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份秘籍

2020-06-26 12:32 作者:氛子地理研究所  | 我要投稿

巧用“限定条件”击破高考

                                                                 ————文科生看了会沉默,理科生看了会流泪

    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了解过“限制性定语从句”,由于有了限定条件,答案就会被逐渐缩小范围直至最后的“锁定”。同样的思想也在地理试题中有很好的体现。

举个栗子。黄晓明去相亲,相亲对象杨颖问黄晓明:“你平时喜欢干什么?”                 

黄晓明心想,这问题也太宽泛了,该如何回答呢?

    紧接着,杨颖又问:“那你平时喜欢看谁的书呢?

    黄晓明心想,这下好回答多了….

    就在他刚想说时,杨颖又问:“你最喜欢哪位男作家呀?”

    黄晓明心想:我其实哪位男作家都不太喜欢,但是又不能直接说,就在黄晓明使劲的想编造一个没听过的男作家名字时,杨颖给了他最后一击……

“那你是喜欢郭敬明呢还是韩寒呢?”

......

      黄晓明卒。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随着“限定条件”的不断细化,最终的选择范围也会变得越来越小,上述例子中杨颖的一个个问题看似无关联,实际上每一个问题的会大范围都在不断地被缩小再缩小,直到最后,出现了“二选一”这种问题。

那么,像这样的限定条件都有哪些情况呢?曹老师总结出了如下几点:

一、4个“W”:where when who what 分别是:时间 地点 人物 时间 学习播音的同学肯定会熟悉这些要素,这也就是现代新闻的六要素之一;

例题:2016年8月5日到8月21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读巴西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31届夏季奥运会赛举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松花江流域进入汛期    B. 巴西草原一片葱绿

C. 亚马孙河流域进入汛期    D. 开普敦炎热干燥

该题目在第一句话就给出了当前的时间节点8月,全世界都为8月时,我们北半球是夏季,而南半球就是冬季了,但是赤道地区都是一年如夏。看了四个选项后,我们直接将四个选项所发生的季节标在选项旁,现在题目就被翻译成了:以下哪件事请是会在8月发生的?现在是不是感觉这类题简单了很多?一定要学会“翻译”哦。

 

二、形容词:当题目里出现“什么什么的”时,就要注意,题目里的形容词绝对不是白给的,能够特地给出一定是因为有用的;

例题: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 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

此题中加下划线的的词语就是典型的形容词,短短的几行字里竟然对熊有如此细致的描述形容,肯定是有鬼的。果然,在最后一问就问到了,那么我们前面知道了熊是喜欢捕鱼的,所以要想拍熊,就一定要选择在有河流流经的地方即可了。所以,千万要对形容词敏感起来!

 

三、文末的最后一句。一般在题目的最后一句会有这么一种进行解释或描述性质的:看似与前句毫无逻辑关联,很可能就是所谓题眼了;

例题: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此题中的加下划线的句子就出现在了文末,且非常容易被考生忽略。我们稍微仔细一想,新叶呼之欲出?那不就是之前会“落叶”吗?答案不言而喻,不得不感叹新课标地理出题者的语文素养!

 

四、表达情感倾向的词,如:“仅”、“只有”、“高达 这类词出现往往也暗示着”题组里的选项会被排除。

例题:“晒晒太阳就能发电,电动汽车跑在上面就能充电,下雪后还能自行感知、融化路面积雪……”这就是由一块决“玻璃”(具有抗压、抗滑的性能、符合车辆通行条件的光伏发电组件)拼接、铺设而成的光伏路面。2017年12月28日,全球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在济南正式通车。该路段全长1080米,但每年可并网发电100万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高速公路光伏路面建设

A. 工程量较小,造价较低    B. 施工对环境影响小

C. 建设受地质条件限制大    D. 后期维护扩建较难

此题中的一个“仅”字可以说是解第一小题的题眼了,只要考生做到不忽略这些情感倾向的词,就一定不会错过重要信息。题目中说仅1080米,说明这条路好像看似并不长。那么建设受地质条件的限制能大吗?后期的维护会难吗?但是有一点常识问题,光伏发电路面是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无论多少,造价都并不低廉,那么既然“仅”1080米,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当然就是较小喽。

 

 

五、括号()内的解释内容,对括号前的事物进行解释,出现括号内解释内容基本可以确定括号内一定有考点。

例题:【贵州省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模)】我国贺兰山脉东坡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贺兰山森林主要是常绿针叶林,集中分布在海拔1900米至3100米之间,包括青海云杉林(林冠郁闭)和油松林。有学者运用10mx10m的样方对该地森林群落进行调查。下图示意贺兰山东坡各样方平均胸径(距地面约1.3米处乔木主干的直径)、平均树高、乔木株数和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9~11小题。

 

11.图中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

A.林下环境逐渐阴冷潮湿        B.农业生产影响程度加强

C.高大乔木数量逐渐减少        D.各物种之间生存竞争强烈

此题目中的括号内容为:林冠郁闭。顾名思义,指树木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甚至遮挡到了林下植被对光照的吸收。故第11题中A选项林下环境追歼阴冷潮湿就完美对应了括号内的解释含义,为正确答案。

 

     相信各位同学们通过这五个例子的阅读,应该能够感悟到原来高考考场上绝对不止是对知识的考查,更有对临场信息处理分析和推理演绎的能力,这就叫素质教育,对同学们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需要不断地见新材料,见新考法,高考试卷不是高中老师出题,我们在做真题试卷时一定能够感到别扭,一定要在考前做足充分的心理建设,应对突发情况,这是一场综合大考,就像这次疫情,考的是全方位的能力。

另外,需要提醒同学们的一点是,人文地理的选择题组里答案几乎全是符合题意的,依靠我们平时所用的排除法几乎是完全排不干净,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一种哲学观:抓事物的主要矛盾,题干里的最后一句往往会说:XXX的主要目的或是XXX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题干中“主要”和“直接”就在提示着我们要抓 主要矛盾了。

那么,如何来抓呢?我们可以采用“反推法”,先随便找出一个选项,试着找找这个选项的替代词,如果发现能够找到替代词或替代情境是则说明该选项不是所谓“主要矛盾”的选项了,直至我们找到一个选项,发现怎么也找不出可以替代它的词或情境,那这种情况下,多半它就是正确答案了。


最后,氛子地理研究所预祝各位同学正常发挥,考出水准

更多模拟、真题、新题讲解可上哔哩哔哩网站搜索“氛子地理研究所”,曹老师与你一起拿下高考,实现梦想!

 

 

 

 

 

 

 

 

 

 

 

 

 

本资料为氛子地理研究所©原创内容,任何个人、单位或其他组织未经许可,不得以复制、发行、改编、翻译等任何形式,使用作品或部分内容。

Copyright氛子地理研究所©


一份秘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