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独门专利一抬枪
抬枪在鸦片战争前清军就已经列装在军队里,并且在之后的军阀混战、八年抗战中都有它的影子。

抬枪与清兵使用的鸟枪并无多大区别,就是抬枪的尺寸更大,而且它的后坐力也比普通的鸟枪要大,且生产者不同各项性能也不同,如江南制造局所造后膛抬枪口径达15.9毫米,枪身全长2445毫米;山西机器局造抬枪口径25毫米,这口径已经能当一门高射炮;陕西机器局造的抬枪口径更过分,口径是41.3毫米••••••这比后来一票的37毫米反坦克炮口径都大,这干脆放炮架上当炮他不香吗?
抬枪是为了应付清军在山地中作战而产生,毕竟那些起义军盗匪之类的,不跟你大摆阵势厮杀,人家知道你有重炮洋炮,所以就在那些重炮不好发挥的地方,毕竟道路崎岖大炮不好运,所以这么一杆重数十斤的放大版鸟枪被清军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引入,抬枪也与时俱进,就像上面的内容,像是江南制造局所造后膛击针抬枪,不过这倒是像一种无用功虽然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抬枪就是主力火器,但是太平天国的军队可不是那些英法德列强的军队。
抬枪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有过一次记录,抬枪一次开火击毙英军士兵一名,另有八人受伤,其中一人需要截肢,看起来战绩还不错,可是这玩意小些的是要两人操作,而更大得甚至是放在三脚架上要5个兵勇伺候。

大清朝的一些大臣不知怎么就迷信上了抬枪,甚至认为后膛抬枪集毛瑟、马蹄泥等洋枪的一切优点,在中法战争中还夸张的描写为一门抬枪可顶洋夷数门火炮。就这样,金陵制造局、广东制造局、天津行营、湖北枪炮局、江南制造局等均有生产。然而对于抬枪,它真没那么神,虽然它射程说比一般步枪远,可是射程过远超过表尺射程根本无法瞄准,所以你射程远管什么用?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就在报告中指出,抬枪还没有清军的步枪造成的威胁大,上面提到的击杀记录更是少的可怜。
不过在军阀混战时期,1926年南口之战中,冯玉祥的国民军就曾用鸟枪缴获过四辆奉军坦克。抬枪除发射弹丸外,还能发射霰弹,近距离杀伤力极大。当时奉军使用的是从法国购买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这种早期坦克中的驾驶员需要通过车上直接开出的观察缝对外进行观测和射击,冯玉祥军正是利用坦克观察缝无防护的弱点、用鸟枪对其发射霰弹,以击伤、击瞎驾驶员眼睛的方式来使坦克瘫痪。从作战效果看,有如此威力的鸟枪可能就是抬枪。在抗日战争时大口径的抬枪甚至可以客串一下火炮来打打炮楼或是日本人的豆丁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