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末代战列舰——玛丽皇后级
1910年1月,俄国获悉土耳其正试图从英国船厂订购新型战列舰即苏丹穆罕默德五世号战列舰

该舰装备10门13.5寸(343MM)主炮,航速21节,是以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为蓝本设计,属超无畏舰。
而当时,沙俄的第一代无畏舰甘谷特级尚未开工,且一半在波罗的海服役,黑海舰队剩有七艘前无畏舰。
且甘谷特级在设计时领先世界的由12门305mm组成的的活了随着猎户座级343mm舰炮出现而逐渐平庸。
故而沙俄高层为对抗奥斯曼于1911年通过黑海舰队扩军计划为黑海舰队建造3艘战列舰。俄国海军在对塞瓦斯托波尔级(即甘古特级战列舰)做了简单修改之后,于1911年10月在黑海开工建造三艘玛利亚皇后
性能数据

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22800吨,满载排水量:24000吨;
长/宽/吃水:168米/27.33米/8.3米;
动力:20座锅炉,2台蒸汽轮机,主机功率26500轴马力;
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3000海里/16节
武备:12门三联装305毫米主炮;20门130毫米副炮;76毫米高炮4门,457毫米鱼雷发射管4座
装甲:主装甲带:上部203毫米,下部262毫米;甲板:76毫米(36毫米附加装甲),炮塔:305毫米,指挥塔:305毫米
舰员:1252人

玛丽皇后级为甘谷特级改进型,主要改动为降低航速和续航力,更多的重量分配给装甲防护和武器系统,增强防护性能更换新的主炮炮塔,两者均为平甲板,4座3联装305火炮的最大仰角35度,最大射程达24000米。装备2台盖斯勒M1911型指挥仪,前后指挥塔顶部装有蔡司5米测距仪。最后建成的"亚历山大三世"号("自由"号)每座炮塔还装备有1具英国产5.5米测距仪。玛丽亚皇后级副炮采用20门130毫米/L55炮("亚历山大三世"号18门),副炮数量和威力都相对甘古特级有所增强,以对付敌方排水量日益增大的驱逐舰。主炮塔顶部安装76毫米口径炮。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同样装备有水下鱼雷发射管,每舷2具,分别安装在前、后炮塔弹药库内侧边缘,炮塔为重新设计。

两者外形主要区别为玛丽女王级中间两座炮塔均为炮口朝前,甘古特级为第二座朝前第三座朝后。


玛丽亚皇后级的装甲防护与甘古特级基本相同,又有所加强舰体为双重底结构,主装甲带加厚到262.5毫米,装甲带加宽并增加连接强度炮塔侧壁增加到250毫米,顶部装甲也加厚到125毫米炮塔基座装甲250毫米-125毫米。
在动力上玛丽皇后级为20座锅炉,2台蒸汽轮机,主机功率26500轴马力,相对甘古特级:25座亚罗式锅炉,4座帕森斯式蒸汽机,50000轴马力有所削弱,且玛丽皇后级长宽比为168:27.33相对甘古特级181.2:26更更小,故而航速从上一级的24.6节下降为21节。
该级三舰除"亚历山大三世"号在内战中外逃滞留在比赛大港1936年被法国拆毁均未存活至战后,留给苏联的只有玛丽皇后号沉没后打捞改为岸防炮3的四座3联305,后保留并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叶卡捷琳娜大帝号于1918年6月19日奉命自沉(由驱逐舰发射鱼雷击沉)。
总的来说玛丽皇后级用比前级更小的吨位搭载更强的火力及装甲,更体现了苏(沙)俄的重武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