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生缘第四卷】在情感与事业间抉择的孟丽君

2023-04-21 16:29 作者:蕉园七子  | 我要投稿

再生缘第四卷,这里出场了另一位大臣,姓梁名鉴,字尔明,在京宫拜文华殿大学士。他的夫人景氏本留住在故乡大理,在这时被接进京师,正在途中。苏映雪跳池之后,被神风吹送,把她吹到了景氏夫人靠船的沙岸上。苏映雪被搭救上船,景氏夫人把她收为义女,更名为梁素华。但她为了孟家的安全,却把自己的来历隐匿了。这样苏映雪便跟着景氏夫人到了京师。

孟丽君改装潜逃后,改名为郦君玉字明堂,在途中遇着一位诚实商人康信仁收为义子。康信仁待她非常恳切,替她捐监,让她应考。

孟丽君在居所思及苏映雪,暗自为她盘算。

叹自离家将半月,晓行夜宿日忙忙。今当十二时光久,映姐多应已嫁郎。替嫁刘门原是可,惟恐我,报仇之日害苏娘。愿她早早生儿子,也好终身作靠防。惜我一身离故土,浮萍落叶少家乡。

这里可以看出孟丽君对男尊女卑制度是不自觉认同的,所以也可以解释她为什么会如此草率地把苏映雪配给刘奎壁。除开女扮男装的桥段,孟丽君的设定和《牡丹亭》里的主角杜丽娘设定其实非常类似,都是有着惊人美貌而且才德兼备,所以如果写孟丽君逼苏映雪出嫁,就必然显得主角过于自私而且美德有损,这样不完美的女主角是难以为才子佳人故事所容的,读者们会觉得这样怎么还能算是一个佳人。所以陈端生只好在这里制造了一个误会,间接逼苏映雪出嫁,不过也可以按《笔生花》的方法处理,那就是孟丽君直接自己嫁给刘奎壁,跳河之后被人救了再去考状元,但这样一来,孟丽君又直接跳进了贞洁的牢笼里,由此可见,作者写了一个佳人孟丽君,又不想她被佳人的模式所束缚而花费了不少心思,但《再生缘》对贞洁的反叛本质还是没有跳出才子佳人的套路之外,所以用婢女苏映雪的牺牲换取孟丽君的自由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对女性的严苛的贞洁要求从未改变,只不过孟丽君临阵逃走,通过等级秩序之下的主仆情深把危机转嫁了而已。孟丽君是成也因太聪明,败也因太聪明,总是能把眼前危机都给解决了,却忽视了更长远的危机,起初可能的确需要她这样聪明,但时间长了会有更大的问题显现出来。

孟丽君乡试中了解元后,行程碰巧路过皇甫少华家。

君玉车中心暗想,闻得说,夫家籍贯在其间。今朝既到江陵县,何不留心观一观。想罢抬头观远近,行车将过一衙前。走马楼头安稳兽,坐狮门下砌花砖。重重铁锁门双掩,片片封皮色未残。荒草一丛添惨淡,孤鸿几阵动悲酸。眼前正是夫家宅,痛倒了,女扮男装郦解元。长叹一声双泪下,口吟几句断肠篇。

历来都有女子悼念亡夫之作,以表现女子的忠贞,比如诗经《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作者刻意写孟丽君拜夫家的场景,无非是为证明,即使她女扮男装参加科举,但她依旧是一个在情感上符合传统美德的女性,不会对儒家的伦理纲常造成威胁。但从后来孟丽君当上宰相后对皇甫少华的冷酷无情来看,她并非只是如此,或许作者写到此处时还只是想写一个佳人孟丽君,而不是一个反叛者孟丽君,又或者孟丽君二者皆是,但后期反叛者孟丽君占了上风,而后面写的既是她在情感与成功间徘徊并抉择的过程。

话说孟士元一家和刘奎璧,由于苏映雪代孟丽君而死,把官司打到了京城。元成宗自己认错,把官司和解了。孟士元以龙图阁大学士的原官留京任职。刘奎璧则转而追求皇甫长华,自告奋勇,请求带兵出征吹台。

在康员外的朋友俞老伯作东的宴会上,孟丽君听俞老伯谈论起此事。

君玉郦生微点首,忽然惊问一根苗。 啊呀老伯!我途中见报上说钦赐孟小姐与刘国舅完婚,怎么如今又出征去了! 俞公见问这言词,难道原来尚未知?说起话长真可惜,待我细细讲分明。解元呀!钦赐成婚不算差,谁知道,孟门小姐保全家。面前假作应承了,心内先将主意拿。一到临期将出嫁,她竟是,暗藏凶器入刘家。洞房辱骂刘公子,身坠高楼跳出涯。君玉心中听到此,芳心如裂泪将垂。双眉紧锁桃花冷,忍住伤悲只叹嗟。 咳,可惜了!孟小姐坠楼落水之时,可曾有人捞救? 智文见问把言开,说起其情也怪哉。正要驾舟相救处,忽然风浪卷将来。尸骸飘泊无踪迹,一定是,已为鱼龙腹内埋。次日刘家通孟府,尚书要讨女尸骸。两家争论难分解,扭结都投京内来。天子之前明白奏,朝廷有道甚怜才。孟刘二姓俱无罪,建立云南贞节牌。国舅空思偕伉倔,仍然独宿好悲哀。如今请旨征山寇,懊闷难当散散怀。前后事情俱说过,郦明堂,一闻父到顿然呆。频开凤目看荣发,万种幽情说不来。勉强出声连叹息,孟千金,可称节烈一裙钗。吴公在侧频夸奖,可怜痛倒女英才。频俯首,花容惨惨心如裂;忽攒眉,凤眼盈盈泪欲来。委实悲伤难忍耐,推开交椅把身抬。口称辛苦精神乏,就此相辞勿介怀。俞姓东翁留不住,呼僮引导入书斋。 话说这三间书屋,一明两暗。吴道庵歇于东室,是魏能作伴。郦君玉住在西房,有荣发相陪。当下女解元一进卧室,看了一看,只有荣发相陪,她到床前和衣一倒,忍不住悲悲切切,痛哭起来。 啊唷映姐呀,你死得好苦! 刘家与你却无仇,何苦轻轻自坠楼。富贵不移心内志,形骸甘向水中流。早知你意非我意,奴岂要,女扮男装作此谋。若晓真心深不应,少不得,奴家自去赴清流。偏教吾已离乡后,你在刘家一命休。 阿唷映姐呀! 可怜投水已身亡,你丧身来我立名。撇下萱堂谁侍奉,独留寡母怎收成。最堪嗟,昆明池水埋苏女。深可愧,贞节牌坊写丽君。此德此恩何以报,奴只好,衔环结草待来生。

这里写的是孟丽君在情感与成功间徘徊并抉择的第一个情节,当她听到苏映雪的死,心中愧疚十分,从宴会上退下,躲藏起来痛哭,前后的心理变化使得后面迸发的情感十分真切且有感染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皇甫少华只有一面之缘,但苏映雪的死则让她再也无法忍耐,痛哭完了,悲伤也好,愧疚也好,孟丽君无法躲藏,也不能一味沉溺其中,所以她振作起来,更加不放弃去实现想要功成名就的抱负。

刘奎壁想消灭韦勇达(即卫勇娥),而抢回皇甫长华。但他一到吹台,却被她们生擒活捉着了。皇甫长华招供刘奎壁的情节写得十分精彩。

国舅低头满面红,怕提直笔写私衷。长华小姐芳心怒,婉啭莺声叫快供。不若招成权保命,如其不认罪难容。死生两样由相取,不可迟廷血染锋。皇甫千金言未尽,喽罗们,提鞭乱打就行凶。呼呼打得连声响,国舅浑身痛若崩。无可奈何提起笔,笑坏了,吹台山内众英雄。 阿唷唷,好一个怕打的国舅!不消几鞭就痛得这般模样,你何不早早招来。 奎璧闻言满面羞,一腔恶怒塞咽喉。攸攸气死尘埃地,咬了牙关闭了眸。两个喽罗齐大笑,乱推乱叫急抓头。须臾唤醒刘奎璧,怒气填胸两泪流。悲唤一声亡了罢,跃身而起撞刀头。只因放了周身绑,手脚轻松可自由。一跃上前求自尽,喽罗拦住不迟留。长华默念真言咒,顷刻间,呆立厅前低着头。 话说长华小姐用定身法定住,又叫喽罗们绑了他下半截身子,方才收了法力,依旧立逼成招。 国舅其间坐定身,又悲又怒自沉吟。今朝且忍三分气,异日还图一刻生。立下此招无所碍,现放着,擎天势耀是皇亲。纵然日后为凭证,性命之忧可放心。奎璧想完提起笔,一思一写就还停。

皇甫长华看了刘奎壁的供词,大怒道:

啊唷刘奎璧呀!你好用心呀,仗着你国舅王亲,害得我流连颠沛。 今朝被获在吹台,方把前情招出来。你竟用,如此奸谋如此计;使我家,这般祸乱这般哀。一张供状留凭据,细思量,前后图谋该不该。有日法场经万剐,方知天理总安排。

众喽啰把刘奎壁带到了养马槽边,境况凄惨十分:

小房之内好凄凉,只有门来没有窗。芦席一条随地卧,囚粮三次任他吞。诸军喝骂心安受,群马嘶鸣梦不长。透骨凄风思絮袄,穿房明月忆家乡。可怜受尽千般苦,赛过了,皇甫亭山在外邦。

这回刘奎壁总算是得到报应了,论证了古代作品中常有的善恶有报的思想,作者也是秉着这样的思想对刘奎壁这种轻视女性的雄竞主义者进行惩罚,但从始至终未探讨这样的男性的性格形成的原因。而李冰冰版的《再生缘》弥补了这样的不足,塑造了一个又畏惧父亲又把救赎的希望寄托予女性的刘奎壁,但除了刘奎壁外,这版的全部女性角色都改写的一言难尽。如果说叶璇版的至少保留了孟丽君、苏映雪等女性角色的性格神韵,那李冰冰版的则是除了名字之外性格全然不同,已然不是原著的模样了,但基本都有一个宛如拯救者,却痴情于一位男性的人设。客观来说,叶璇版的女性角色塑造得更出彩,但男性角色像为女性存在,李冰冰版的男性角色塑造得更出彩,但女性角色像为男性存在。《再生缘》之所以为人所称道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众出彩的女性角色,女性角色是《再生缘》的魂,如同红楼不能没有了钗黛凤等人一样。所以站在原著视角,必然还是叶璇版的更加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但我觉得未来如果再翻拍,女性角色可以参考叶版,男性角色则可以参考李版,《再生缘》的男女角色其实都写得很具有代表性而且并不完美,孟丽君很重要,皇甫少华也值得探讨,所以编剧花功夫写好每一个角色才算是完美还原了原著,而之前的版本都是有所欠缺的。如果说叶版是塑造了完美的男主,而李版则是把完美的要求加诸于女性身上,目的都是为了间接抹除孟丽君的抗争性,但这都并非作者原意。

话说回孟丽君这边,孟丽君参加了会试,并在会试场上做了一个梦:

明堂号内完篇早,一觉悠悠入梦魂。忽见月明如白昼,当空细细起卿云。仙音嘹亮吹箫管,桂影披离启广庭。一道长梯依碧汉,双鬟缓步请前行。梦中惊喜登梯立,丹桂下,慢闪蛾眉月殿人。云髻霓裳香袅袅,冰肌玉骨貌盈盈。广寒殿内飘然立,手抛丹佳落青云。慌忙接住凝眸看,香馥馥,翠叶金枝一簇新。正欲接时门已掩,长梯又向鹊桥横。笙箫管龠频频奏,一阵香风织女临。云鬓金钗容美丽,翠裙玉步轻盈。凝行灵鹊长桥上,说道是,今日何缘见故人。言讫霎时都不见,旁边催促快些行。醒后的是三更后,郦君玉,细细猜疑喜又惊。身在场中成此梦,看来指望有三分。蟾宫折桂应登第,鹊影填河喻做亲。难道见登龙虎榜,莫非又要配成婚。两般详梦非容易,但不知,织女何云遇故人?君玉号中成吉梦,三场用意不须云。

这个梦是非常典型的男性视角,是一种由性别政治而产生的对性别规范的遵从,在性别政治里只有男性能参加科举,所以在性别规范里科举自然是只和男性的人生相关的,以至于孟丽君参加了科举,她做的梦也是男性通常会做的,也就是功成名就,然后娶得一位美眷佳妻,但孟丽君是一个女人,所以这里是否也折射出了我们以往所遵从的性别规范的一部分荒唐性?它们有些并不是自然生成,而是为了维护性别政治的代代延续形成的固化思维,最后变成我们习以为常的区分性别的习惯,哪怕这个习惯在现实角度看来有多荒唐,我们也更倾向于花费大量功夫去维护传统和打压发出质疑声音的人,而不是去考证事实,但这样其实更反证了一些性别规范的荒唐性。往往越是荒唐的东西,越像顽疾一样难以根除,因为它很多时候都因由性别教育而刻进了我们的骨子里,同时连带着原生家庭的创伤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但我们性格中健康的部分依旧能一点点把它们甄别出来,并试图跨越它们。

【再生缘第四卷】在情感与事业间抉择的孟丽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