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体检师”,为项目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近日
中铁十八局一季度重难点项目
施工生产分析会顺利召开
会后,各单位
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抓好现场施工关键工序
和关键环节的安全把控
在落实好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
深入排查项目安全隐患
高质高效整改落实
达到“体检”、“治病”的行动效果
筑牢质量安全生产“防护网”
一号“体检师”:
给竹缠绕管道做“胃镜”
环保科技公司工作人员对竹缠绕管道进行质量检查
环保科技公司生产制作的竹缠绕管道是促进管道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重点产业之一,在节能减排、固碳储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环保科技公司各条生产线正有序推进各项生产任务。为使每一根交付使用的竹缠绕管道完全符合标准,职工会对生产出的管道进行全面质量检查。质量检测员手拿设备、进入管道内部,像做“胃镜”一样,通过一道道检测工序逐步检查每一项指标,确保每根管道以最佳状态出厂。
二号“体检师”:
一眼能查出隧道“血管”的“肠梗阻”
三公司工作人员使用3D扫描仪检测开挖断面情况
三公司贵南高铁广西段九万大山四号隧道通过采用3D扫描仪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测,该技术成为了该项目快速推进的“智”胜神器,通过“立体式”检测,大大预防隧道“超欠挖”诟病,并可以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二衬混凝土方量,为二衬浇筑混凝土提供方量依据,从而更好的保证二衬施工质量。同时该扫描仪还能够精确判定前方溶洞情况,提前揭示未知风险,有效保障隧道施工稳定安全。
三号“体检师”:
为智慧工地装上科技的“眼睛”
云南滇中引水大理Ⅱ段施工3标项目部开发运行“智慧工地”软件
二公司云南滇中引水大理Ⅱ段施工3标项目部为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精细管控,他们开发运行“智慧工地”软件,将施工影像、劳务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评定管理和技术档案集于一体,为隧洞施工装上智慧大脑。既实现了信息交流无障碍,更方便了项目管理层实时监督施工动态,优化施工流程。
近期,该项目部持续利用大数据自动分析识别技术,全力排查治理施工安全隐患,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四号“体检师”:
“人工呵护”+“技术加持”让千年秀林茁壮成长
工人正在进行浇水养护/进行RTK苗木定位
气温回暖,万物复苏,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又到了春季养护期。四公司技术人员抢抓春光,组织工人进行苗木修剪、除草、浇水、补植、防病虫等养护作业。每一棵苗木上都有二维码“身份证”,通过手机扫描即可得知苗木的来源、树种、规格、产地、生长等情况。雄安新区千年秀林项目于2017年11月启动,全方位创新植树造林的理念、模式、机制、技术、养护、管理等流程,通过大力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打造“雄安样本”,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空间格局。
五号“体检师”:
能“嗅出”大罐“体内”的“异味”
工作人员对气体进行取样分析
近期,建安公司济南南曹范LNG调峰储配站工程通过采用“四合一”气体浓度检测仪对施工现场的氧气、易燃气体和有害气体含量进行取样分析,为项目部严格监控施工环境,确保储罐施工安全和罐体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六号“体检师”:
高铁运梁车的“保健医生”
工作人员对高铁运梁车进行检修
高铁运梁车车长38米,宽7米,自重达300吨,相当于200辆小汽车的重量,如此之大的“巨无霸”,时刻面临各种各样的设备故障,能不能及时判断维修,直接影响着运梁车运行性能。
连日来,五公司铺架公司新白广项目运梁车维修工,通过规范班前、班中和班后检查,熟练掌握运梁车保养、故障判断等专业技术,吃透了运梁车机、电、液相结合的技术规范,高效完成运梁车操作维修等技术工作,让设备时刻处于“健康”状态,保证了设备施工生产跟得上、运行过程安全可控,圆满完成了853孔箱梁架设任务。
七号“体检师”:
为地下长龙打造“金钟罩”
工作人员对盾构区间地铁管片螺栓进行复查紧固
近日,一公司厦门地铁6号线项目部正全面组织排查项目安全隐患,严管严控施工安全,守好安全阵地,为实现4月份社头站主体结构封顶而不懈努力。
此次排查的“重头戏”便是对隧道管片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地铁管片是地铁质量的“金钟罩”,而地铁管片螺栓更是“金钟罩”的重中之重,地铁管片用螺栓固定,拼接成“环”,环环相接,持续推进,它们看似简单,却蕴藏着创新与智慧,关乎着隧道安全的命脉。检查期间,职工们都本着严谨细致的态度,对隧道管片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团队联系处理,并对每一个螺栓进行复查紧固,确保隧道建设的质量。
文图:王成林、郝策、董亚卫、石玉珠、韩雪利、彭琦、赵一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