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封神第一部》中的纣王:PUA大师、猛男、“超人”

2023-08-05 01:22 作者:汉向洛  | 我要投稿

《封神第一部》作为“故事新编”类电影,把经典神话故事讲出了新意,票房和口碑证明了这一点。创新,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

千百年来,经由史书和衍生文艺作品的传播,纣王凶残暴虐、荒淫无道的形象深入人心。对犯人施以炮烙之刑、将伯邑考做成人肉饼、挖取比干之心,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封神第一部》对这些故事做了简化处理。

除了凶残暴虐、荒淫无道,纣王也有一些不太为人们熟知的形象。《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纣王天资聪颖,反应很快;而且力气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以拒绝臣下的劝谏,他的能言善辩足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借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借着声威在天下人面前抬高自己,他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给纣王绘出三幅画像:PUA大师(能言善辩)、猛男(气力过人)和“超人”(想成为天下第一)。对于纣王的这三重形象,以往的文艺作品大多略谈,而《封神第一部》则对此进行了详细刻画,既有新意也有高度。

一、大商第一PUA大师

电影开篇,在冀州城下,纣王完美展示了大商第一“PUA大师”的高超手段。 冀州侯苏护起兵反商,纣王(此时还是二王子)率领质子旅前去征讨,苏护次子苏全孝也在质子旅中。质子旅由纣王亲手调教,对纣王绝对忠诚。在正式开战前,纣王先是严肃地命令苏全孝出列,要他当着众质子们的面,大声陈述大商的“质子制度”,那就是:大商的诸侯们必须送一名子弟到朝歌当质子,诸侯如果反叛,质子则会被杀掉。这是纣王PUA的第一步——“讲道理”,目的是要让苏全孝和其他质子相信:苏全孝如果被杀,责任不能归到我头上,因为国有国法。

陈述完“质子制度”之后,苏全孝转而跪在冀州城下向苏护喊话,试图劝降父亲。苏护早已笃定“永不朝商”之信念,命令手下用箭雨回复苏全孝的喊话。苏全孝劝说失败,等待他的唯有死亡。面对锋利的剑刃,以及被亲身父亲无情遗弃的现实,苏全孝崩溃大哭,场面极度尴尬。纣王翻身下马,来到苏全孝面前,对苏进行“洗脑”,主要内容是:苏护冷血无情,不配做你的父亲,我才是你的父亲,你是我的好大儿,为了国家荣耀,勇敢去死吧,我以你为荣。这是纣王PUA的第二步——“比人品”,目的是要让苏全孝和其他质子相信:苏护反叛天子,不顾亲儿子死活,人品太坏了;但是父亲作恶,儿子无辜,苏全孝依然是我的好大儿,不管将来你们的父亲反叛与否,你们都是我的好大儿,我的人品杠杠滴,值得信赖。 纣王PUA的第三步是压榨苏全孝之死的剩余价值。苏全孝自杀后,纣王随即翻身上马,对质子们做了一番战前动员,大意是说:因为苏护反叛,我失去一个儿子,你们失去了一个兄弟,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苏护,我们要为苏全孝报仇,踏平冀州城!经过纣王的这么一番煽动,质子们群情激奋,热血沸腾,仇恨的目光集中到苏护一人身上。

苏全孝自杀,这本来是一出由政治造成的人伦悲剧,但经过纣王的一通操作,却成了一剂巨量的战场兴奋剂,质子们借此强化了对纣王的崇拜,将仇恨的怒火猛烈喷向反叛者。

二、抚梁易柱的猛男

“抚梁易柱”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说一个人用手托起房梁,让其他人更换房柱,用来形容人力大无穷。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朝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一书中,用来形容纣王。《史记》中记载纣王“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看来,历史上的纣王确实是个猛男。 商王朝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商王朝在500多年的统治中,不断致力于扩大中央王朝的疆土,这就要求商王具有强健的体魄。因此,军功是王权合法性的重要支柱。《封神第一部》剧组找费翔来饰演纣王,真是找对人了。费翔所饰演的纣王体型健美,肌肉发达,给人一种强烈的力量感。

这样一种形象在之前的影视作品中很少见,这种形象也赋予了剧中纣王巨大的魅力。剧中的设定是,质子们幼时便来朝歌,他们统一由二王子殷寿(也就是之后的纣王)调教,待到成年后编入王室侍卫队。质子们的身形与殷寿相似,都是体型健美、孔武有力,这可以视为一种隐喻:作为质子们精神之父的殷寿,对质子们的身体进行了规训。

三、“只论强弱,不管善恶”的“超人”

这里所说的“超人”,不是指那种拥有超能力的人,而是指那种不断追求增强自身力量的人。这是尼采所界定的“超人”,他还发展出了一套超人哲学。用尼采的超人哲学来分析《封神第一部》中的纣王,我发现还是很合适的。 被九尾狐附身的妲己窥见了纣王的内心,她发现纣王野心勃勃,想要“做天下的王”。当时的情形是,商王朝危机重重:四大方伯怀有异心,隐隐有反叛的迹象;东方和北方的异族部落时常侵扰边境。纣王想要通过武力征讨来“做天下的王”,对内要征讨不听号令的诸侯,对外要荡平异族,开疆拓土。因此,他对力量有着无限的渴望和迷信,借助于强大的力量,他可以不受世间任何道德原则的束缚,超出传统的善恶标准,完全以自己的意志和喜好为尺度来衡量万物。因此,纣王的“天下之王”,实质上是“只论强弱,不管善恶”的独夫民贼。

在以往的影视剧中,主要呈现纣王的荒淫和暴虐,对于纣王的“理想”则呈现较少。《封神第一部》整部剧的戏剧冲突,都是围绕纣王的“理想”——“做天下的王”——来展开的。由此,纣王的暴君形象,除了通过行动维度(炮烙、肢解、做人肉酱等)来展现其表,还通过心态维度(做天下的王)来展现其里。 尼采的超人哲学最受人们诟病的地方在于,他认为力量(不断超越自己和他人)是人的最根本驱动因素,强力者的意识吞没弱小者的意识自有其合理性。这一点深受希特勒赞赏,以至于希特勒将尼采奉为精神导师。我认为,追求力量(譬如人们总会不满足现状)固然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但在追求力量的过程中,得有一座灯塔——道德的灯塔。道德的核心是善良、仁慈、同情等人性中的美好元素。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力量,而缺乏了道德灯塔的指引,将会导致巨大的人间灾难,希特勒、日本军国主义者正是此类 。 《封神第一部》的导演乌尔善在谈及拍摄该片的缘起时曾说,他希望将封神故事中的善良、仁慈、亲情等人性中的美好元素,以故事新编的方式呈现给当代人,实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封神演义作为经典神话故事,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叙事思想中具有跨越古今时空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就是人性中的美好元素。跨越千年万年,这些闪光点依然能够照耀我们的内心。不止封神如此,其他经典故事亦如此。

《封神第一部》中的纣王:PUA大师、猛男、“超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