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融专硕经验分享】复试逆袭上岸北大软微,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2020-07-13 15:36 作者:凯程金融专硕  | 我要投稿


院校选择

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决定考研的。因为自己在本科时的绩点不高,加上在校参加的活动也不多,即使我努力争取到了保研名额,最终可能也只能留在本校读研。对于想要在更高平台读研的我来说,显然考研更适合。在我之前的学习生涯里,北大于我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不过考研复习过程中充满了各种诱惑,我需要北大这样的目标让我一直坚定走下去。因此关于考研的择校问题,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过高或者过低的目标都会对我们的心态产生负面影响。

关于软微金融科技这个专业,我觉得是比较适合自己的。我的本科已经有金融背景了,所以希望研究生可以学一些计算机的课程,这样也算是拥有交叉学科背景了。我个人觉得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对之后的职业发展会有帮助。此外我是一个风险厌恶的人,报考软微目前来说还算是在北大学金融最稳妥的一条路了。

复习整体情况

在正式准备复习之前,我在春节期间就开始做信息收集的工作。具体的内容就是阅读经验贴,(1)在心中形成一个大致的复习时间轴;(2)了解经验贴中关于各种专业课复习参考书的评价,初步形成适合自己水平的判断;(3)了解各科目的学习特点,减少复习走弯路的情况。

我的整个考研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月份-六月份)

这四个月因为有几门核心的专业课,所以上课每天还是会去听的,只不过课后的作业和期末考试基本是水过去了。三四月份,我主要的时间还是给了数学,可以保证每天五小时的复习时间。到了五月份最终确定考软微后,我开始着手复习专业课,因为范、曼之前学过,所以每天花三四个小时把书重新梳理了一下。总结一下,第一阶段我的复习时间平均为八个小时,安排比较灵活。当时的心态比较轻松,毕竟不用每天和身边的同学竞争了,朝着心中的目标默默努力的生活还是挺充实的。

第二阶段(七月份-九月份)

这三个月尤其是暑假,我感觉是我自己收获最多的阶段。建议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难得的假期,闭关修炼自己。第一阶段快结束的时候,相比于软微考研群里的同学,我感觉自己的进度偏慢。因此在第二阶段,我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学习11个小时的计划(这已经是我的极限了)。具体如下,仅供参考。

7:00 起床

7:30 -12:00 数学

12:00 - 2:00 吃饭、手机和午睡

2:00 - 5:30 专业课

5:30 - 7:00 吃饭、手机和散步

7:00 - 10:00 英语

10:00 -12:00 夜宵、洗漱、手机、睡觉

这里要强调的是,自控力差的人千万别带手机进自习室!因为我就比较爱玩手机,所以我是把手机放在了房间,个人感觉复习的效率提高了不少。我是属于上午犯困,下午精神的人。复习数学个人感觉是度过上午最有效的办法了,而且这样做还有利于提前适应考试科目安排。这一阶段,自己的心态还是平稳的,感觉每天都有收获和进步。

这里还得说一下政治,我的政治复习是在九月份开始的。英语和政治共同占用了晚上的三个小时。现在来看,这样的安排是不合理的,在之后我会提到。

第三阶段(十月份-十二月份)

在这一阶段,自己的心态开始出现了些问题。在进行公共课的模拟测试时,三个科目都遇到瓶颈了。我在之前给自己的目标成绩是:数学135、英语75、政治70和专业课120,加起来正好400分。但是到了模拟测试时,发现自己的英语阅读一直卡在了平均错五、六个的水平,有时甚至无法按时写完。政治的选择题就更惨了,扣分在十分以下的套题屈指可数。这个水平如果放在北京旱区能有65分应该谢天谢地了。除此以外,刷数学模拟卷的过程也让我备受打击。

虽然那段时间自己非常焦虑和沮丧,但是好在有家人和研友的安慰和鼓励。除此之外,我也会给自己降压,时常安慰自己一战考个370见见北大的老师,也不枉努力几个月了。当然了,即使在崩溃的边缘,我依旧保持着每天11.5个小时的复习时间,坚持到了上考场那一刻。

各科复习反思:数学(130+)

每天上午复习数学贯穿着我的考研复习过程,这门科目也是我花时间最多的。我的复习流程是:

· 高等数学及课后习题【三月】

· 李王全书高数线代【四、五、六月】

· 李范全书高数线代+王式安概率论【七、八、九月】

· 20年真题+1000题概率论与线代+概率论张宇九讲+凯程方浩视频(卷积公式)+各种模拟卷【十、十一、十二月】

对于本科学过高数或者数分的同学,我感觉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刷一遍高数,直接上手李王全书打基础就可以了。在强化阶段,我用的是李正元的全书,我感觉这本书知识点非常全面,就是题目略难而且年代久远。关于线代,我想不必多说了,跟着李永乐老师就行了。概率论我觉得跟着方浩老师比较好。我一开始跟王式安,到后期刷题感觉写的费劲,尤其是二维分布函数这一块。这也是我在冲刺阶段还要回炉,重新看概率论的知识的原因。

总而言之,每个老师的书和视频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差别其实都不太大。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得靠自己多刷题,而不是看完答案了事。在每天的复习过程当中,养成掐表做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

各科复习反思:英语(70+)

我的英语科目复习感觉比较混乱,而且后期显示的效果不太好,我只能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 我背过四本单词书,结果是我有很多单词记不牢,导致后期经常因为单词词义混淆而做错题。

· 在第二阶段训练阅读题的时候,感觉自己是机械地按照经验贴中的流程来做,是一种完成任务式的自我安慰。这导致在第三阶段模拟时,自己出现了时间不够和犯错多的问题

· 我的作文是十月份开始准备的,参照的是潘赟的书,自己总结了模板。因为阅读焦头烂额,所以作为没啥时间去管了,所以我的作文最后一共只得了十五分。

根据以上问题,我的总结是:

1、选中一到两本单词书,再配合着背单词的App就足够了。建议在开始做真题之前,要把大部分的单词过关。因为我们大部分的精力还得放在长难句和出题人陷阱这一块。背单词是每天都要坚持的事情,到了后期因为单词不过关而阅读犯错对心态打击是很大的。

2、关于阅读的训练,一定不要掉进了每天机械地刷题+记生词+剖析长难句+翻译的怪圈,笔记花花绿绿看的很爽,但是在之后从不看第二遍。具体的提高方法其实我自己还没找到,大家可以看看其他高分经验。但是我觉得及时反思复习效果,动态的优化复习方案对于每一科的复习都很重要。

3、英语作文如果想要拿高分的话,建议大家有时间还是提前积累句子吧,模板在旱区用不太靠谱。

各科复习反思:政治(65+)

政治我就不多说,以我的负面经验来看(1)听课理解不能取代自己背诵记忆,建议大家一定要自己拿着书循环记忆,不要投机取巧。(2)徐涛的刷题课感觉太耗时间了,直接多刷几遍肖秀荣1000题效果更好。

各科复习反思:专业课(105+)

宏微观我花的时间精力太多的,而且也是上考场前最有信心达到预期的,但是没想到拉跨了。我的复习进度如下:

· 范里安微观(知识框架梳理)【五、六月】

· 平新乔微观(认真读一遍+课后习题)、曼昆宏观(知识框架梳理+课后习题)【七、八月】

· 范、尼、曼怡课三本(知识点补充+刷题)+尼科尔森微观(补充平新乔没有的知识)【九、十月】

· 光华微观十二年的真题+张维迎博弈论+张延宏观+再刷怡课重点题【十一、十二月】

老实讲我其实挺享受复习专业课的过程。一方面我学到了很多更深入的知识,之前本科上课时的很多疑惑都贯通了。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平新乔、张延和张维迎老师的书,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北大老师的授课的水平之高。这些让我从复习中找到了乐趣,并且坚定了我考北大的信念。

专业课成功的复习方法有很多,我这次考的分不高,那就说一下我最大的经验教训:

复习过程当中要警惕“灰犀牛”,这一次我真正领会到了它威力。在宏观的复习过程中,我过于依赖怡课的资料,除了这上面的真题基本没有写过其他题目了。最为致命的是,怡课上面没有经济动态模型那一章,这就让我对于这一块内容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忽视。再加上这一章节内容看起来比较复杂,我当时的想法是推到之后再复习。我清楚的记得,一直到考前的那个中午,我都有预感这一章很可能会考。不幸的是,我没有及时把这一知识点解决了,那道大题我最终只凭感觉写了第一问。

总结一下就是,复习过程中当中一定要对教材复习做到不留死角,不要有侥幸心理。除此之外,软微的宏观仅仅是多看几本书+梳理体系还是不太够,也得像微观那样多多刷题。

复试

我考完初试之后给自己的估分是375,当时就觉得初试挺玄的。因此初试完不久就开始紧张复试准备了,一直持续到了五月份面试结束。虽然过程比较幸苦,但是最后90+的面试成绩也算努力没有白费了。

初试考完之后我同时也开始了托福的备考,一方面可以练一下自己的口语,另一方面还为之后的留学打算(因为要上托福班,回家的第二天武汉就封城了,现在想来好险)。与此同时我还在网上买了100节菲律宾外教口语课,主要就是和他们闲聊。虽然花了些钱,但是我坚持了两个多月发现效果还不错,起码自己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勇敢地用英语表达了。

因为复试推后,我其实准备的时间还挺长的。因为自己的分不高,并且受疫情影响家长不太愿意我出国留学,所以自己就剩考研上岸一条路了。在焦虑之下,我报了凯程的复试辅导班,期望提高自己上岸的可能性。

我的本科专业是金融工程。听凯程的老师说,往年对本科金工学生的考察,面试老师考察的内容广泛且难度偏大。因为自己的初试成绩不高,这段时间我其实挺紧张的,只能把推荐参考书目都看了。不过我着重看了《公司理财》、《投资学》、《计量经济学》和《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品》,我把四本书的知识都梳理出来并贴在墙上,经常自己给自己讲课,锻炼自己的表达逻辑。

凯程这边我感觉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是几次模拟面试。还记得第一次模拟面试的时候,我支支吾吾了半天,而且一些面试的说话礼仪都不太清楚。对于一些答不出来的问题该如何应变,以及回答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晰和层次分明等等问题,在老师指点和建议下我感觉进步明显。

正式复试的时候,感觉老师们对我比较和蔼,好像只打断过我一次,其余的就是提问和追问了。可能是因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加上之前的模拟面试,我当时问答的时候一直比较自信得体的。遇到了不会的问题,我是先尝试的回答然后再向老师坦诚不会。因为我的公司金融这门课是60分,所以老师问了我很多这方面的问题。这也印证了之前经验贴中的结论。最后我想说英文面试环节非常重要,如果发音自信且流利(不要求非常标准)确实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这样老师在后面的问答环节可能就不会太为难考生。所以建议大家考完初试提前准备一下。

总而言之,我觉得面试成绩取决于专业知识的积累+临场发挥。每个人的专业背景都不太一样,但是通用的就是全力以赴,初试之后趁早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临场发挥的话也得看个人。对于向我这种初试分低,而且性格内向容易紧张的人,可能报一个模拟面试的辅导班帮助会比较大。

写在最后

之前在其他地方我写了篇初试为主的经验贴,不知大家是否有缘读到。我相信也会有很多同学会在初试之后看这篇帖子,在这里我想多说点复试相关内容。

1、今年软微的复试刷人很少,但是这并不代表往后也会这么少,所以建议大家初试完后应该尽快投入到复试的专业知识复习当中。因为软微的面试主要还是考察专业课的内容,只有肚子里有货,那么面试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到处变不惊。

2、根据身边的同学和自己的情况,个人陈述这一块还是很重要的,老师有些开放性的问题是会结合个人陈述来提问的。最好是提前一个星期准备,注意篇章结构(可以是教育背景、报考动机和未来展望三个模块)和语言逻辑,原因和结果一定要有联系,不可跳跃。

3、准备复试这段时间最好是多和人说话,锻炼表达能力。自言自语、同学间mock或者报班都可,激发自己的表达欲望,这样在面试时不至于紧张到冷场。 

4、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千万不要和老师顶撞;如果被老师连续怼了就歉意地微笑说不会;分点作答,采用总分格式等等。

【金融专硕经验分享】复试逆袭上岸北大软微,梦想不再遥不可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