
懒惰,看到机会又觉得太麻烦——这就是有决策没行动
蛮干/伪勤奋,每天感动自己——这其实就是没有用1000小时获得优质认知和好方法就“笨功夫”
自私/不负责任,觉得世上都“坏人”,只能靠自己——忽然想到白飞飞她们家。。。这其实就是见众生不行,人脉没有,做不了事的
自嗨的,心智低——这其实是理解级啊,觉得自己见识高就能自恋高位了
随波逐流的,没有清晰的目标,无知之人常立志——这是目标和目标感
都怪你,错的永远是别人——这个就是归因模式
其实本质上,坏习惯就是在认知、理解、决策、行动、目标、人脉等这些段位表能力关键因素上很错误的方式,这样就会能力上不去

好习惯养成的三个步骤
第一,画出过去习惯的行为模式,从目标认知理解决策行动复盘,错误的模式,和应该调整成的正确的模式
第二,每天回来画小红旗,做到一次就给个,给个进度条
第三,每周给个小仪式
养成一个好习惯开始会比较慢,但是只要坚持会变快的——这个我知道^_^

回顾一下先
首先课程是受益的职场习惯,当时就在想,这个架构要怎么设,原来用的是段位表能力结构来对应每一个好的和不好的习惯做法,其实就是做法啦,因为做多了形成反射通道了,就成习惯了嘛,所以,就是每一个能力下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或者说是,把好的标准给定下了
这是度的概念吗?天啊,说到度,之前就很多次想到,度很重要,但是好难,我还以为自己今年内不会涉及到呢。。。现在想到了,而且,也想到了时间空间角色关系上划分等级,还有关键元素组合划分等级,这里又给了每个能力建议的好标准,我是不是该延展一下搞度出来
这好难啊!!我有点想退,但是肯定不能退,看看时间,今天后面两个小时,这1700字左右,就耗这个吧。。。。给自己个小甜饼吧,设定了个小奖励^_^

那自己做个迟到的课前思考
二段能力内容,好奇心,主动性,目标感,计划,业务能力,向上协作,团队协作
主动性是与我有关,才会去做,好奇心是好奇怎么回事,才会去研究,计划是必达,业务能力是卓越,向上协作是老板是来帮我的,团队协作是服务意识
那首先是怎么定义每个能力,然后在定义之下划分度
先回顾下原笔记,有想延展的先延展一下,然后再来搞定义和划分层级

目标感没想起来正确做法,原来是三思而后行,这个词现在觉得无比美妙,而且还有了思的思路,真是开心啊,最近觉得没想清楚的也差不多行了,关于对于剧和小说的幻想,其实还是现实比较有趣,还是从喜欢的故事里抽取自己喜欢的底层逻辑有趣,短时间内反正就是休息的时候看,等看完了写文,所以,也不用浪费时间纠结了,目标是健康和能力成长,资源是现在拥有的认知结构和客观条件不错,策略就是学和学以致用啦~
短期不用想了,下一阶段再说喽

计划管理是目标必达,目标不可放弃这个记得是专业度分级的及格线,计划的确是见天地中的,业务能力
业务上追求卓越,这个就是及格线之上分级的标准,以什么为达成的具体标准——看来我的认知们串起来了,开始时模糊的想法是正确的^_^
节奏感的张弛有道,其实是计划的一个原则,计划现在有了两个原则,一个是目标必达,一个是道法自然——健康和工作同等重要

向上协助的做法是定期汇报,等我跟职场前八周和补救那个结合起来思考一下
前八周,主动问目标,复盘,然后汇报,金灿灿的机会场景是开会汇报、部门会汇报、偶遇汇报——行吧,原来这就是向上协助的准确定义,ok了~
团队协作的做法是荣辱与共&服务意识,这是怎么界定的,两个范围,一个是团队整体,一个是业务链环节之间,ok
任务协调的做法是换位思考,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团队目标,其实这感觉上面的叠加上去,团队整体,是整体对外,也是整体承受上面的目标,而队员之间,有业务上环节关系,也有非环节关系,有自己对外求助,也有外界对自己求助——过往自己梳理的空间关系没有白费啊^_^

最后是讲了具体的人性在协作上的应用——人性其实就是我以前的样子QAQ,争自恋高位,所以,要给别人这个位——自己是要达成目标,自己的资源又有限,那用这种策略来换取更多的资源,那不是很好的吗?自恋高位这种“面子”,端起来对目标没用,只要放下,就能换取资源,这样想,是不是就很通了?
说到这里就要说自己是真的,过去太傻b了。。。。
往事不用回首,往后看吧!

中层的能力内容,责任感,持续性,中期目标感,业务小引擎,小引擎节奏感,团队管理,向下协作,跨部门协作
这里只讲了几个,责任感这里给定义了,按时保质对相关人都有利,这也是原则、标准
小引擎是优化,也是追求卓越,调整困难
跨部门协作,这里是成人达己,跟基层的部门协作来对比下,基层的协作,团队整体——荣辱与共责任感,交付时服务意识,找人帮忙时考虑他人的利,这里跨部门协作类似的,考虑他人的利和他人的损失
还有一个策略管理——这个是一横五纵里面的结构,下次加入考虑了,策略要根据战略目标来刷新,这是一个持续升级的概念

在上面想了把每个能力都给定义下,正确的做法自然在定义之下,定义里面有维度,这个就可以分个层级,用来评估度,现在想想自己这个“宏大”的目标,也不免感觉惊吓自己。。。我要缓缓QAQ,一个个来

目标感的定义,三原则,目标、资源、策略,所以分层的时候,0/1也是可以的
主动性,好奇心,目标下,识别策略相关事情去行动?探寻事情的本质看看是否策略相关,其实不是这样的,主动性其实是在职场上的,就是工作范围内,有一些事情,要去好奇搞清楚本质,好去主动做,比如我就很好奇生意是怎么做的。。。
那这个其实可以说是工作态度的两个分类,有没有主动性,有没有好奇心,是不是就被动,是不是就画三八线

业务上专业能力,这个之前聊过,目标必达性,目标完成的标准
计划上,感觉跟下面有个保时、保质,相关人那个责任感也是可以把业务整体放一起
只是交付的范围不同,一个是部门交付,一个是个人交付
当然,这里加了个个人健康考量的维度
策略要根据目标来调整,那其实是目标第一,根据目标刷新其他所有认知到复盘的内容,策略只是其中一个,所以到了中层,见众生的边界是策略,高层见众生的边界是目标,重点前者思考的是策略,目标领导定,后者自己定目标,下属做策略,但理解目标是第一步
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思考自己的目标是第一的

见众生其实就是协作,情时位势度理利这几个点可以了,等后面搞晨练的时候再延展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先,脑浆耗尽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