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四十九)

2022-06-04 19:24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191,异草

  直隶顺德府村民苗六家里姑媳俩养鸡,终于开始孵卵,于是悉心照料。一天,母鸡忽然鸣叫着飞奔而出。就看见一条花蛇钻进鸡窝里,吃了鸡蛋,然后蜿蜒着爬到树边,将自己的身子缠在树干上一勒,就将鸡蛋壳吐了出来。姑媳俩愤恨不已,将木头削成鸡蛋的模样,涂上石灰粉,放在鸡窝里。第二天躲在墙头悄悄看。那蛇果然又来吃了假鸡蛋,依然爬到树下勒自己的身子,但是蛇腹一动也不动,肿成一团。那蛇就翻过围墙爬到草丛中,过一会儿,嘴里衔着一株草爬出来,吃了一寸多,然后依然绕树一勒。过了许久吐出黄水,腹肿就消除了,再次钻进草丛里爬走了。此时有个过客磁州人陈二在这里经过,看见墙头上有人,就问那老婆婆:“你们在看什么呢?”老婆婆就把发生的事给他说了,又指了指蛇吃的那种草,还有半截掉在树下。陈二一看,觉得很神异,就捡来放到袖子里走了。晚上回到旅舍,正好客满,就和一个得了鼓胀病的老人住在一个屋里。陈二看着老人,想到:“这草应该能消除鼓胀。”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叫主人刷锅煮水,陈二把这草煎成汤药。老人接过药碗喝下,就睡了。到了五更天,陈二听不到人的气息声,用手一摸,连人形也摸不到,却闻到一股腥臭味。急忙点烛一看,老人已经化为脓血了。陈二害怕祸及自己,翻墙跑了。回到了家里,也不敢告人。

  十多年过去了,陈二又来到这个地方,眼见旅舍已经幡然一新,高楼峻起。就问住在附近的人情况,住这里的人说:“过去某年,旅店住了一个害了鼓胀病的老头,一天晚上化成脓血死了。店主被官府抓去监禁了好几年,遇到大赦才被放出来,回家看到家里的铁锅铜勺都变成了黄金,因此起家成了大家门户。”

  柳崖子说:布帛、菽粟,都是人们熟识的东西,知道它们能养人而不会害人,这就是所谓寻常事物。如果是反常的,那么有奇功的同时也会有奇祸。这草是什么植物呢,对食用假蛋的蛇有功效却对得了鼓胀病的老人有害?而且开始因为这草而得无妄之灾的店主,却又因为这而享受飞来之富,陈二本是祸魁,也是功首,所以他什么都得不到(意指没有惩罚也没有奖励)。

  《山西通志》记载:明朝时,有几个泽州的绅士游览太行山山顶,带了美酒佳肴餐具却忘了带筷子,就各自拿自己的簮子插肉来吃。吃完后,随手拿旁边的野草来擦簮子上的油。回家后,第二天一看簪子,竟然从铜簮变成了黄金。再次去寻找那种草,就找不到了。或者和前文蛇吃的草是一种东西?

  阳城司寇白孕谦的先人,世传有点铁为金的术,用秘传的药点铁,没有不应验的,一代代靠着这个药,家用还算小康。药方,一代只准一个人知道,要传也必须传给年长者。白司寇的父亲得到了药方,招来弟弟们说:“咱们家因为恃有这点小术,田也不能耕,读书也不能成,家族子弟中虽然有聪明俊伟之才,但都懈惰而终生埋没于普通人中,家族不能昌盛就是这个缘故。因此如今想和弟弟们约定:焚毁药方,而传授子弟耕读的技艺。弟弟们怨恨我吗?”弟弟们说:“就按大哥说的办。”于是焚香告知祖先,焚烧了药方。当时白司寇才几岁。后来考了进士,官至司寇。后来白家后人也科第不绝。其见识远超常人几等,值得效法。


192,白二

  杨州人白二,在京师遭遇明末甲申之变,被李闯的起义军砍伤,扑倒在地,躺在杂乱的尸堆里。不知过了多久,看见一簇灯火过来,一群人蜂拥而至,白二一点也不敢动。当中是一个一个乘马的官员,随从拿着笔砚、抱着册籍,按名字点查,书吏则用笔在上面圈记。一个官吏拿着册子,汇报说:“江都人白二,应当自缢于云南岳州,为何在此?”官员说:“当再次查验。”于是又蜂拥着走了。白二天空黎明的时候,才敢动身。一路乞讨回家,创口也已经痊愈了。他还对妻子说:“我今生都不到云南去,又如何有害处呢?”

  等到大兵攻破扬州,白二被骑兵于某抓获,成为了他的奴仆,跟着他来到京城,服役了好些年。后来遇到吴三桂反逆,朝廷征调于某随军出征。于某让白二跟着他一同去,白二就将以前自己的遭遇告诉于某。于某还是强行要他一起去。部队来到岳州,于某阵亡。白某在这里和几个去打柴,困在山里实在出不来,果然就自缢死了。


193,陈六

  陈六,是东便门外的看守坟地的庄丁。乾隆九年五六月间,京师遇上大暑天,冰块价格高至五百文一斤,热死人无数。抬出九门的棺材,每天高达千余口。陈六走在市集上,热得受不了了,晕倒在地上。感觉自己恍惚间跟着一群人来到一座官府,男男女女杂乱地站了一堆,有的带着枷锁,有的捆着绳索。左右有两个厅官正在点名,到了陈六,陈六就应声上堂。坐着的大官说:“为什么没有带枷锁?是何人勾摄的?”旁边没有应答的。一查《暑劫簿》,一个差吏就说:“此人不在劫中。是自己来的。”就把他推下台阶,陈六一个跄踉出来。此时有个人牵他的衣服,说:“陈哥为什么来?”一看,原来是邻居耿三。陈六告诉他情况。耿三就说:“既然不在劫中,还可以赶紧回去。你的姑娘现在担任本司的差役,你去拜谒她,让她送你回去。”陈六就跟着耿三来到一个小巷子,耿三扣了扣门扉,走出一个老妇人。耿三说:“你侄子来了。”姑姑高兴地邀请陈六到家里坐坐,嘘寒问暖,唠叨个没完。一个老翁从屋后出来,姑姑指着陈六说:“侄子来了。”老翁询问到缘故,便说:“这里不可久留。”就牵手送他回去。来到一条河边,老翁捧水拍打陈六的心窝,以及顶心、足心这几处,再将他一推,就醒了过来。就感觉暑热已经解除了,周围的人看见他晕倒在街上,就拿冰来喂他,终于苏醒了。

  缓缓回到家里,向家里人细细打听姑姑的样貌,和他见到的一模一样。但她已经死了二十年了。耿三,也是死了很久的邻居。


194,瞎鬼

  旗人奴仆桂元,下乡收租,用绳索串了二百钱缠在身上,走在路上已经天黑,又遇上下雨。走到二里庄这个地方,只有一家小店,已经满客,只有房后有三间屋子还算干净,但是里面停着灵柩。桂元也不嫌弃,说:“可以歇一宿。”灵柩停在里间,外间有一个很大的木头柜子,桂元把串起来的钱当作枕头,仰躺在柜子上边。此时雨已经停止,天空放晴,月色从窗户照进屋子。就在这个时候,桂元听到里间有声响,他探身一看。发现棺盖已经被打开,里面的尸体坐了起来,一副须鬓皓然的面目,闭着眼睛,张着大嘴,又好像在侧起耳朵朝外听动静。过了一会儿,尸体已经抬起一只脚迈出棺材外边;又过了一会儿,迈出了另一只脚。双手摸着墙壁,就要从里间走出来。桂元害怕极了,又手无寸铁,只好拿着串成串的钱等他过来。那尸体走进柜子边上,又侧起耳朵来听,紧跟着伸出双爪抓了过来。桂元拿着钱打中尸体的额头,尸体跟着倒在了地上。又爬起身来,又扑,桂元依旧将其打倒在地。等到鸡鸣天亮,尸体匆匆回到棺材里,盖上棺盖,里间的门也跟着关上。随后,桂元惊忙询问主人家,原来是他的叔祖,生前就是一个瞎子。


195,鬼救人

  柏乡县官府派四个差役下乡去催缴公粮,遇上下雨天,于是赶到一座古庙避雨。当时天气潮湿闷,四人就打算在古庙里住一晚。他们看见东边的走廊下停了一口棺材,台阶下面盖着一口铁锅,四个人就到北边的走廊下赤条条地睡下。四人里有个叫赵大的没有睡熟,有些微醒。这时,他听到有些响动;仔细一看,棺材动了。一个人披散头发从棺材里一下子窜出来跳到地上,一手打开锅子,一手去抹锅子底下的烟灰,一下跳到一个人旁边,把烟灰涂在那个人脸上。那人喘了一声,就再也不动了。又跳回去打开锅,又涂一个人,也和之前的人一样不再动弹。没一会儿,已经涂完三个人了。赵大害怕马上轮到自己,顿时翻过墙上的缺口狂奔着跑了。

  大概跑了三四里,看见树林中隐隐约约有些灯光。走近一看,是一间茅草房。敲敲门,里面传出答应的声音。走出一个妇人,大概三十多岁。赵大向她求救。妇人笑着说:“无妨。”就请他进去,紧闭大门。赵大端详屋里,这是两间草房,分成内屋外屋,外间的正中间也停着一口灵柩。妇人说:“男女授受不亲。我给你一张席子,请在这里歇息。我到里屋去就行了。”赵大接过席子,铺到地上睡觉。妇人进了里屋,挑灯纺织。过了一会儿,忽然风声飒飒,树叶纷纷飘落,传来一阵扣门的声音,妇人也不回应。外面就一边拍一边呼喊。忽然,灵柩一阵响动,出来一个人,相貌十分平静,他问:“是谁?”外面的人回答说:“是我。”棺中人就说:“有客人在,不便开门。”外面的人就说:“我要抓的就是你的客人。”棺中人就说:“张二,这位客人和你有什么仇怨呢?况且他已经害怕你了,你该停止了!你不怕人怨,难道不怕天谴嘛?”外面人听了,恼怒不已,就要打碎大门。棺中人也怒了:“张二你敢!”就要跃身出去。妇人此时道:“不必和他理论,担心惊扰了客人。”棺中人说:“我正为的是客人啊。”于是就出去了。走下台阶来大门旁边,对着门隙吹了一口气。外面的人好像倒在了地上,又起身推门。又吹一口气,又像是倒在地上。就这样过了许久,门外人终于叹气离开了。棺中人又回到棺材里。赵大看着这幅场景,惊恐极了。等到了天亮,才发现自己躺在墓地旁边,没有一点房屋围墙草房门墙的痕迹。因而感叹到:“鬼中也有善恶之分,如果不是墓中人救我,我就不能生还了!”

  又来到古庙,那三个差役已经死了,脸上都带着烟灰。赵大将此事禀告官府,官府派人打开古庙那口已经朽烂的棺木,只见里面的尸体黑面绿睛,浑身毛长寸许,手中的烟灰还在。将其焚烧,传出唧唧作响的声音。又细访林中的坟墓,原来是村民李氏夫妇的坟塚,又让人题上“善士之墓”的文字。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四十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