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苹果的Apple Vision Pro简单聊聊
抓重点,和之前各种各样的头戴设备有什么不同?
称得上是革命这件事要先说清楚。
这次苹果重点要解决的是人机交互精准度,
类似于当初微软kinect2的模式,使用大量的传感器去提高精度。
12颗摄像头加6个麦克风2个cpu去处理交互精准度,再也不是切水果这种体感水准。
从10年前开始交互精度不行也一直是VR产品非常大的致命问题,所以只能是光剑切水果。
这次苹果无论的硬件传感器的数量,定制的芯片还是菜单浮动设计,看来是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这么多传感器+两个定制芯片,功耗和成本可惜而知,价格超过2w以上,当然也合情合理(两颗m2芯片,然后再有十几个传感器-------光是这样的话就相当于两部手机的价值)。
下面谈下个人觉得除去价格后 还有的两个硬伤
第一硬伤也是VR的最大痛点,
即便苹果的方案是将真实的世界是用一个摄像头实时拍下来再放给你看,但实际上你的眼睛是像VR一样被彻底隔绝了,被彻底隔绝开这个世界了。
不管怎么样,只要隔绝了大家跟真实世界的交互,使用这个产品场景时间就不会太长。
心理上,人都是这样的。
先排除长时间头盔重量的不适,拖根线的尿袋物理上的限制,正常人接触不到真实世界,比如摸个杯子摸不到,然后上个厕所很麻烦等等。
离开真实世界不可能太久,半个小时其实是极限。
人类的存在感会受到质疑,这是真实世界的一个大问题。以我以前使用VR的经验:半小时就算离开很久了,根本带不下去。
这也是VR流行不起来的原因,几次下来必吃灰。
当然也因为这个问题无非规避,所以才有了AR。
当然苹果这次也很聪明,定位为MR,
给了你融入真实世界的一个途径--拍摄真实世界以后回传给你。效果像带着一个滑雪镜一样,朦朦胧胧也能看。
那这个方案到底靠不靠谱呢?
即便效果很好(这里要打个问号)
但还是有一点担忧。
无论如何,你头上戴着这些东西。
一个类似摩托车头盔+一个滑雪镜+一个大尿袋
愿意顶着这么个玩意跟人长时间的生活的人毕竟也是少数。当然你也可以倔强,我就是喜欢带着摩托车头盔跟别人聊天 doge:
那我觉得也行啊。
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只要你觉得在不摘下这个头盔的情况下,随时能够跟现实世界能交互的很自然舒服。我觉得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
但如果你频繁想要摘下这个东西,摘几次之后,你绝对就不想再带回来了,吃灰的概率90%。
所以至少请pass第一代的Apple Vision Pro。这类产品最后的归宿一定是越来越轻薄,越来越不这么夸张。
当然这么多传感器是动不了的,下一代传感器做的还需要做的更小,处理器和散热可以挪到尿袋里接根线就行。
两个显示屏其实也不一定需要,只要向内的显示屏,因为当苹果能做的特别轻薄的时候,一定就是墨镜形态。
最近已经有类似墨镜形态的产品了,当然基本上外接手机主机来使用,看电影居多。
但是我已经觉得这类产品是个好产品。
为什么呢?
墨镜形态的产品,给人的侵入感不强,哪怕我戴着有点这个六亲不认,目中无人的样子。
但是毕竟在墨镜在生活中,算是一个能接受的一个状态,带一个头盔,以苹果的自然属性成为一群人的注视的焦点,还是太沙雕了。
如果能以一个能接受的状态在走在大街上,会自然很多。
第二个硬伤还是应用,目前的使用场景演示,我没看到任何刚需需求。
这个至少要等到明年开发者拿到机器,再看。
目前是要打个问号的。
篇幅关系,以后再聊。
总结:
这次的售价真的有点丧心病狂,两颗m2芯片,然后再有十几个传感器。
但光是这样的话就相当于两部手机的价值,2台14 pro max 2w+。
大家等吧。
第二第三代产品可以入手的标志是什么?
硬件的体验差不多的前提下,首先体积要缩小,也不是说下一代直接成为一个墨镜,重量再减一半,然后价格再减一半,也就是人民币在1w5左右。
第三代或者第四代的时候能实现。
至少那个时候你应该可以勉强长时间带着,不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