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银行实习一个月,我知道了......

2022-08-14 09:40 作者:ぎょか  | 我要投稿

在读大四的时候,《商务礼仪》课老师曾在课堂上提到过有一个直系学姐找到了一份在银行的工作,那份工作据老师说还不错。具体是什么职位我并不清楚,不过,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猜想——像我学的这种勉强和经济沾得上一点边的专业是可以进银行工作的。

 

在银行工作是什么样的呢?在去银行实习之前,我对于银行职员的工作内容了解得很少,只记得柜员在窗口前帮客户办现金业务,以及高中毕业后去建行办卡时,工作人员问我“你还要不要看看理财产品呀?”唯一看过的一部和银行职员有关的剧还是雅人叔主演的经典作《半泽直树》,但我能想象得到,这部剧的场景和真实的环境相比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读本科时,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安排我们做短学期实践。读研以来倒没有类似的要求了,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利用这段空余的时间去实践,在教室以外的课堂上课。今年暑假,机缘巧合之下,我得到了一个可以去银行实习一个月的机会。现在一个月实习期满啦,我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收获~

 

总体而言,我在沟通能力择业试错这两个方面有所收获。

 

首先来谈一谈沟通能力。《商务写作》课上,老师曾要求我们自己写一份简历作为课堂作业,我参考了教材上的几个范例,其中有一条在个人能力上写的是“能够和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教材上的原文还多了副词“很好地”来修饰,我自认能力尚浅,删掉了这个副词。即使是这样,在和舅舅讨论这件事时,他当时很吃惊地看着我,说:“你还真是夸得下海口啊!”在那时我隐约意识到那句话的分量了,不过因为平时接触的阶层有限,我还不太能感受到“和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直到去银行实习,真正地接触到了完全超出我平时会接触的圈子的人,我才明白了,沟通,即使是同一个语种,也存在不少障碍。有一次,在帮一个奶奶办社保卡所属银行激活的时候,在设密码时遇到了问题,奶奶说,“噢,密码就设123456”。我提醒她,“不要设连续的数字,六个相同的数字,也不要用自己的生日”,奶奶想了有一阵子,不知道该设什么密码好。我跟奶奶提议,“您还记得孙子的生日吗?可以设您孙子的生日。”于是奶奶认真地回忆起来,大声地告诉我她孙子的生日是多少,于是就设什么密码。庆幸的是,周围除了我之外没有别人,我很无奈地提醒奶奶,“密码您设了要自己记着,不要告诉别人”。

终于赶在关机前把卡激活了,但在开通短信的时候又出了问题,奶奶没收到验证码,她才想起来自己没话费了,将将把话费充了之后,银行到了关门时间,柜员机自动关机了,她的社保卡还锁在机子里!后来我喊来行长打开机器才帮她把卡取了出来。第二天奶奶又过来,说我昨天没弄好,我正要给她查短信开通了没,又被别的顾客喊去做事了。这是我在银行遇到的一段小插曲,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比如看不清密码,让我帮忙输密码;我明明说清楚了,还用手指着相应的地方教要怎么填表,结果填的还是错的;用自己的身份证来启用其他人名下的银行卡等等。在帮助办理业务的同时,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沟通能力有了一些提升,可以耐心地向客户解释为什么有这些步骤,可以根据口音和穿着推测客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可以根据客户所在的阶层和年龄段切换不同的沟通方式。到这时,我离“能够和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才真正近了一步。

 

另外,在成本较低的时候多试错也是我乐意去做的事情。“未来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呢?”上大学以来我一直在探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于是去做了一些实践,也考过一些相关的证书,比如日语助教、英语助教、日式酒吧接待、校博物馆讲解员等等,今年暑假去银行实习是我做过的和自己专业“最不相关”的实践。在这些过程中,尽管遇到过糟心的事,但总体上看每一段实践经历都能给我带来不同程度的反思和收获。我很反感教学主任曾经在开学时说过的一句话,“你们学语言的,除了当老师和翻译,还能做什么呀?”去做这些实践并不仅仅是想要推翻她的说法,更重要的是,这些事情让我明白到,不妨让眼界更开阔一些,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广泛学习技能和知识,无论是考公考编还是当翻译,都只是选择,而不是仅有的出路。所以,还需要更“想得开”一些。


在银行实习一个月,我知道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