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考研真题题库资料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考研真题题库资料摘录!
参考资料: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考研真题题库
部分摘录:
美术教育对视知觉能力有何促进?
答:美术教育对视知觉能力的促进主要表现在选择性、灵敏度、活跃性、统摄力以及开放性几方面。具体为:(1)对视觉现象的广泛兴趣。
(2)视觉激活灵敏、快捷。
(3)视觉有效注意时间增长。
(4)视觉注意广度增大。
(5)视觉分辨层次趋于丰富。
(6)更有效地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7)敏锐地发现事物的异同。
(8)对事物基本图形的识别能力增强。
(9)视知觉的组织能力增强。
(10)捕捉符号信息的能力增强。
(11)从形式中获取对应感情的能力增强。此外,还可以因视觉能力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从经验中唤起其他感知觉,获得触觉、听觉等综合感觉能力的培养。
简述中国近代以来美术教科书的发展。
答:中国近代以来美术教科书的发展脉络如下:
(1)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部由学部审定的《中学铅笔习画帖》,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中学图画科教科书。
(2)1913年(民国2年)教育部审定再版了该教科书,并由此带动了一些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中小学图画科的画帖。
(3)193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复兴初中图画教科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也先后编写了一些美术教科书。1981年,根据1979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试行草案)》编写的、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科书是中国美术教科书发展的一个高峰。
(5)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尤其是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政策以后,使得中国的教科书更加丰富,出现了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二个高峰。
(6)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引发了第三次美术教科书编写的高潮。
案例:湖南某位老师根据美术教学工作的经验及现在学生的情况分析,对于现行湘版美术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改动,由此教学内容得到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问题:请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美术教材的编写要求说说自己的看法。
答:我的看法如下:
(1)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在编写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材的过程中,应完整把握《标准》的基本精神,科学建构教材的框架体系,使编写的教材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同时,在遵从《标准》的前提下,鼓励教材编写的多样化,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
(2)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教材编写的原则,指出教材应尽量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可操作性。应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易教、好学的教材。应使教材具有多元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列出至少三种对美术学习表现评价的具体内容。
答:(1)美术学习表现评价概述美术学习表现评价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或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并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的结果,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具体内容①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是将学生在整个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包括构思草图、创作的作品、创作过程说明、自我反思、教师和同学的评价等有意识地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分析,以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方法。②量化评价法量化评价法是将评价内容按照一定标准做量化处理,经过测量和统计得出结果数据,最终达到评价目的的一种方法。例如,素描课后,教师可以从构图、比例、结构、明暗、表现力等方面对学生的素描作业进行评价,通过各项占比,给出一个合理的分数。③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被评价者做自我反馈,并进行相应的自我调整。
.......

>>>本文为资料节选>>>完整版及相关资料均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完整版>>>百度>>>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复制网址查找
http://ggw.100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