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6月27日【常识下午茶】

2022-06-27 13:29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单选) 电子政务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政府行为,避免暗箱操作,减少:

A.“梗阻”行为

B.“寻租”行为

C.“沟通”行为

D.“贯通”行为

【答案】B

【三级知识点】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概述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概述知识。

第二步,“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可以使用的形式、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三个层面,进行电子政务基本架构的规划。电子政务的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工业时代“一站式”的政府办公模式,建立了适应网络时代的“一网式”、“一表式”的新模式,开辟了推动社会信息化的新途径,创造了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新手段。电子政务的出现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运作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运作的透明度。由此可知,电子政务可以减少“寻租”行为。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梗阻是指在资源与市场之间,上级政策与群众利益之间的障碍。革除“梗阻”,就是要按市场规律、按法律办事。A项排除。

C项:沟通行为,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为媒介进行交流以达到相互理解、承认、一致的行为。认为人们在社会劳动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反应,是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沟通行为。C项排除。

D项:干扰项,排除。

 

 

 

2.(单选)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答案】A

【三级知识点】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这就是在强调正确认识的获得来自实践活动,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发展的动力”强调实践中产生新问题,需要新的认识去解决问题,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而题干中没有强调实践中的新问题以及认识的新发展。B项排除。

C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C项排除。

D项: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项排除。

 

 

 

3.(单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的是:

A.竹子

B.松树

C.柏树

D.野草

【答案】A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文学常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咬定青山不放松”出自于清代画家郑燮的七言绝句《竹石》,这句话的意思是紧紧抓住青山不放松,根扎在石缝里面。这是一首咏竹诗,主要是赞美竹的刚毅。同时也是借物喻人,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的思想。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4. (单选)下列选项中,(   )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A.轮船失事,船长迅速乘救生艇率先逃生

B.在逃犯开车冲向闹市时,警察开枪将其打死

C.刘某唆使自己豢养的狼狗咬陈某,陈某顺手操起地上木棍打死狼狗

D.轮船刚驶离港口,遭遇暴风,船长为避免轮船倾覆,下令把船上货物抛入海中

【答案】D

【三级知识点】法律-刑法-犯罪概述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

第二步,紧急避险,是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损害另一法益以保护较大法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D项中,暴风来袭,船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避免轮船倾覆而将货物抛入海中,损害了一种较小权益而保护更大的权益,其行为构成紧急避险。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船长负有特定职责,他不得弃船逃跑,所以其行为也不构成紧急避险。A项排除。

B项:警察的行为属于其他排除犯罪事由的法令行为。B项排除。

C项:陈某打死狼狗的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进行的自卫行为,属于正当防卫。C项排除。

 

 

 

5.(单选)(   )是指公园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A.蓟州之变

B.土木堡之变

C.靖难之役

D.靖康之变

【答案】D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中国历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变客观上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被残酷镇压的事件,被称为蓟州兵变,不仅是明朝历史上的悲剧,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桩悲剧。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明朝在土木堡败于瓦剌的事变。经此打击之后,明廷如惊弓之鸟,内外矛盾立即激化,并日趋严重起来。大明朝的统治,由此开始走了下坡路。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内战。这场战争是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决定削藩而引起的。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6. (单选)小明在某电商平台的秒杀频道中购买了一箱29元的酸奶,快递寄到家后发现酸奶已过期一个月,小明立刻向工商局打电话投诉。根据上述材料可知,该酸奶:

A.是商品,因为生产中凝结了人劳动

B.是商品,因为小明已经支付了29元

C.不是商品,因为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被投诉至工商局

【答案】C

【三级知识点】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商品与货币知识。

第二步,商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题干中,过期的酸奶不能食用,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也就不具有价值。故该酸奶不是商品。

因此,选择C选项。

 


6月27日【常识下午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