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蔚来,“豪车病”小鹏,绝地逢生理想,看中国新能源车企遍地开花

一问:换电,不是把新电池换成旧电池吗?那不亏大了!!
一评:真的,这和我一开始想的一模一样,直到买车后一个月,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我们对电池的评判用“新旧”实在太狭隘了。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受益”于一些头条里的“科普”文,对新能源的电池的理解停留在——电池好贵,占车价的好大一部分;电池会衰减,几年后换电池会要我半条命!!
但真的,蔚来最老的车型7年了,特斯拉还有年代更久远的车型,但各位,你们在头条上看到过一条关于它们电池衰减的报道吗?这两家公司只要有风吹草动,头条就会有铺天盖地的文章,更不要说涉及电池的话题了。但……没有……
优质的电池并不是那么不经用的。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电池质量的评判,“新旧”绝对不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要说精准,我们更应该直接用“衰减”值。蔚来的每一块电池都是联网的,每一次换电也会有安全检测。衰减到80%及以下的,蔚来会更替这些电池(欢迎眼睛雪亮的大众督察)。那么,从这角度来说,换电更应该是电池衰减的最佳解决方案才对呀。
有一位蔚来车主说得很好,换电让我们意识到,开车,我们用的是“电”,而不是“电池”。退一万步来说,真的换到了一块有衰减的电池,对很多蔚来车主而言,无非是本该周五下班的时候顺路5分钟换个电,变成了周五上班时,顺路5分钟换个电。
所以,我这边的建议是,只要你不是每天下班,会把车翻过来,去擦电池上的灰的用户,完全不用在意电池的“新”和“旧”,说不定,你换上的电池,之前的车主比你还有更好的脚法和用车习惯。实在心里有疙瘩的,也好办,你就不换电池过个半年,等电池“旧”一点后再去换不就行了?
Nio Power
二问:超充快来了,还要换电干嘛?!以前也有可换电池的手机,现在不都绝迹了嘛!
二评: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人说到了超充的强大,但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的车企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是超充的技术还没有完备吗?其实,最大的难关还是成本问题。
所有的超充都需要一个必须条件——大电流,对于很多地段而言就是要升级替换电缆。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车企虽然有了超充技术,但说要下大魄力去大范围布置,那么每个季度的财报就会有账面不好看的客观问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健康的资金流。
当前国内拥有最多超充站的车企是特斯拉,有1700+座,其次是蔚来,有1200+座。不过,如果要说开放的话,特斯拉的超充大多是只面向特斯拉用户的,当前仅有10座(测试期)面向公众,蔚来的超充是开放给所有可充电汽车的。所以,按照很多人的说法,蔚来换电的最大敌人其实是蔚来超充?
为什么蔚来会这么大力地布置超充?其实吧,是蔚来的换电站也需要大电流,所以从换电站2.0开始,会在边上也布置超充,不浪费改造电缆的成本。同时,2.0开始的换电站也配置了储能装置,更加科学有效地规划充电。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蔚来对于补能基建的建设,是认真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个地区地段已经改造过电缆,想要再次升级,能承受更大电流,那成本就更高,执行难度也就更高了。当前国内高速路段休息站一共4400座,蔚来在上面当前有400+座换电站,而今年的建设计划,直接会将这个数字变成800+,差不多占总站的五分之一。魄力极大,野心不小。老实说,很多车企如果再不加快动作,等着的就是更难抉择的局面了。
说到这个电缆的问题,我不由得想到有网友说手机以前有可换电池,现在都绝迹了,来类比汽车换电。老实说,这说法真的很“低幼”。一块手机电池差不多0.004度。一块汽车电池差不多70-100度。当前快充技术充满这个0.004度确实已经足够方便,但这和充满70-100度能是一个难度?你为了充个手机,需要改造地区地段的电缆吗?所以,这两者之间根本无法类比,不存在“因为所以”的逻辑关系。
蔚来超充
三问:换电站成本太高了,根本不能持续吧。特斯拉之前也搞过换电,但也搞不下去啊。
三评:要说换电站成本不高,那是假的。据一位大佬的计算,一座换电站的建设成本大概在300万,设备改造和电池大概对半分。而每年的固定维护费用大概在30万+,主要是地皮、人工费用。
按照上述成本,那蔚来今年计划1000座,直接就是30亿建设成本,而每年的固定维护费用(对于总2300+座换电站)就差不多到达7亿这个数。
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
首先,2.0、3.0的换电站都开始无人值守,可以节约一大半的维护费用。
其次,在建设上,蔚来并不是孤勇者。国家电网(更准确一点是国网电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壳牌都是它的合作共建伙伴。你以为这就完了,不是的,今年在海口召开的蔚来与其能源合作伙伴上,到会的一共有三百多家合作伙伴。麦德龙、浙江商业集团、宜家、尤其很多高速路段的政务等等,都是蔚来的合作伙伴。
相比之下,很多人拿特斯拉之前搞换电的历史来说事。老实说,特斯拉搞不下去,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其独木难支。在美国,电力私营对于搞换电是一个巨大难题,特斯拉要对接几十家电力公司,人人都想吸口血,对于换电的成本,特斯拉根本就没有定价权,最终这些都要变成消费者买单。加上当时特斯拉还在持续亏损中,传统车企始终对其虎视眈眈,而建造换电站的成本真的压力山大。这才是特斯拉最终无奈取消换电的根本问题。这和蔚来当前的境况完全相反。
蔚来之所以有这份底气,归根结底是“政策”支持。从“30万以上新能源退坡,换电的除外”就可见一斑。再看刚刚的中德商谈、中法商谈,跟着总理前往欧洲的新势力车企,只有蔚来,也能看出一点什么来。喜欢在网上搜索的,也可以看看最近国家在搞的换电规范,你会发现其与蔚来也有关联。
随便一提,国外的话,当前蔚来也有将近30+的合作伙伴了。最近的一则消息,说的是阿布扎比投资机构对蔚来的11亿美金投资,钱其实倒还是其次,更关键的带来了更多国际上的合作人脉才是蔚来当前最大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