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及中国氮化硅陶瓷基板市场规模分析: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国[图]

2022年全球及中国氮化硅陶瓷基板市场规模[图]
随着近年来科技不断升级,芯片输入功率越来越高,对高功率产品来讲,其封装基板要求具有高电绝缘性、高导热性、与芯片匹配的热膨胀系数等特性。伴随着功率器件(包括LED、LD、IGBT、CPV等)不断发展,散热成为影响器件性能与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对于电子器件而言,通常温度每升高10℃,器件有效寿命就降低30%~50%。因此,选用合适的封装材料与工艺、提高器件散热能力就成为发展功率器件的技术瓶颈。
陶瓷基板材料凭借其极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热导率高、机械强度高、热膨胀系数与芯片相匹配及不易劣化等特性成为大功率、高密度、高温及高频器件封装的首选。目前应用于陶瓷基板的陶瓷材料主要有:氧化铍(BeO)、氧化铝(Al2O3)、氮化铝(AlN)、氮化硅(Si3N4)和碳化硅(SiC)等。陶瓷基板按照工艺主要分为DPC、DBC、AMB、LTCC、HTCC等基板。目前,国内常用陶瓷基板材料主要为Al2O3、AlN和Si3N4。Al2O3陶瓷基板主要采用DBC工艺,AlN陶瓷基板主要采用DBC和AMB工艺,Si3N4陶瓷基板更多采用AMB工艺。
近年来,电子电力器件朝大功率、高频化、高密度、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对器件中陶瓷散热基板提出了更高要求。Si3N4具有高导热、高强度、高韧性、低密度、自润滑性、优异的抗热震性,是国内外公认兼具高导热、高可靠性等综合性能最好的陶瓷基板材料,适用于IGBT、SiC等对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等要求高可靠性的绝缘电路板用途。
部分陶瓷基板性能对比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氮化硅陶瓷基板入门的门槛非常高,目前我国的高导热Si3N4陶瓷基板与国外还是存在差距,产品性能较为单一。目前,全球范围内可实现批量化制造高导热Si3N4陶瓷基板的企业全部在日本。其中东芝材料产能达到10万m2/年、丸和4万m2/年、电气化学3万m2/年、京瓷和日本精密陶瓷1万m2/年。
近年来,国内企业及研究所在氮化硅基板方面不断做技术突破,如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福建臻璟、成都旭瓷、海古德、江西创科、浙江正天、威海圆环等。但国内还没有企业真正完成氮化硅基板产业化,各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都在积极的进行产业化研究,目前实验室研制的Si3N4基板已达到或接近日本产品水平,国内多家企业正在加快产业化进程。同时,由于Si3N4基板还需要进行覆铜处理以及应用端考核,因此国内Si3N4基板要达到应用化水平还有一段距离。据统计:2021年全球氮化硅陶瓷基板市场规模在4亿美元左右,在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市场需求推动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氮化硅陶瓷基板消费国,国内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0.27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20亿美元。
2017-2021年全球及中国氮化硅陶瓷基板市场规模统计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氮化硅陶瓷基板行业深度调查与投资可行性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