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成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事业编,“考公热”背后反映了什么?

2022-07-11 09:26 作者:微城纪实  | 我要投稿

八成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编,“考公热”背后反映了什么?


高校毕业生,确实有相当大的比例,选择去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制,考教师,考国企央企。别纠结这个比例是60%、80%,抑或是90%,反正这个比例相当可怕。

想考公务员的人非常多,报名的也非常多,最后,公务员缺考的比例也相当大,原因就是,太难考了,放弃。退而求其次,在报考公务员的同时,报考事业编制,两不误,而且更容易考一些。

如果是医护专业,或者是师范专业,或者考了教资的,甚至是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还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利用基层大量缺乏医护人员、教师的机会,去考事业编制中体量最大的卫生医护、教育类公职人员。

相对来讲,这两类事业编制,对于相关专业、有资质的毕业生,更容易上岸一些,有的甚至只需要参加院招,简单面试后,就可以获得编制。


和事业编制同样可以作为就业选择之一的,是国企央企,不仅相对稳定性不差,而且工资收入待遇更好。尤其是像金融、移动联通电信、烟草、电力等企业,收入高待遇高福利好,上升空间还大,只要考进去,成为正式工,谁好谁知道。

实在考不上了,还有项目人员。比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为了解决就业,各地都会有责任义务、有政策要求,在毕业季,拿出一部分岗位,招考项目人员,解决就业问题。这些项目人员,虽然考进去当时不能使用编制,但在相当多的省份和地区,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就有资格使用编制。这就相当于,考上了编制。

考公热,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出于传统思维考虑,对稳定职业的向往。有一个旱涝保收的工作,哪怕是工资待遇低点,前途发展机会少点,生活的环境差点,好像都可以接受。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就业市场的不成熟。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发展不完善,就业环境亟待发展,社会保障更让人安心不了。只有当这一切都发展到一定程度,考公热的问题,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高校教育体制的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不专,更不用说职业教育了。没有扎实的、切实实际的专业技能,没有合理的就业培训与教导,怎么可能不偏差。


八成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事业编,“考公热”背后反映了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