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民俗学概论》摘录7-第七章:民俗信仰

2023-07-29 23:26 作者:安記士多  | 我要投稿

钟敬文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二版,2020年2月二十印 

民俗信仰(民间信仰):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在民众中产生和传承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巫觋信仰:

最早由氏族首领兼任,后来才出现了专门的巫觋或萨满。他们没有特权,人人都可通神,平时也参加生产劳动。原始形态的巫觋信仰具有自发、朴实、神秘的特点。

文明时代初期,在多神信仰的基础上出现了主神,天神、祖先神也跃居主导地位,巫觋阶层发生了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王权统治,也借助于宗教力量,他们不允许民间巫觋沟通天地,而由上层祭司专门通天。改变“民神杂糅”“家为巫史”的局面。

进入文明时代后,科学文化有相当的发展,人为宗教相继出现,当时的巫觋信仰发生两极分化,一般巫觋仍在民间活动,但他们大多丧失了在科学文化领域的作用,有些巫觋则皈依道教,成为巫道的主事

近代民间的端公、鬼公、土教师等,多为巫道的结合。他们既从事民俗宗教活动,又掌握一定的民间娱乐活动。


第一节  信仰对象

一、灵魂

起初,人们认为灵魂都归故乡,由祖先管理

后来,认为由泰山神管理

佛教兴起后,阎王成为阴间地域的主宰


万物有灵


二、自然神

天体、自然现象、无生物、生物


三、图腾

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认为人与某种动物、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每个氏族都起源于一个图腾,并以该图腾为保护神、徽号和象征。在同一图腾内禁止通婚。图腾还有一定的祭祀和禁忌。


四、祖先神

五、生育神

六、行业神


第二节  信仰媒介

一、灵媒


二、巫的种类

(一)巫觋

(二)祭司

(三)术士


三、巫的职能

1.预测人的命运的好坏

2.主持祭祀活动

3.驱疫求吉巫术

4.主持人生礼仪

5.主持神判,处理纠纷


第三节  信仰表现方式

一、预知

1.对预兆的信仰(天体兆、动物兆、植物兆、人体兆)

2.预言

3.占卜


二、祭祀


三、巫术

  1. 模仿或相似巫术(以相似的事物代替当事人或事,作为施行巫术的对象)

  2. 接触或感染巫术

第四节  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1. 突出的功利性。

  2. 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闭性。

  3. 较强的包容性

  4. 较大的渗透性。

  5. 俗信化趋势。观云测天——气象学研究内容,拔火罐驱疫鬼——中医疗法,放风筝除灵巫术——民间娱乐。


《民俗学概论》摘录7-第七章:民俗信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