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科普】抽动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抽动症(tic disorders,TD),也称“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抽动症按其临床特征和病程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其预后也不尽相同。
(1)一过性抽动症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简单运动性抽动,如贬眼、皱额、咬唇、露齿、缩鼻、摇头、点头、肩等不自主抽动;少数病例为简单发声性抽动,表现为反复咳声、晾气或清噪声等。这一类型的治疗效果较好,早期、合理、积极的治疗一般在用药1个月后症状就可得到控制,这一类型孩子的症状也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1年内自行缓解。预后相对较好。
(2)慢性运动或发声性抽动症
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但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两种症状不同时存在,但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两种症状不同时存在。症状相对不变,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早期发现,积极治疗,病程越长,症状越复杂,治疗难度越大。
(3)Tourette综合征
这是一类症状复杂多样、严重的类型。其特点是患者在抽动的同时伴有发音肌群的抽动,发出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声音,经常说脏话,患者为此很痛苦。这一类型若在发病早期得到积极、合理的治疗,其抽动症状一般可在1~6个月内减轻并逐渐得到控制,即使存在少量的残留症状,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若在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发展到伴发多动、强迫、攻击行为甚至精神症状时,其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预后相对也较差,自愈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当孩子患有抽动症时,家长应积极主动地找有经验的医生及早、合理用药,坚持治疗,虽然在短期内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一些麻烦,但对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抽动障碍有哪些治疗方法?
(1)抽动障碍父母课堂:
抽动障碍病因复杂,容易反复,小朋友们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福建省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定期开展抽动障碍父母课堂,通过医生和家长沟通互动为家长讲课抽动障碍科普,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深入了解疾病并配合医生诊疗。
(2)行为治疗:
综合行为干预(CBIT)治疗和习惯逆转训练(HRT)是针对对年龄较大的抽动障碍儿童的行为治疗,可帮助儿童有效减少或控制抽动症状,是经过循证推荐的抽动障碍一线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