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洞箫演奏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今天这篇文估计会写很多字,但是我很推荐大家来看看。因为里面的东西是结合我这些年制作和演奏双向的感悟。
今天我们来谈谈影响演奏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他们的主次顺序如何。再谈谈箫这个工具能对你的演奏效果影响多少?我来告诉你们箫这个工具在合格的情况下,能对我们的演奏效果影响多少。
这篇文章老早就想写,里面的一部分算是上一篇文的补充吧,但是我还是分开写了。之所以以前不写是因为很多东西准备没到,要把该讲的理论讲完了这些话才好去写。现在我把《半个老师》系列教程核心的技术部分都录完了,很多技术理念里面都讲了,之前也写了一篇《贵的箫好在哪儿?》,现在可以谈谈这个问题了。
我们演奏或者录制一首音乐,最终呈现的效果,相关的要素有哪些,主次程度又是如何?
我录制《半个老师》系列教程,最艰辛的是那一集?就是《洞箫吹曲半个老师》第五集讲音准和节奏这一节。写的文案很累,录的时间更是长,一遍一遍的。因为想把这个最基础大家总是忽略的东西尽量详细的讲一下,让大家能重视起来。这也是我《半个老师》系列教程核心部分的最后一点东西,为什么放在最后讲这个,因为这是在演奏中影响演奏效果最大的一部分。
很多人觉得,什么装饰音演奏技巧,音色,这些东西对于吹箫效果影响很大,然而实际上真的不是这样。这里我并不是说那些东西不重要,而只是讲主次。
所有的修饰效果都是建立在节奏和音准上的,没有节奏和音准,音乐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这里我分两部分来谈影响演奏(录音)效果的影响因素。
首先抛开外部因素,谈我们演奏洞箫本身,如果放在录音里面,就叫做,干声,即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处理过的原始箫声。
我们的原始箫声呈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影响最大的就是音准和节奏。从听感上,影响的主次关系为:
节奏>音准>洞箫演奏装饰技巧(包括各种手指技巧和声音音量音色的控制)。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节奏不对,是最明显感觉出来的,外行都能一下听出来,你这个音乐明显不对啊。其次是音准不对,这个音准不对,严重的就是整体音准和伴奏不合偏高偏低或者某个音偏差很大这些,严重了普通人也很容易听出来。除此以外就是细节音准,一个音从头到尾,音准是否稳定,到了细微处可能就是一秒钟不到的瞬间音准是否稳定了。
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写一个字,节奏不对就像你把“藏”写成了“蔵”,而音准严重不对就像你写字的时候笔画歪歪扭扭笔很失控和原本的结构轨迹偏差太大,而细节音准不对就像是一些转折起笔收尾的地方手控制不稳抖了一样。
节奏没问题,音准和细节音准没问题,这个音乐都不会难听。而很多人吹箫几三五年的,学了很多东西,吹出来的东西,大概听节奏音准也都凑合,但是自己听别人听总觉得和好的专业的有差距,99%都是在细节音准出了问题。关于这部分我在《洞箫吹曲半个老师》第五集讲了一整节这里就不重复了。
而节奏音准问题不大的情况下,剩下的就是洞箫演奏的装饰技巧。这部分,严格来说并不能作为判断音乐好坏的标准了。因为装饰技巧,如何加,加多加少甚至不加,在哪里加,都是没有标准的。这是主观的东西。因为这么加的人有喜欢这么加的听众,那么加的人有喜欢那么加的听众。每个人演奏的审美喜好不同,听众审美喜好也不同。这部分并不像节奏音准一样是客观的直接影响听觉感受的因素。就像书法家字没写错结构没错细节处的控制也没有出问题,怎么写的人都有,喜欢哪种风格的受众也都有。貌似怎么写都对也都不对,因为总有人觉得这样好那样不好的。不如明学一点,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当然,我在进阶篇高级篇也讲了这部分内容,我只是分享我对每个音乐的理解,讲的时候我也说了,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分享而已,大家喜欢就拿去参考不喜欢当我瞎说忽略就是了。这些主观的东西本就不是去教去拷贝的,而更多的是总结感悟结合自身去选择的。
写到这里就可以谈谈今天我要说的“箫这个工具究竟对演奏效果影响多少?”这个问题了。这部分内容其实是应该承接上文《贵的箫好在哪儿?》来写的,只是写之前需要一些说明铺垫,写在上一篇太混乱了,放在今天来写。
首先上一篇我说了,用不合格的箫的人换了合格的箫,为什么觉得影响很大。因为换了合格的箫,很多音流畅度提高了,音准问题少了。在演奏音乐时节奏和音准这两个问题变少了,自然效果提升就很明显了。这东西不用多说,任何工具不合格的和合格品差距都很大,谁都懂。
我今天要承接上文说,你用一个合格的箫和优秀的箫,究竟能对演奏效果影响多少?写这些也是因为很多人太迷信这东西,觉得换个优秀的箫吹出来的就好了,今儿我就给你们解剖分析一下。
在箫合格的情况下。节奏和音准,在你吹奏技术没问题的时候,那和箫没太大关系,这部分属于基础音乐素养,你不学箫学别的乐器或者声乐都要练节奏音准,都可以学的很强,本质上是靠耳朵控制的。演奏的声音,通过耳朵反馈,节奏音准有问题的情况下,耳朵反馈收到了之后再通过控制让它演奏到正常状态。合格的箫流畅度和音准都没有太大问题,音乐素养合格了,演奏技术没太大问题,完全可以做到正常的节奏和音准,演奏出正常不错的音乐。
那么优秀的箫和合格的箫效果差异主要体现在哪里呢?就是在我说的影响音乐因素最低的那部分,洞箫演奏的装饰技巧。
随着我们学箫时间增加,掌握的技术越来越深越来越专业,自身的审美也逐渐有了倾向,那么优秀的箫就可以帮助我们在实现这部分技术做一个更好的辅助。
越优秀的箫,闪光点越大,缺点也越大。为什么?因为特色。这世间一切有得必然有失。你要这个箫整体越刚猛,就越难柔和,反之亦然。要这个箫声音灵敏度越高越容易变化,那么要控制稳定的音准就越难越容易在细节音准出问题,反之亦然。你要这个箫手指快速技巧上的装饰音越容易高质量的实现,那么在声音变化力上就越难兼顾,反之亦然。
越优秀的箫,往往在这里某一面做的特别突出,突出的方向取决于制作师的审美和追求,而必然会在另一面损失很大,制作师默认的就是使用者有足够的能力用技术弥补另一面的损失发挥原本的长处。这里怎么做都是对的,因为每一种风格多都有需求这种箫的使用者,每个制作师都有它的喜好和追求。
所以当学箫久了,自身有特殊的审美需求了,而又有能力弥补这种需求制作出的箫的弊端了,这时,优秀的箫才到了发挥它特性的时候。
有人说,优秀的箫不能做的平衡么?答案是,几乎不能。为什么?因为优秀的箫几乎都是用很稀有的材料做的,本身这个材料就很有特点,结合材料扬长避短往往会造就精品,取长补短往往的结果还不如普通材料中规中矩的效果好,很多时候连泯然众人矣都不容易,箫如此,人亦如此。每个人,每个材料,都有最适合它的路。
所以上一篇文我写了,一些尚未具备能力驾驭优秀的箫的人抖机灵去买很优秀的箫,运气不好可能就是坑。比如买了一个强气息才能弥补不足发挥长处的高价箫,初学气息弱,耳朵又听不出细节音准,很可能时间久了把自己吹的不到位的不准的音当成了对的影响耳朵的培养。也可能碰到个需要细腻气息才能控制的箫,强行去练,练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影响未来前行的嘴型和习惯出来。
那合格的箫换了优秀的箫,对干声演奏效果的影响呢?节奏和音准,几乎没啥影响,影响的无非是装饰技巧的效果,而装饰技巧的合理运用,取决于你是否具有这些装饰技巧的演奏技术,还有自身的审美程度。我这里能说的是,普通的合格的箫,或许很多深层次装饰技巧做的没有很完美,但是也一定都能做出来并不会差太多,如果你普通的箫都做不到,你觉得换个优秀的就能做到了?你确定换了优秀的箫你做到位了么音准对了么?你确定优秀的箫那部分弱点你给它弥补上了么?很多时候反效果就是,换个优秀的箫,给你点幻觉就是某些技术你做到了,但是那些东西是有代价的,很可能你在另一方面的缺陷处你没有足够强的技术控制已经出现了音准问题了。音准问题可是比这个装饰效果对音乐影响更大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你想换高价的优秀的箫提高演奏效果,至少要在普通的合格的箫上,已经能具备了演奏这些技术的能力,并且耳朵要练到一定程度,节奏音准的敏感度一定要可以了,再换往往就不会伤了。再次重申一句,我说的这些演奏能力是中高级的装饰技巧,而不是什么高中低音吹不流畅这些基础技巧。各种手指装饰音,各种气息的强弱,各种音色的控制,这些装饰技巧,才是我说的,需要在普通的合格的箫上也能掌握才行。
干声演奏效果,节奏,音准,装饰技巧。大部分是取决于你的音乐素养(耳朵)与审美,其次是你的演奏技术能否完成它们。优秀的箫,只是在你乐素养和演奏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后的锦上添花。而且也只有你到了一定程度,你才知道你究竟需要哪种风格的优秀的高价箫。
简单点说,普通合格箫你能吹的好听,换个优秀的可以更好听。普通的都吹出各种问题,换个优秀的往往就是自欺欺人拆东墙补西墙的结果而已,原来的某些问题变得没那么明显了,而原来的没那么严重的问题突然出现了(很可能出现了你自己耳朵不行还感知不到)。关于箫这个工具言尽于此,话不好听,确是我这些年自身经历和遇到种种箫友的真实感受。
好了,本文才写一半,下面还有另一半。来个分割线。
--------------------------------------------------------------------------
之前我为什么要强调干声,实际上现实中除非去录音棚或者声学实验室,我们都很难接触到干声。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处理过的。你的屋子有回音,你用音箱手机播放的地方有回音,耳机音箱手机还有音染。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其实都是处理过的。
吹箫的人几乎都经历过,在不同的环境下,吹奏效果不同。家里卫生间或者地下车库回音大箫声就好听了,空旷的室外声音自己听着就虚了。这些都很正常。
实际的演奏效果和录音效果来说,节奏音准依然是最重要的,然而声音处理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时候其实要比装饰技巧的影响要大。
这部分很多人或许觉得接触不到可能会忽略,录音棚也好舞台表演也好,爱好者并没有这种需求。那么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而言,也有很多细节处对你的吹奏效果有影响的。只是自己在家里玩放了伴奏,用电脑音箱放伴奏声音和你吹的声音的大小比例是否合适,很多时候在你吹的时候自己听起来感受都不一样。伴奏和箫声的配合度是否合理会很影响自身的听感。
即使自己在家清吹,其实都受环境影响。之前我搬家过来,最开始家具都没到,我在家自己吹箫简直怀疑人生了。因为屋子里的混响很怪,我正常技术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是炸的,我要付出比我正常多几倍的技术才能吹出我要的稍微正常的声音,而且这个过程累的要死。后来卧室门关上,好了一些,屋子里到的东西多了又好了一些(这里只是我的例子,和我的房屋构造有关,这种影响每个环境都不同)。很多时候我们的环境对于吹箫的效果是有影响的,哪怕只是自己吹给自己听。这些东西新手不用在乎,但是随着吹箫时间慢慢变长,总会有类似的经历和问题。
还有大多数人吹久了,去录音总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儿。拿手机,拿电脑,都好。即使录制正常没有处理的声音,你设备和箫摆放相对的位置,录音的环境,设备是否合格,对于你录制出来的东西的效果影响,很多时候都比那些吹箫的装饰技巧影响要大的多。最常见的就是手机麦克风和箫位置不对导致上下把位录制的音量音色不统一。很多时候你觉得录音和自己录的时候听到的声音差很多,其实是因为手机或者麦克风摆的位置不对。有的人给我发拿电脑的录音,明明是一个单音,结果前面声音大后面小,其实都不是这个人的问题,因为很多电脑内置麦克就有这种问题,它本来就不是用来做录音的。这种情况下,即使来个演奏家去用,吹出来的也肯定是惨不忍睹,因为连正常的声音大小都没法录进去(声音一大就炸一小就录不清楚)。有时候这玩意会打击吹奏人的自信心。还好现在的手机大都还可以的。
还有混响,即使用手机唱吧录音,里面也有混响,大家没发觉混响可以调的么,混响风格也各种各样的,很多时候一些调整,会让你的录音好上很多,调的不对就像室内环境不好一样反而是个坑,多了不好少少了也不好。
有人说演奏技术最重要,我也这么说。但是今天我谈的是所有可能影响我们演奏效果和录音效果的因素,真正站在实际操作中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
网上有一个张学友在现场采访时候用采访的设备唱歌的,那效果也不错。很多人觉得还是唱功为王啊,这话并没有错,因为唱功(吹奏技术)是影响音乐效果最大的因素。但是大家没有想过么?首先那个采访的麦克风都不便宜,正常的拾音肯定没问题。其次,后台调音台有做了现场处理,其次还有现场伴奏。这些东西其实都会影响输出的效果。设备虽然不是专业的,也还是可以将就的。唱功再强,其它东西即使不专业也要保证是合格的。还有我说这个,是大家会忽略的,演出经验问题。用这个设备,现场没有返听,如何用这个不熟悉的麦克风,合适的距离,和现场音乐的配合等等问题。这些东西,是经验,但是也可以放到演唱实力的一部分。再强的唱功,如果不懂的如何和环境以及设备的配合,也没法出来合适的效果不是么?
其实在大多数时候,我甚至觉得,现场演奏也好,录音也好,这些演奏的经验还比那些洞箫演奏装饰技巧的影响要大的多。
当然,这些经验,我上面说的,都没有人能教你,而是自己慢慢练习经历累积出来的东西,平时可以稍微注意累积一下就能掌握,倒是没必要刻意去学,但是要有意识注意这些东西,没有意识碰到了也不会去总结。
我说了,大家很少会接触到干声,而干声大多数时候最终的意义也是要做后期处理的。当不只有干声的时候,我们的演奏呈现的效果就不仅仅上半部文章说的那些东西了。实际我们除非专业录音也不可能有干声,在家里在外面任何环境下演奏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些东西的决定因素,依旧是自己的耳朵,耳朵就是一个监控设备,及时把各种因素调整成对我们演奏有益的方式。伴奏调整,演奏录音环境调整,现场或者后期的处理适应,这些我统统把它归结为演奏经验吧,后面做总结用。
真正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的话,对于我们日常演奏效果或者录音效果的影响来说:
节奏>音准>演奏经验>洞箫演奏装饰技巧。
这是我自身的感受。
--------------------------------------------------------------------------
最后和大家说说优秀的箫和普通的箫的差别吧。这里来给大家纠正个误区。
之前我说的很明确了,优秀的箫相比于普通的箫,在演奏技术和自身需求到了的时候,优秀的箫在自身需求的演奏技术上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但是,总有很多人觉得,优秀的箫比普通的箫音色好。这就是误区,为什么?同一个人吹一根400的和4000的箫,两个人听,你喜欢这根400的音色,它喜欢那根4000的音色。这玩意是主观的,你不能逼着喜欢400的觉得4000的更好啊。大家耳膜听到的声音是有差异的。再说放到音乐里,这个音乐400的音色更合适,4000的音色这个音乐不合适而放在另一个音乐里很合适,你说哪个好?
再说了,任何一根箫本来音色就是有无数种的,这一点我在《洞箫进阶半个老师》第四集的音色倾向性说的很清楚了。你用它吹出来的一瞬间的音色只是这根箫这个音的众多音色之一啊,箫的音色本来就是没有极限不固定的。一种吹法就是一个音色。
那再谈谈更现实的事儿吧。
就音色这玩意来说,同一个音色,你在不同环境里听到完全是两回事儿,就像我之前那个自己的经历,搬家后挺好的箫挺好的音色,我屋子里环境有问题,现场效果就渣的不行,后来又好了。你们听到的所谓的某根箫的音色,确切的而说,是那根箫在那个环境下的音色,不同环境下音色又不同,而很多环境下不同档次的箫(前提是都是合格品)音色几乎没太大差异(比如我说的地下车库),在这种环境下,你根本听不到这根箫的干声差异。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音色这东西,后期完全可以处理,大家听到的所有演奏家在网上的音乐和他们真实的箫声都有差异,因为最少都经历过压缩和EQ处理。其实大家所谓的音色,一根箫的一个录音通过软件处理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音色效果了。实际上就是,你们即使吹法不变,换箫带来的那些音色改变,通过软件可以很轻易就做出来,可能不是一模一样的也差不了太多,甚至软件做出来400箫的音色效果比你换4000的箫的渴望得到的效果还好。再加点混响延迟什么的,400的箫和4000的箫的音色差距,无论在录音和现场的时候,对,很多现场也有回音啊,专业点的还有调音师调音台,你会发觉没太大差距甚至会反着来。唯独只有纯粹现场小屋子几个人玩屋子里回音很小的时候,你吹出来会有一些差别,保不齐有的人听不出来,也可能有人更喜欢400的那个音色,除非你告诉它这根400那根4000。所以优秀的箫和普通的合格箫的音色差异,有么?有!哪个好?不一定~
有人可能想,那我去学软件吧,把400的调成我要的4000的效果。我能告诉你们的是,能拥有后期调试这种音色的技术,你花费的钱绝对不是买个优秀的箫那么点钱就能学会的。这技术也不是花钱能买到的,调音色依旧靠的是耳朵的素养,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练习的,并不比学箫容易。
说这个只是告诉大家,音色这东西,你想通过换个优秀的箫得到,实际呈现出来的结果,往往很残忍。往往是换了,别人没多少人听出来,你自己技术不到也不见得能吹出来。技术不够换个箫就能让我录制演奏的音色达到我想要的,反正我是没见过,很多时候往往就是花钱买了点幻觉,只是幻觉早晚有清醒的一天,亦或是我见过的很多“收藏家”一样,一直徘徊其中不愿醒来。
音色本身无好坏,又能处理,甚至很多环境下处理后甚至没有太大差别,那为什么要优秀的箫。我之前就说过了,优秀的箫是它在很多专业演奏技术上提供的助力,譬如我需要及其细腻的几个音不同状态的快速变化转换,普通箫做可能失败率会高,优秀的箫就容易很多。这些技术是建立在演奏者有足够的洞箫吹奏技术和演奏经验(包括各种现场后期制作经验)下,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他们的音乐意图和复杂的演奏技术。而这贵的价值,是建立在这种条件下的。是演奏技术的帮助而不是音色变好了。
音色没法变好,因为抛开特定的音乐,面对所有风格的音乐来说,箫的音色音色没有好与坏,因为每种类型的音乐适合的洞箫音色不同。大家觉得某种箫的音色好,是因为那个箫那时候的音色结合对应的演奏处理技术和那个音乐很搭,换个音乐风格这种音色就不合适了听起来反而难听了。再说了,你音色再好听,节奏音准有问题,装饰技巧用的稀奇古怪的,音乐能好听到哪里呢?
说这么多音色,是因为这些年接触了太多客户,大部分客户都想着贵的箫音色好觉得花的钱是在为音色去买单,在我制作的时候就不存在好音色。贵的箫优秀的箫只是演奏更多技术的时候性能更强更好实现罢了。
音色变成自己需要的有很多其他方式解决,而音色之外很多复杂技术的实现,优秀的箫的演奏性能才是关键。颤叠震打强弱虚实在高难度音乐上各种细节的演奏处理能否很好的完成,箫的演奏性能越优秀越好达到,这才是多花这部分钱的价值。你要买优秀的箫,首先这些东西你确定都掌握了么?你演奏的那些音乐又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呢?
就算,假设,也许,或许,你花钱换箫让你的箫的音色提高到了你渴望的音色效果,你觉得对于你演奏效果能提高多少?节奏、音准、录音经验、后期经验、环境控制,这些影响效果的大头都不会因为你从合格箫换成了优秀箫而改变,而音色效果(不是声音效果,音色只是声音的一部分要素而已)只占洞箫演奏装饰技巧里面2成不到。即使你的音色通过换箫真的达到了你需求的音色,音色之外其他影响演奏效果的因素已经决定了95%,其他的不改变你这5%能改变多少?而那95%的因素你换什么箫没有对应的技术都解决不了。再说了,就这5%还是假设得来了,因为你是否能良好的理解这个你需要的音色,能运用在合适它音色的音乐里的技术并没有买到,即使你喜欢的音色也不是能瞎用的。
最后我能告诉大家的就是,我吹了这么多箫,做了这么多箫,录了这么多箫的音频视频。关于箫演奏出来的音色,很多时候,吹奏状态的影响,室内环境的影响,录音环境的影响,相比于不同箫的影响而言,实在是大的太多了。对于同环境下不同人而言,同一根箫,吹奏技术的差异直接决定了这根箫的音色差异了。
今天说了这些,讲了影响演奏效果的因素,只是告诉大家,如果你想提高演奏效果,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至于如何提高?那不是靠学的,而是靠练的!
节奏、音准、演奏经验(包括前期演奏录音和后期处理经验)、洞箫演奏装饰技巧。这些东西,都很重要。而就像我在《洞箫进阶半个老师》第七集高级篇中讲的,这些技巧的实现,关键都在耳朵上。耳朵反馈所有东西,包括你平时演奏时候环境下的声音反馈,后期制作时候各种处理后的效果反馈,一切的一切都是通过耳朵辅助来完成的。
多练,多听,多总结,多尝试。没什么捷径。吹奏效果的提高,是整体的提高,并且这个提高很多都是没法花钱解决的,只能靠自身来打磨。技术没到,换个箫?对于整体效果而言,微乎其微。大多效果都是靠人的技术来解决的。
箫有价,技术无价,吹的好不好,在人不在箫!
PS:
写这篇文章,只是希望我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后人少走点。曾经乱买箫的我自己也好,后来我见到的很多人也好,各种浪费金钱在箫这个只是个乐器的工具上,而没有花在真正有价值的方面。花钱都是小事儿,折腾这个工具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不做点更有价值的事儿呢?有那个钱去琴行找个老师练练视唱练耳提高一下节奏音准水平不好么?有那个钱,你有录音需求花点小钱让你录音设备没问题不好么?有那个时间去多看看技术教程练练技术不好么?优秀的箫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在你不需要它的时候,为什么不把这部分的时间金钱投资放在更容易提高你演奏效果地方呢?
或许除了箫的贵贱和音色的好坏,很多人没法再找太多借口了。“我吹的曲子箫音色不好听”所以我要换箫,但是你那音准节奏各种技巧的问题比音色大得多你听不到么?或许那些东西你觉得花钱没法快速的搞定所以你没了兴趣,找各种借口逃避练习。我知道练习很枯燥,技术的学习必然都要耐着性子,然而又能如何?
或许说再多也没用,该说的,在这个时间点,我今天都是说了。大概也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