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鹤唳华亭》32-35集,女主向剧情、表演的分析与解读

2019-12-17 19:31 作者:句读说  | 我要投稿

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已经虐到极致了,好在预告里有点糖,暂能续命。

阿昔和太子告别

陆文昔在感情上其实很清醒,很喜欢她这种洒脱、不纠缠的态度。在听到太子亲口对父亲许诺之后,阿昔就在收拾行囊,准备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

和太子的告别这场戏,罗晋和李一桐的表演真的很棒,眼神交流、各自的微表情,一来一往间尽是话外之音、言外之意。这段台词也极其含蓄,剪辑神一般。



阿昔看着太子说,“相濡以沫只是佳事,相忘于江湖才是幸事。” 太子定定地看着顾内人,似乎在揣摩她的心思,”相忘于江湖算什么,不如相忘于深宫。“



阿昔听到抬眼看着太子,一瞬间表情有点委屈,【大概是在想,你怎么那么狠心】,过会儿又笑了,【似乎是想到自己都放手了,何必在意】,”还是殿下更加高明。“



太子拿着镇纸作势要打,但是看着顾内人的样子,终是叹了口气,走了。阿昔看着太子的背影,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了吧,屏风定情之时似乎还在昨日——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千万气象,天高水长。我站在高处,想起了那句话——”

“可得解脱处,唯神佛前,与山水间。”



这段李一桐、罗晋神仙演技,配上导演的神仙剪辑,真的又美好,又虐到心里去。

陆文昔父兄被斩

如果女主和父亲、哥哥离开是非之地,骑着马儿接上弟弟,一起回蜀中多好啊。太子有了太子妃相伴,女主也选择了相忘于江湖。阿昔这样的女子,更适合过蜀中那种逍遥快意的人生。

可惜人心阴暗,张陆正真的是继法海之后,我最恨的反派了!!他怎么那么可恶啊!!!

不得不说,父兄被冤死这段,剧情安排得也太好了:阿昔和太子妃辞行,太子妃让阿昔把从最开始渐渐拉近俩人关系的那首诗教完——


阿昔笑着说:“下一句是入不言兮出不辞,来时既然已经无言,要离去时,为何也不告诉我呢?”【游鸣等人赶往刑场,想拦下张陆正;刑场上,张陆正拿起了行刑令牌】

“乘回风兮载云旗,乘着激荡的旋风,树起云霞的旗帜”【阿昔满眼期盼未来生活的美好,但此时刑场上的旗帜也正在飘扬】


“悲莫悲兮生别离”【令牌落下,陆英和长子相视微笑】

“还有什么事情,比活时的别离,更加悲伤。”【阿昔眼神渐渐沉静,似乎心头蒙上了一层阴翳,刽子手挥刀。文昔似乎心有所感,失神地向外望去(这块李一桐的表情真的好,怅然若失,看得我都心里空落落的)】



太子妃唤顾内人回神,阿昔收拾心情,正要继续往下讲,张陆正这货恰好到了,说出了他斩杀陆英和陆文普的事,阿昔在屏风后和太子妃一起听到噩耗。【心疼女主。。。。】

张陆正这个无耻老贼先跑到太子妃这来通气,被女主听到……接着是太子妃指责,太子暴怒,张陆正跪在地上,阿昔走出屏风,决定不走了。看着张陆正的身影,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下一句是,乐莫乐兮,新相知。”【悲是真悲,对张陆正的这种新相知,阿昔恨不得咬死他】



私印 & 绳孝 & 染指甲

阿昔决定不走了,从得知父兄噩耗,到陪太子妃赴宴,陆文昔的状态其实都是魂不附体的。这次她没有像初次遭难时那样悲声痛哭,因为那时的她是初蒙大难刚窥见世事艰险的小女子,她从有父亲、兄长可以依靠,到突然失去一切,痛哭还是她表达内心悲痛的唯一手段;而此时的陆文昔潜伏东宫近一年,步步维艰、内敛算计,她已经失去了一切,也经历了更多,她的痛苦没有外露,不仅仅是因为于她宫人的身份不符,更是因为,一个没有依靠的人,是没有资格失声痛哭的。


初闻噩耗


阿昔决定继续呆在东宫,去拿回私印,太子此时也正在看阿昔的画,满心愧疚。后面有个细节,那副画本来是没放在盒子里的,但是阿昔走了之后,盒子好好的放好了。

陆文昔游魂一样回到屋子里,翻出针线筐,拿出一卷麻绳。我当时很奇怪这是做什么用的,想了好多种可能。

直到太子妃给顾内人染指甲,太子妃确实真当顾内人是好闺蜜,说着互相染指甲的事情,阿昔看着她,心中想的,却是太子妃的父亲跑来说如何还了自己父亲和哥哥的场景;太子妃拉着顾内人的手,去感受婴儿的胎动,李一桐这时候微表情很到位,似乎有点惊讶、有点珍惜、有点纠结、又有点难过,在听到太子妃说,“我第一个告诉的人,就是你”时,嘴角露出微笑,但眼神仍旧悲伤。



太子妃接着问:“殿下刚才,还对你说了什么?” 阿昔的表情瞬间似乎有种恍然,【你是想交好我,得知你最关心的殿下说了什么】,而后又有一瞬间的仇恨,她慢慢抽回手来,有些失神。

抽手回来的时候,衣袖被掀起,露出了戴在手腕上的那圈麻绳——原来如此,麻绳为孝,这是多隐忍又难解的悲痛啊!


恍然
麻绳


太子妃替父认错 & 太子妃之死

在厨房,姜尚宫让顾内人出宫去,一番对白被来找顾内人的太子妃听了个真切。太子妃再次看到顾内人手腕上戴的麻绳,终于明白了一切,知道了女主身份:她是太子原来想娶的太子妃,而自己的父亲害了阿昔的父兄。



太子妃向阿昔下跪谢罪,顾内人只是抽回了手,走回厨房。【拒绝太子妃的道歉】

阿昔此时,眼睛里有泪,但表情却尽量平静,淡漠。这样的平静,是心伤太过、恨意暗藏、心意已决、隐忍等待吧。在太子妃说,”我想回家。殿下现在在哪里“时,阿昔的表情中似乎还透出点似自嘲自讽又悲戚麻木的笑来。


阿昔无疑是恨张陆正的,太子妃确实什么也没做过,但对于杀父仇人的女儿,陆文昔又怎么可能丝毫没有一点恨意呢,在太子妃的身上,何处没有张陆正的影子?

这点恨意,这点内心的偏颇,也导致了在太子妃和六郎一同中毒的时候,顾内人选择了救六郎。

当然,这六郎喊的”姐姐“,让文昔想起了自己送走的弟弟,也是重要因素。这里有点奇怪的是,这个六郎手腕上也套着一个麻绳,似乎还给了个特写,不知道是否会有深意。


(这块太子妃真的挺可怜的,然而她挠地的声音真的让人抓狂啊!完全影响代入观剧心情了……)


阿昔的崩溃

顾内人选择了救六郎,就像她自己说的,”一碗酥,不是救不救谁的分别,是让谁去死的分别,怎么选,都是错。可我,还是选择了她。“。她在救的时候就想到了,所以太子妃去死,也是她的选择。

不难想象,陆文昔心里明白,各种因素加诸一起,促使她做了这个选择。就如同很多人做了自己平时不会做的事,会说当时如鬼使神差一般,其实也不过是深藏内心的东西突然冒出来推了一把罢了。


所以在五大王问她的时候,她第一反应是,”怎么无关?是我,是我杀了她。“

阿昔此处情绪的崩溃,是因为此刻,生与死的选择、善念和恨意的冲突,在她身上集中爆发了。她的选择有充分的理由,她的自责也是因为本性的善良。

最后,顾内人在太子妃尸体前哭诉不是自己下毒,是理性回归,想让太子找到真正的凶手,这件事确实更重要,这凶手藏得够深啊,真的希望不要是五大王……

另外,太子打得这一棒子真够疼的,看着就疼,女主身体真好,这么被折磨都没事我也是服了的。



PS:这次虐到极致了,还好预告里37、38、39集都有糖,目测好像终于知道身份了??不过也说不定,但是看着预告我还能再坚持一下!!


“可得解脱处,唯神佛前,与山水间。”

突然觉得,也许太子和阿昔最终会回到山水间吧。

毕竟太子的出场是在神佛前,阿昔的出场是在山水间。


李柏舟在狱中说自己的外孙会做上皇帝什么的,到底是他临刑前的癫狂,还是意有所指的后手呢?


太子打女主的那一棍,其实我看的时候以为女主会被打吐血,但从扑倒的幅度到女主的反应来看,似乎还好?(怕不是跟着女主被虐出毛病来了)

如果太子真的是认为女主是凶手,在怒极的状态下,应该不会就这么打一下就完事了吧?


许昌平编剧究竟是怎么安排的?似乎他仍旧在挑拨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三言两语之间,看似向太子透露了皇帝和齐王的互动,但实际上也促使太子利用权力抓紧处死了李柏舟,引起了皇帝的不满。

但其实如果他真跟在皇帝身边,该知道皇帝此时,对太子恐怕是有史以来最满意的时候了。


张陆正害陆英这块的安排,我倒是觉得挺合理的,除了直接的现实事件【陆英能力出众,对自己地位有威胁;太子偏爱陆英女儿,怕女儿在这方面也镇不住;俩人政治理念、性格不同,积怨已久】之外,在太子宫门口王翁问:“你们是同年,一个座主,你的事情,为什么就做得那么绝情呢”,张陆正答:“要不是一个座主,倒好了。”

这块我瞬间想起庞涓和孙膑了。剧本是真的棒,一段简短对话后面,似乎让人窥见无数的故事。


《鹤唳华亭》32-35集,女主向剧情、表演的分析与解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