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熟且熟练运用,高考地理提分10分到20分!
13种气候特点、分布和降水成因 如何判断气候类型?(志哥地理总结)
记熟且熟练运用,高考地理提分10分到20分!
一、特点和名称
1. 海拔超过3000米山地,解题中通常要考虑高原山地气候。
2. 除高原山地气候,还有12种气候类型。【笔记1】很多同学容易把气候类型记错,自己“创造”气候类型,导致不小心丢分。请记熟!【笔记2】可按照热量带顺序自我推敲记忆,如热带—亚热带—???
3. 热带有几种气候类型?亚热带呢?温带呢?亚寒带呢?寒带呢?【笔记1】4种、2种、3种、1种和2种【笔记2】辅助记忆:“亚”的含义是“第二”。
4. 关于高原山地气候的复习。【笔记1】区分迎风坡和背风坡。【笔记2】迎风坡某个位置降水量最大。【笔记3】结合中国和世界地形图。因此,平时复习需要有意识记忆山脉的走向。【笔记】需要区分季风、西风和极地东风等【笔记】高考常考这方面的地形雨知识。【笔记】背风坡一侧往往出现“焚风效应”。有时考查到,“相邻两点的气温比较”。【笔记】注意文字表述,如“地处西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多”。【补充】背风坡一侧也称为“雨影区”。
5.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复习。【笔记】年降水量最多,2000mm。均雨型。【笔记】“均雨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笔记】各月均温大于20℃。
6. 热带沙漠气候复习。【笔记】各月均温大于20℃。【笔记】降水量少,少雨型。【笔记】“少雨型”解题实战经验:月降水量小于50mm,年降水量小于500mm。反之,降水量理解为多雨(综合题和选择题通用)
7. 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复习。【笔记】四种热带气候判读时,各月均温>20℃。【笔记】两者都是”夏雨型“。【笔记】两者判别方法:看总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的总降水量大约是热带草原气候的2倍。【笔记】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大约为:750mm~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约为:1500mm~2000mm。
8. 亚热带两种气候复习。【笔记】亚热带气候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也属于亚热带气候,易错哦)。【笔记】两种气候都是夏热冬暖型。【笔记】夏热—解题中可理解为”>25℃“。冬暖—解题中可理解为”>0℃“。冬冷—解题中可理解为“<0℃”。夏凉—解题中可理解为“20℃~25℃”之间。(实战经验供您参考)【笔记】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笔记】地中海(式)气候—冬雨型。【笔记】两者都是多雨型,即大于500mm.
9. 温带海洋气候。【笔记】气温特点:夏凉冬暖(判读方法如上)。【笔记】降水特点:降水>500mm。均雨型。
10. 温带大陆性气候。【笔记】气温:夏热冬冷(如上判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笔记】少雨型+夏雨型。【笔记】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相对应。前者比后者降水量多,且温差大。【笔记】“大陆性强”,是指,比同纬地区的降水量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更小。类比思考:“海洋性强”如何分析?
11. 温带季风气候。【笔记】气温:夏热冬冷(如上判断)。【笔记】夏雨型,降水较多。【笔记】三种季风(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是夏雨型,与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笔记】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为什么?)—对农业生产不利,需要认为灌溉。【笔记】三种季风气候分布纬度排序: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12.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笔记】也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用其自然带名称命名气候名称。【笔记】气温大致特点:暖季:10℃(称为夏季不太妥当呢),冬季:<0℃且漫长。【笔记】降水量少,小于500mm。
13. 寒带气候两种。【笔记】气温共同点:冬季<0℃且漫长。【笔记】降水量少,小于500mm。【笔记】推理性记忆:“原”就是“基础、表面”的意思,“冰原气候”——冰川多。“苔原气候”——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多,还能生长植物。因此,冰原气候分布的纬度更高。
二、12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1.气候模式图。【笔记】重要性:高考地理备考必背模式图。用此图辅助判读气候类型。高考地理气候相关知识估计占卷面超过40%。抓住了气候,等于牵住了牛鼻子,高考地理容易实现快速突破。【笔记】理解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的含义。几乎对任何大陆都适用。【笔记】用此图能基本推演地球大多数地点的气候类型。【笔记】此图也非绝对正确,因为影响气候的因素较多,要考虑“非地带性因素”(比如洋流、地形的影响)。【笔记】解题应用策略:分清楚东岸、西岸和内部。结合纬度范围和气候的对应关系。结合区域地理进行验证。
2.热带气候分布。【笔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南北纬10°之间。【笔记】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验证分布规律。【笔记】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南北10°之间,结合世界分布图,验证分布规律。【笔记】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南北纬20°~30°之间。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验证。记法:南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笔记】广州也在北回归线附近,为什么不是热带沙漠气候?(东亚季风影响)【笔记】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分布在大陆东岸+10°N~25°N之间。特别地方: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只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没有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几个典型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中国四个地区(请查世界气候图和中国气候分布图,验证,记忆和体会)
3.亚热带气候分布。【笔记】地中海气候分布: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笔记】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南北纬40°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25°N/S~35°N/S之间。【笔记】两种气候南北半球都有分布。【笔记】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查阅、检验和体会。
4.温带气候分布。【笔记】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而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大陆内部。【笔记】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南北纬60°之间。温带大陆性气候:30°~60°之间(南半球分布范围很少,为什么?)温带季风气候:35°N~50°N(55°N)。【笔记】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体会。
5.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分布。【笔记】西岸纬度一般为60°~70°。东岸纬度一般为50°~70°。为什么?(寒流影响)【笔记】多针叶林。
6.极地气候(寒带气候)分布。【笔记】以80°纬线为界。【笔记】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分析。
三、12种气候降水成因
1.高压少雨和低压多雨。【笔记】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中心气流下沉,降水量少(什么?)。极地高压带控制——少雨。低压(气旋)控制——多雨。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多雨带(为什么?)
2.西风(盛行西风)控制多雨。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少雨。【笔记】一般情况,西风(北半球西南风和南半球西北风,要熟记哦)——风来自海洋,水汽多+水汽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降温,具备成云致雨的三个条件(三个条件是什么?)【笔记】信风和极地东风,原理与之相反。【笔记】一般情况成立,若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理解和记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笔记】复习三圈环流如何形成?记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称为大气环流(也包括季风环流)。大气环流影响地球降水。
4.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笔记】一般地,7月,它们大致北移。1月,它们大致南移。【笔记】移动纬度范围:5°~10°。【笔记】为什么移动?与地球公转有关——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导致地球最热地方发生季节性移动。
5.两种季风与降水关系。【笔记】高考涉及两种季风:东亚季风夏季风为东南季风,炎热湿润。冬季冬季风与之风向相反,干冷。南亚季风与之类似(对称记忆法)。南亚季风夏季风——西南季风(暖湿)、冬季热干。【笔记】两种季风都是:偏南风多雨,偏北风少雨。
6.海陆位置与降水关系。【笔记】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临海有关,来自海洋水汽多。温带大陆性气候与身居内陆密切相关。【笔记】解题应用:从海陆位置分析降水多少也是常见地理思路,注意和风带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7.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笔记】(易错点)高考地理答题写上“各月”或“终年”,体现“均雨型”。【笔记】结合气候模式图和气压带风带结合起来思考,下同。
8.热带沙漠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赤道低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笔记】不要记成“副高或西风带交替控制“。
9.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与南亚季风相关。【笔记】记住风向。【笔记】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笔记】东亚季风也是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
10.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笔记】夏季时多雨——赤道低压带控制。冬季时少雨——信风带控制。【笔记】思考: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有哪些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三种季风气候是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11.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东亚季风控制,即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笔记】注意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风向不同。
12.地中海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笔记】南北半球都有分布。常考。【笔记】夏季—副高控制—少雨。冬季—西风带—多雨。【笔记】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13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单一气压带控制。【笔记】各月(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因此各月降水均匀。【笔记】复习:为什么西风带控制多雨?【笔记】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多雨成因相同。
14.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降水少原因:(海陆位置)身居内陆,距海远,水汽不容易到达。【笔记】结合成云致雨的三个条件稍作分析。高考启示:降水的三个条件要灵活运用于解题中,写要点要全面!
15.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降水成因:东亚夏季风带来降水,冬季风降水少。【笔记】复习:夏季风是什么风?(东南季风)【笔记】降水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少,为什么?(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更长)
16.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降水少原因:类似温带大陆性气候。(身居内陆,距海远)【笔记】降水成因比较特殊,与海陆位置有关。高考启示:从海陆位置分析降水差异,也是重要思路。
17.苔原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降水少原因:极地东风和极地高压控制。
18.冰原气候的降水成因。【笔记】降水少的原因类似苔原气候。
四、如何判断13种气候类型?
1.重要性。【笔记】大气部分最终落脚点。气候是核心。快速而准确判读气候类型,是抓牛鼻子。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气候类型判读有误,严重影响得分。【笔记】备考建议:要准确且快速判读气候类型,解题时还要注意灵活性,解题情景在变化,判读气候类型也要”因题制宜“。
2.先说易错和大的方面。【笔记】海拔超过3000米,大概率会考查高原山地气候。【笔记】易错:很多考生朋友,容易忽略首先判读南北半球这一步,导致解题出错。
3.除高原山地气候外,最常见的判读气候类型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判读南北半球。【笔记】方法:迅速寻找7月、8月、9月的气温是否整体而言,比12月、1月、2月的气温高,若是,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笔记】或者,直接看气温曲线(通常情况是曲线),往上凸为北半球,往下凸为南半球。【笔记】为避免错误,建议:在试卷上快速写上”N“或”S“,也标上”夏“和”冬“。
4.第二步是,以”温“定”带“,即根据气温指标确定温度带情况。【笔记】重点抓住0℃、10℃、20℃、25℃、月降水量50mm、500mm等指标。这里气温都是指均温。
5.热带气候如何判断?【笔记】若各月均温都>15℃,则迅速锁定”热带“气候。
6.亚热带气候如何判读?【笔记】特点是”夏热冬暖“。即迅速找到夏季均温大于25℃、冬季均温>0℃,锁定”亚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笔记】易错提示: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哦。
7.温带气候如何判读?分为两个小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两位两种气候类型。【笔记】解题参考数据: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特点:夏凉冬暖(即夏季气温大约为20℃~25℃之间)、冬季气温>0℃。【笔记】小技巧:仅仅根据气温指标,几乎可以判读出温带海洋性气候,再结合降水特点进行验证即可。【笔记】两外两种温带气候,即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特点相同(夏热冬冷)。夏热—均温>25℃。冬冷—均温<0℃。
8.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如何判读?【笔记】夏季,其实不能称为夏季,称为暖季更为合适。均温大约为10℃。冬季小于0℃且漫长。
9.两种寒带气候如何判读?【笔记】冬季均小于0℃,且漫长。【笔记】与热带气候的气温特征相反。
10.以“水”定“型”,即根据降水特征判读出具体的气候类型。【笔记】第二步的“以温定带”可以把12种气候类型判别压缩为12选2或12选1。【笔记】按照以上三步不宜错且较为迅速,不建议不遵循以上顺序。【笔记】根据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均雨型来判别,通常不另外添加“多雨型”。
11.冬雨型。【笔记】12种唯一的一种冬雨型—地中海气候。【笔记】易错点:冬季比夏季降水多,且明显,参照月降水量是否>50mm来判别。
12.均雨型。【笔记】均雨型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13.少雨型。【笔记】按照温度带顺序记忆为: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寒带两种。
14.夏雨型较多。【笔记】按照温度带顺序记忆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雨和少雨)
15.几点小技巧。【笔记】看降水指标,重点关注“月降水量是否大于50mm,年降水量是否大于500mm”【笔记】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差异在于降水总量,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倍。【笔记】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成因接近,只不过,”湿润“两字表明冬夏季降水都较多。【笔记】以上方法是最普遍方法,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