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以失败作为开端的人生,可能更为深刻。空虚比挫败,更难以忍受。创业经历第一期,找钱

2023-08-08 19:21 作者:北海先生原创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北海先生。《家道中落》那期视频出乎意料地上了热门,这是我做这个频道半年以来,第一次上热门,非常激动,也非常荣幸。很多朋友看了那期视频之后,私信我,希望我讲一讲过去这些年的创业经历。我不是老师,我不会以专业的方式进行讲述,而且我总结的一些感悟或经验,不一定都是对的。因此,思考良久,我决定,还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呈现给大家。

创业经历,我会做成一个合集,包括我见投资人、融资的经历;招聘新人、组织团队的经历;见各种客户的经历;参加创业大赛的经历等等。在讲述这些经历的时候,我也会分享一些实用的小技巧,或许可以给到你一些灵感和帮助。   

我不能保证,创业经历这个合集的内容,对于你所在的行业和环境,是否有满满的干货可吃。但我可以保证的是,这些经历,全部都是真实的,这其中的感触和感悟,全部都是真切的。

这第一期,咱先讲融资的经历吧!

我一直认为,如果你想创业,一定不要找父母要天使投资。因为在爹妈眼里,黄鼠狼只会觉得它孩子香,刺猬只会觉得它孩子光,爹妈看你,是极其不客观的。你迷迷糊糊的成功了,爹妈会觉得,不愧是我的孩子啊。你理所应当的失败了,爹妈会觉得,都是大环境不好,难为孩子了。

你想创业,如果有可能,一定要找专业的投资机构,就算你家很有钱,也要用投资人的钱。因为他们在看项目这一块,是最聪明,最精明的一小撮cuo人。投资机构用于投资的钱,大部分都不是自有资金,他们会常常出入总裁班,高尔夫球场,结识一些有钱人,而并非所有的有钱人都懂投资。很多人都是稀里糊涂的赚了很多钱,你让他讲成功经验,他总不能告诉你,是祖上积德,运气好吧!这些功成名就的有钱人,会委托专业的投资机构,帮他们寻找、评估、投资一些项目,让他们的钱,可以跑赢通胀,然后投资机构从中收取资金管理费。

我认识不少富二代,毕业之后第一站,都是家族企业下属的金融类公司,说白了,就是小贷公司。爹妈最信自己孩子,交给孩子管这一块最放心。但你想想,进入社会的第一站,就是来钱最快的行当之一,这孩子以后,对金钱,还会有敬畏心吗?对赚钱,还会有耐心吗?街上那些开超跑的,除了婚车租赁,大多都是这类创业者。不是买得起,买不起的问题,而是如果这个富二代创立了一个实体工厂,一个科技公司,一个培训机构,大概率是不好意思买超跑的,会跟员工的距离感太大,容易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公子哥,不务实。

先说结论,我的第一次创业,是失败的。对于大家来说,这是一个反面教材。但我觉得,以失败作为开端的人生,可能更为深刻。

我的第一笔投资,来自我爸。在我毕业前,就确定了两件事,第一是回国,第二是创业。这第一件事,我和父亲达成了共识,但第二件事,发生了争执,在《家道中落》那期视频里讲过了,没有看过的朋友,一会儿可以去看一下,重置了背景音乐,值得二刷。我当时想要做的项目是,提前规划,秘密装修,一夜之间,占领郑州所有的商场,蛋白质吧+维生素吧,不需要很大的面积,甚至就是外卖式的橱窗,全透明门店设计,中间一分为二,左侧是蛋白质吧,专卖豆浆类饮品,用中药保健做文章,比如板栗和黄豆在一起,什么功效,黑豆和山药在一起,什么功效等等。右侧是维生素吧,同理,就是各种水果,部分蔬菜的各种搭配,具有各种功效。为了防止抄袭,一次性占满郑州所有的商场,并约定同一天所有门店一起开业。听着很理想,但仔细想想,成本不算大,因为每个门店都很小,需要的人力也不多。

其实那个时候,各种现调奶茶和果汁,还没有像今天这么泛滥。但父亲看了我的商业计划书之后,说了一句,你不想去做公务员,我同意了,但你读了那么多书,回来磨豆浆,我是没办法接受的。最终,我们都让了一步,我可以不去做公务员,但创业做什么,他帮我决定。

很多人私信问我,我们企业是做什么的,工厂那一块我就不说了,因为不属于大众产品,大多数人都很陌生,还记得吗,我在之前那个视频里讲,我出国读书前,都不知道家里企业是做什么产品的,很多读者表示难以置信,但这是真的,很多工业品都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很遥远。

我当时做的那个小公司,是外贸公司。其实在二十年前,我们企业旗下就有一个外贸公司,当时正赶上时代红利,那个小小的外贸公司非常厉害,当年创造的业绩放到今天,都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当年那支队伍也非常梦幻,感觉那些年就是父亲的大运之年。从2009年开始,那个外贸公司开始走下坡路了,扛到2011年,解散了。那些老员工,要么自己开公司了,要么出国了。等我回来的时候,既然我想创业,又会讲英文,父亲就希望我把那外贸公司重新做起来,就是说出去,也比磨豆浆听着体面。

这个公司的融资,其实并不专业,就是典型的爹妈看我,怎么看都好看,没有尽职调查,没有年终审计,没钱了,就要,要了,就给。现在想想,非常惭愧,非常失败。这个公司,最终以失败告终,投进去了很多钱,具体金额,不说了,反正可以在上海浦东买套房。这次创业,融资的失败,现在来看,不是一件坏事,让我学会了对金钱的敬畏。钱,没有那么好赚。因此,江湖上都说,创业就是一种败家。

这里我插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曾用这个故事,告诉身边的人,年轻时发财了,一定要居安思危,不是钱好赚,也不是你厉害,而是你的运气,来得太早了。

我们曾接触过一个投资人,他希望以现金+项目工厂的方式混合投资,实地考察过才知道,他手里的那个工厂,是他超低价买来的,但因为这个投资人是做房地产的,不懂工厂运营,一直扔在那里,也没有经营,正好我们有一个项目,和那个工厂是上下游关系,而我们也正好在找资金。他就想着,把那个工厂也作价投资进来。我们去看的时候,那个工厂还很新,很多设备都还没有拆封。我就很好奇这么大的工厂,这么新的设备,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晚饭席间,听那个投资人说完,这其中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这个工厂原本的老板,也是一个房地产老板,在总裁班里认识了另外一个老板,劝其转型,说我们的未来是高端制造业,不是房地产。手里有钱,投资就硬气,没多久,就跟某985大学合作了这个项目,工厂建的非常排场。但也就是在工厂竣工前夕,宝贝儿子从美国回来了,不愿接老爸的企业,因为学的是金融,一心想赚大钱,做实业是做加法,做金融是做乘法,但他做的金融,是炒期货。人生第一桶金,赚了两千万。给自己买了一辆法拉利,送给老爹了一辆宾利。原来赚钱如此简单,成功如此小意思。殊不知,那第一桶金,是人家,给这地主家的傻小子设的诱饵,整个是一场局,没多久,亏了几个亿,具体几个亿,人家中间人不说,我也不好意思问,总之,他老爸的企业动了筋骨,伤了元气。其实大多数民营企业,看似风光无限,其实都是虚胖。听着资产很大,但几个亿,甚至几千万,就会成为,多米诺骨牌的关键一张,顷刻间,那高楼,说倒,就倒了。后来这个投资人,看似捡了个漏,但却找不到接盘侠。最终我们也没有和他合作,因为我们不缺固定资产,我们缺的是流动资金。而且如果接了这个新工厂,往后的运营费用,会额外增加很大一部分,甚至可能比接手前,更缺资金。去年,那个投资人又联系了我们,问别的事情,随口问了句,我们现在是否有意愿合作,说那个工厂还空着呢,已经长草了。至于那个富二代一家近况如何,我不知道,也没法去问。

赚钱,一定要细水长流,年轻的时候,一夜暴富,不要得意,不是实力,只是运气。

好了,说回我自己的融资经历。

家里的企业出了问题之后,父亲的思路,发生了质变,他那一代企业家,以前的认知里,融资就是找银行贷款,也就是债权融资。很多民营企业里的融资部门,无非就是对接银行的财务人员。但那个时候,他三思之后,定下了新的方向,项目是好项目,我们找风投,也就是风险投资。跟过去不同,找银行融资,因为银行那里都是老百姓的钱,肯定是以风险最小化为基础,他们主要是赚点利息,可以支付给储户一些,自己留一些。因此,对于储户来讲,银行肯定是最安全最稳妥的。而投资机构,之所以是叫风险投资,就是投了十个项目,九个都失败了,一个成了,IPO上市了,或者被巨头收购了,那可能就是几十倍的投资回报率,整体来说,就是成功的。因此,银行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借给你钱,帮你一把的朋友。而风投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星探,看上了你的天赋,陪跑一段,赌你的未来,能成为明星。但话说回来,朋友借你钱,反正你得还,有担保人,有抵押物,只要你人品和信誉不错,操作起来相对不难。但找个伯乐,认定你是千里马,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见的第一个投资机构,是父亲的朋友引荐的,阵容非常豪华,某一线城市半政府性质的机构,专门吸纳全国高科技项目。讲到这里,我补充一下,我觉得我们很幸运的一点,就是我们开始股权融资的年代,投融圈里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首选门槛高的高端制造业。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早几年,出现危机,找融资,我们面对的投资机构,可能大多正在热衷于投资互联网。

这个机构跟我们简单电话交流了几次,就安排行程来看工厂。那是我第一次做路演,格外紧张,当时已经是初夏,我那天还特地穿了西装,不知道是投影仪的灯光太热,还是自己太紧张,讲完PPT,全身都湿了。当时觉得对面坐的那些人,全部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佬,他们皱一下眉头,点一下头,都会让我内心翻江倒海。当时,父亲得知其中一位大佬不吃荤腥,特地订了一家全素餐厅,价格贵的离谱,基本上就是智商税。不过接待嘛,不是为了吃什么,而是为了客人满意。结果,那位大佬看了一眼,说这些蘑菇,我不能吃,是腐败之物。然后我们一边悄悄安排人在后面全部打包,然后临时又换了一家素斋餐厅。当时我并没有觉得那个人很作,只是觉得,高人的世界,我果然不了解。现在回头看看,那人就是虚张声势,故弄玄虚。呵呵,我还真没冤枉他,这世界真的很小,几年后,我们拿到了A轮投资,其中一个董事突然有一天问我,认不认识XXX,说他此时就在他们的包房里,感觉说得很大,但助理刚才说,这XXX住的是快捷酒店。而席间,那XXX说来过河南,看过一个项目,但没有缘分,没有投,结果一听,正是我们的项目。哈哈哈,你说这是什么?缘分哪!我说,千万别信他!他根本就没钱!

好,用这样一个插叙的方式,您肯定知道了,这第一次见投资人,是以失败告终了。但这其中的过程,可谓是跌宕十足。我虽然不清楚那个机构的内部状况,但我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大概猜测,机构是半政府性质,主要任务是寻找项目,而机构自己找的有配套的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可能是以招标,或熟人引荐的方式,与这个机构捆绑在一起,等于说,拿钱的机构,让政府的机构帮他们筛选项目。当然,我并不是投资专业出身,也无相关从业经验,这只是我在融资经历中,大致猜出来的模式,因为后来,我们也遇到过不少类似的组合。

那个机构的领队,是一个老专家,很厉害,对国家某些领域贡献很大。他就相当于是那个机构的权威背书。而那个不吃蘑菇的大佬,就是他们配套的投资公司的合伙人,自称家族十分了得,其实我很想拿出来讲一讲,但毕竟这是公共场合,还是不说了,大家自行脑补吧!我和父亲不算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但听他吹完,呃,不,讲完,都瞠目结舌。那次谈的非常顺利,非常愉快,签署了增资协议,约定了投资到款日期。当时,我和父亲都觉得,这幸福来的也太突然,太简单了吧!当时父亲的一位朋友好心帮忙,还在纸媒上做了报道。投资人走后,在全体中层以上人员大会上,父亲讲到一半,动情之处,还流下了眼泪。台下,也有不少人擦眼泪。呵呵,但现在回头看看,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后面遇到的困境,估计连哭都没力气哭了。

后来,从翘首以盼,到心急如焚,再到失望透顶,共上演了六个月。六个月后的一天,那位大佬可能不好意思跟父亲联系,给我们的总工程师发了一条信息,是一段很生僻的古文,大意就是,我们没有缘分。现在回头看看,当时真的是什么都不懂,连尽职调查都没有,直接就签增资协议,多少有点儿戏。

茫茫人海,总会遇见有缘人,接着找吧!

接下来,我们又接见了好几波投资机构,都是政府出面组织的,可能是那个时期,很多企业都遭遇了生存危机,加上我们打了第一炮,虽然是个哑炮,但越来越的企业发现,股权融资是一条更合适的路。其实与其说是合适,不如说是没得选。因为我看见,很多企业的老板,参加上千公里以外,朋友儿子的婚礼,都是开车去的,为什么呢,坐不了高铁,坐不了飞机,原因,就不必多说了吧!银行融资那条路,大多数老板,自然而然也就走不通了。

那时见的几波投资机构,都是耳熟能详的大公司,但那些对接人,更像是在走流程,完任务,做了很多次路演,吃了很多次饭,我期间还去上海,杭州,北京等地拜访过他们,但最终,都是以一句,保持联系,结束会面,永久地躺在通讯录里,不再发声。

那段时间,大多都是我自己去见的那些人,因为对接人基本上都是八零后或九零后,父亲就让我锻炼锻炼。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路演内容,做出了质的调整和进步。这里,可以分享一些干货。如果你给投资方做路演,PPT上文字不要太多,否则观众就盯着文字看,不看你的讲述了。路演内容里,关于技术的描述,不要太多,因为投资人基本上都不懂,他们不关心你的东西多牛,他们只关心这么牛的东西,是否能赚钱,是否有技术壁垒,是否可以替代进口,是否有抄袭门槛,市场天花板有多高,同行有没有大公司,上市公司,以后有无上市的可能,是全新的概念阶段,还是已经可以量产化,可盈利化,目标消费者熟悉吗,是否有学习成本等等等等。很多没有经验的项目方,包括最初的我,讲技术先进性,讲了一多半,看似专业,但下面的听众早就听烦了,走神了。

当然,我能认识到这些,是因为经历了几次,路演直接被打断,不留情面地对我说,我对这个没兴趣,也听不懂,你是卖羊肉串,还是卖摩托车,不重要,我只想听你的商业模式、市场策略和业绩预期。当时我除了满脸通红,内心并没有其他情绪。但记得另外一个创业者,四五十岁,在投资方提出了一些技术和市场方面的质疑后,直接发火了,说你们没做过企业,啥也不懂,就知道玩虚的。我不知道那位大哥现在的企业做的如何,但我觉得,他未来的路,注定不平坦。

其实,在你成长过程中,如果能被人,不留情面的打断,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反思,一定要珍惜。不要总是张口就是,我知道,我懂。要多说,请赐教,受教了,愿闻其详。谦虚,是年轻人最珍贵的品格,可以让你抓住每一个生命里出现的贵人。

你问我一共见过多少投资人,说实话,真的记不清了。但我的电脑里,一共躺着104个版本的PPT。或许没有见过104个投资人,但至少修改过100多次PPT。因为我有个习惯,不喜欢覆盖原件,喜欢另存为。

那个给我出了几百道问题,给我说自己放弃华威大学,只为心底的小浪漫,时常在朋友圈炫富的英国海归老板娘,后来一句因为我是河南人,自己被河南人骗过,放弃投资的经历。还有土豪老板带着小三来看项目,我在上面路演,他们在下面动手动脚,还以为别人看不见,最后吃吃喝喝玩一圈,吹吹牛,啥也不投的经历。我在前面的视频里,已经讲过,这次就不占用篇幅了。但这样的经历,其实还有很多,我下面再讲一个。

在经历了很多次走马观花之后,我已经失去信心了。但这个世界是有观察者的。很快,希望来了。

说实话,我已经忘了是谁引荐的,长三角某地开发区邀请我们落户当地,也就是在那里建厂。跟前面说的那个机构的组合方式一样,也是他们选择了一个投资公司作为拿钱的人,跟我们同时被邀请过去的,还有两个项目方,但其中一个,我一听就是骗子,吹的五马长枪,他要是能做出那玩意,估计铁臂阿童木都不是传说了。

那次对接,持续时间大概有三四个月,我跟父亲去过三次,我自己去过两次。新上任的主任很厉害,金融科班出身,省城空降下来的干部,做事雷厉风行。很快,我们新厂址的土地确认好了,在当地的新公司也注册好了,银行开户,刻章等一系列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这里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办事效率。下面,就等拿钱的机构,出资了。然后,我们被邀请去了那家投资公司,不,他们自称投资集团,名字我就不说了,反正吹得特别大,说是在长三角,跟阿里系齐名,唉,但凡说自己是六强的,那基本上就是第六名。但凡说跟谁谁谁齐名的,那基本上就不出名。董事长助理,一个九零后的小姑娘,那个时候,九零后年龄还很小,自称是浙江大学的硕士,然后说他们董事长有三个博士后学位。我当时刚喝了一口水,差点没把自己呛死。姑娘,博士后,不是学位,是工作,而且,不是说的越多,越牛,而是越多,越傻!签协议的时候,我和父亲都惊呆了,那绝对是我们这些年来,见过的最奇葩的对赌协议。投资款到账后,一年时间,如果完不成约定的业绩,让我们把钱还回去一半,两年时间,还完不成业绩,剩下的一半钱,按五倍偿还。当时我和父亲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忙活了这么久,等来的却是这样一份霸王条款,我还不如直接去借高利贷。面对我们的哭笑不得,那董事长助理,一直在重复,你们不懂,这是我们集团法务专业起草的合同。

我们把这奇闻告诉了主任,他的反应跟我们一样,冷静地,沉着地对我们说,这前期工作已经做了这么多了,你们放心,我们马上安排其他资金,确保项目正常落地。我和父亲那晚睡得特别好,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冲我们笑。

第二天一早,下着小雨,那个主任亲自请我们去当地一家老字号吃早餐,没有带随从,自己一个人。当时,总觉得怪怪的。而那顿早餐吃完,我和父亲强颜欢笑,淋着小雨走回酒店,当时我看着父亲的背影,觉得无比苍老,无比疲惫。那个主任说,昨晚他们开会讨论到凌晨,最终投票表决,除了他,所有人都反对投资我们。这里面的原因,就不细说了,我想,成年人,懂的都懂,我在前面其实已经埋下了伏笔,点明了原因。

好,这里讲一点干货。所谓风险投资,本来就是风险和收益成正比。但很多精明的机构,会跟项目方,也就是融资方,签署股权调整协议,我投资了你,占了股份,按照双方约定,几年后,你无法达成约定的业绩,那就要出让一部分你的股权,给投资方。对于大多数项目方来说,一听这,肯定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至少说明,投资人很尊重和重视公司的股权。但其实,这所谓的股权调整协议,还有一个名字,叫对赌协议,这个大家耳熟吧!大多数对赌失败后,投资人都不要更多的股权,而是想方设法,让项目方还钱,也就是把股权投资,变成债权投资。当然,我说的比较白话,专业的行话,叫回购。只要你接受了投资机构的钱,你就从一个自由自在的小老板,变成了一个被董事会时时盯着的高级打工仔。他们还会给你约定一堆回购条款,你只要触碰了其中一条,就会触发回购,股权变债权,连本带息还钱吧!比如,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和法定配偶解除婚姻关系,实际控制人的直系或旁系亲属在外另立门户,从事相同,相似,相关的项目创业等等,都会直接触发回购。我们比较幸运,A轮签的是国资基金,没有签对赌协议,但公司章程里,有十六条触发回购的条款,作为警示录,每周,我都要研读一遍,自省一番。如果你创业找钱,碰到投资方,一定要让你签对赌协议,那你一定要三思啊。

 

好,咱接着讲经历。

接下来,又是一段时间的走马观花,接触了很多投资人,但基本上都没持续多久,就“保持联系”了,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这样,投融圈里,保持联系就是婉拒的另一种表达。

当然,我也是年轻人,在见投资人的经历中,我也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司地下停车场磕破了头,物业公司登门致歉,我也没有追究他们什么,自己白白挨了一针破伤风。当时伤口还在隐隐作痛,去见了一个投资机构。对方三个人,C位那个是一个中年大叔,递给我的名片上,头衔是博士,而非什么经理之类的。我讲了一半PPT,直接打断,让我告诉他,我们的配方公式,我惊呆了,我说说实话我不知道,其实我是真的不知道,核心配方在公司内部是五个人拿着的,为的就是防止技术泄密,除非五个人同时跳槽,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中一个人是父亲。而我不是那五个人中的一个。我对他说,我其实主要是负责融资和大客户,对于技术层面,我只知道基本原理和应用层面,而这些对于融资和销售,也足够了。但对方不依不饶,拿着纸笔,看着我,我跟你说,小伙子,我也是这个行业的科学家,你要是不告诉我,我怎么知道你这到底是不是宝贝。那次的路演,不欢而散,也是唯一一次失态。事后我也做了反思,负伤上阵确实是一个借口,但我其实没有必要跟他顶嘴。不合适,演完戏,离开就行了。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认可你,相信你,你在找投资人,其实也是在选投资人。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缘分这个东西,真的是存在的,很多事情,从一开始,就已注定,前面走的路,更像是九九八十一难的修行。

我们当时在北京有个分公司,那里有个业务能力特别强悍的小伙子,做事不卑不亢,他居然一路南下到珠三角某大型国企集团开发业务,并机缘巧合结识了那个国企刚退休的董事长,为什么说小伙子强悍呢,硬是发展成了忘年交,业务没做成,却让老董事长对我们的项目很感兴趣,直接被他请来了河南。结果,老董事长跟我父亲一见面,年龄相仿,一见如故。那老董事长的亲戚正好是一家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然后,我们就开始了长达六个月的对接。不管是他们北上,还是我南下,我们见面不下二十次。称呼也从什么总什么总,变成了哥哥,弟弟。他们投资用的钱,大部分也不是自有资金,他们期间也带着金主来看过我们的项目,那几个金主和子女的故事,我都可以单列出来讲一期。

仿佛历史是有轮回的,几年前,刚开始股权融资时,接触的第一个投资机构,对接了六个月。这次,也是六个月。这个机构,因为那个国企老董事长的推荐,甚至也有点不好意思不投资我们。尽职调查做的很认真。他们其中一个金主是个房地产老板,常年住在新加坡,还专程带着技术顾问,飞回来看项目,还带了三个儿子。看似一切都要成了,却出现了一个转折。那个房地产老板,说他现在在投资方面不拍板,他要锻炼他的大儿子,让他拍板。说完,他拉着我爸去喝茶了。让我单独和他大儿子谈。那兄弟比我大两岁,胖胖的,一脸富贵相,听机构说,他们集团有三个上市公司,我也提前查了查,确实属实。但说实话,这兄弟,没有他父亲从零到一的经历和智慧,或许读书很多,或许目前掌管的某个分公司也不错,但想必他的父亲已经将其打造成自动化王国了。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接地气,最终,我没能说服他。而他父亲,果真听了他。

对于他们来说,不投就不投了吧,反正不投,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对于我们来说,那可能就是命运转折,甚至是灭顶之灾。那个机构得知这个金主不投之后,告诉我们,不必担心,他们还有plan B。那就是他们用自有资金领投,然后让一家国资基金跟投。我们肯定没有意见,多一个股东,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平衡。

然后,那个国资基金来河南看项目了,我接待的,当时父亲一看来了两个年轻人,他就说让我带着看看,玩玩。此时的他和我,早就没有了当初的紧张和忐忑。午饭席间,得知,这两个年轻人,一个比我小两岁,一个比小五岁。比我小两岁的那个兄弟,看面相,也是一脸富贵,一聊,居然也是昆士兰大学毕业的,你看,读书其实真的有用,后来我去参加创业大赛的时候,进入决赛的创业者,基本上都是名校毕业,以后讲创业大赛的时候,会讲到,那也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校友相见,分外亲。他说,我看过尽调报告了,今天也见了你,未来的掌门人,我觉得没问题,回去我们就过会。当时我心里有点疑惑,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机构对接人说话这么自信,甚至这么满,况且还是一个年轻人。

过了一个礼拜,那家跟我对接了六个月,见面不下20次的投资公司,突然告诉我,他们决定不投我们了,甚至没说原因。当时我正在开车,郑州那天下着很大的雨。我把车停在路边,感觉全身的骨头都被抽走了,我甚至不知道怎么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这种不停地坐过山车的生活,真的太难受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说羡慕我,我真的不知道他们羡慕我什么,他们只能看到表面的浮华,却看不到我内心的煎熬。

那一瞬间,我觉得全世界都在笑话我,北海,你不是很厉害吗?你不是不要铁饭碗吗?你不是非要创业吗?哈哈,让你感受感受,看你还拽不拽!

郑州的雨总是这样,要么不下,要么跟倒水一样。我拿出手机,准备给父亲打电话。我再说一遍,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观察者的。就在我按下拨出键的一瞬间,有人给我打进来了,你猜是谁?那个国资基金的对接人,我那个校友。

他说,北海,我也是刚听说,他们不投你们了。我忍着情绪,淡淡地说,是的,没事,可能是缘分未到,我们接着找吧。

电话那边沉默了几秒钟,他说,你们现在需要多少钱,可以确保项目正常运转起来。我几乎是脱口而出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在我心里,在我的PPT里,在我的路演里,已经生根,发芽。

又是几秒钟的沉默,他说,北海,我们领投,我再找一家机构跟投,放心吧,我认可你这个人。

如果说,成年后,第一次泣不成声是《海归》那期视频里讲的,学生生涯最后一个学期,那一科被判了挂科,却因我的万字长文争取来的改判。那成年后的第二次泣不成声,就是这一刻,北海,我们领投,我再找一家机构跟投,放心吧,我认可你这个人。

在那之前,我没有研究过这家国资基金,后来,我做了详细的了解,那是全国前几家拿到牌照的国营投资机构,曾投资过很多耳熟能详的企业,被他们相中并投资的项目,大多都有不错的未来。

讲到这里,和开头首尾呼应了。如果你想创业,不要让你爹妈投资你,而应该想方设法找专业的投资机构,让他们帮你把把关,如果他们最终投了,不管是投了你这个人,还是投了你的项目,都至少证明,你或你的企业,未来可期,值得投资。

事到如今,我们正在面临B轮融资,因为中间赶上了几年特殊时期,业绩不好,导致财务数据不好,因此B轮又将是一次渡劫和修行。九九八十一难,走了多少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当初既然放弃了安稳,选择了跌宕,那未来的人生,就注定不平坦,就注定不平凡。

谢谢大家,看到了这里,如果喜欢这个系列,我会多做几期,告诉大家,我在创业路上,真实经历的故事。

希望大家,人间一遭,不虚此行!

 

 

 

 

以失败作为开端的人生,可能更为深刻。空虚比挫败,更难以忍受。创业经历第一期,找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