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网感06《简单明了的方式诠释文化母体,是一种覆盖全体的网感》

2023-03-10 17:55 作者:Jessie的笔记本  | 我要投稿



2023年春节期间在新浪热搜榜上的一个话题——杨迪分手。

甚至还有不少人在问:

为什么杨迪分手比爱豆塌房还热闹?

喜剧人婚恋,为什么轰动全国?

那我们就从母体文化的角度有根有据的来扒一下:

既然大家的帖子里面都说到了,大概是:杨迪有个交往了很久的女朋友,不知道什么时候分没分手,但他长期处于一种看起来单身的状态。

这样的内容不是没在网上被讨论过,为什么这次这个事件就变成了网络热点?我尝试预估一下热度可能会持续到4月以后。

对于国人来说“家和万事兴”这个单词,是我们的文化母体,深入骨髓。

无论一个国人对家是怎样的感受,骨子里面都会把“家和万事兴”当做准绳但这只是基本,并非人的根本

帖子里面聊到了:

【关于“家”】

“很多人最终会走进婚姻的殿堂,但很遗憾我们没有。”

“我俩的关系早就像亲人一样。”

“这些年,我俩相濡以沫,虽没婚姻之式,却有婚姻之实。所以这次分手和离婚无异。

【关于“和”】

“在这段关系里,彼此也得到了对方的照顾和爱。”

“现在的状态是,我俩都过得很好,是真的做到了好聚好散且也是很好的朋友。”

【关于“万事”】

“这肯呢个和大家对我们的期待不同,但也是我们理性选择的结果。”

“感情的事本来就很复杂,望大家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我俩都是乐于享受生活且三观一致的人。”

【关于“兴”】

发表的时讲的内容和选的时间也很有意思。

提到了“本来没人过问,也不必提及。”但却选在了一年一次的春节假期中发布,恰恰是国人的“家和万事兴”的集体意识被调动得最高的时候。

说直接一点,没有人关心杨迪和前任究竟过得好不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家和万事兴”的看法和观点。搅动了集体意识,但引发的却并非祝福而是混乱和纷争

也许也有从中获益的吧,比如连续几个月的流量,毕竟都变得全国关注了。

反而证明了,集体的潜意识里的,对人的根本和根源是没有答案的,所以只能拿着自己能做到的基本来站队。

显然人不是源头,如果人的集体潜意识的提问里有不可抗拒的力量,那也一定有覆盖全体的不可抗拒的答案。愿望这件事里的所有人,包括屏幕前的大家,都恢复根源性的幸福。



1、文化母体

用简单明了的表述方式,击中大多数用户的内心感受。让人们有更贴近内心的自我解读,是更为完善和覆盖全体的网感。

这里要跟大家讲一个词儿,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会不断地提到这个词儿,所以会慢慢的从不熟悉到非常熟悉。

这个词儿,就是文化母体,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意味着和最广大的人群发生联系

《超级符号原理》一书中,则这样定义这一词汇:“文化母体是人类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发生的形式是集体的无意识。特点是不可抗拒,必然发生一切母体行为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母体文化一旦形成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2、群体意识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集合,我们称其为亚文化。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亚文化,要融入其中才能感受到那种微妙的情绪共振。

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是复杂的,有真实的情感诉求,也有“水军”大部队制造着虚假的繁荣,有踏踏实实提供真实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园丁,也有如害群之马一般搅合浑水的乌合之众。

如果不加以分辩,去伪存真,也很容易随波逐流,甚至迷失得比现实世界更快。

在《乌合之众》中,讲到:“冲动,易变,和急躁是群体特征之一,另一个特性则是易受暗示和轻信。”

这里说到的群体特征,也是集体意识,也是文化母体,也就是社会和种群当中的灵魂烙印了


3、网感小结

看到这里,我有一个领悟。

其实在互联网网上,吵得越厉害的地方,越是大家都想得答案的地方。

虽然瓜是别人的,但人生是自己的。

我认为网感是,至少先能够冷静的看清楚整体,再确认清楚问题的焦点;才有不是争个输赢或者争口气,而是真的寻求真理的机会

寻找必寻见

我们在吃瓜的时候,难道吃瓜对象遇到的问题我们就永远不会遇到?人生既长又很有限。愿我们有限的人生,对渴望的永恒和幸福,有确据

祝福。


网感06《简单明了的方式诠释文化母体,是一种覆盖全体的网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