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直播全过程详谈(从入门到放弃)

2023-02-27 01:10 作者:生产力就是打游戏  | 我要投稿


一、直播的意义

在这样的信息爆炸的时代,直播势头正劲,大家都想着分一杯时代的红利,全民直播的大时代顺势而来。与其说是直播的意义,不如说是直播的动机或者必要性。我相信大多数小伙伴和我是一样的想法,想着多学点东西总归是好的,闲暇之余还可以偶尔直播打发时间,或者只是为了给本地的女主播维修调试直播设备(真的!狗头保命)。

二、准备工作

其实需要准备的东西种类不算多,但是相同种类下的型号相当多,我这里不做具体型号的推荐,顶多就是把我用的设备说明一下,方便后续讲解。

必要条件:1、2

可选条件:3、4、5、6、7

  1. 这个不用多说了吧,不过观看直播的大占比的都是我这种绅士,妹纸自然相对来说受欢迎点喽。

  2. 电脑(主机)

    在直播中电脑是至关重要的,大家都懂的。但是电脑配置千变万化,具体需要什么样的配置,取决你的直播内容和你想达到的效果。举个栗子,假如我想直播COD19,而且想达到10M码率的清晰度,这个时候的电脑配置就不是单单能带得起来COD19这么简单了,你还要考虑直播推流编解码的性能损耗。本来不开直播能160帧,开了就到120帧了,也是正常的。

    直播推流软件我是推荐OBS的,这个软件的使用,我会等到了所有硬件全部讲解调试完后说的。

    当然你要是想获得最佳的游戏体验和直播效果,有条件的最好还是上双机推流,后面我会说。

  3. 采集卡

    用于采集设备视频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用于推流。常用于双机推流,主机直播,电脑维修或者采集相机图像用于直播。

  4. 麦克风

    这个一般和声卡是一套使用,有的话筒不需要48V幻象供电或者阻抗较小的可以直接接到电脑自带声卡的音频输入口使用。这个就看个人需求了。

  5. 声卡(调音台)

    可以让你的声音更加饱满,有质感。本身可调节的地方很多,可以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收音或者直播K歌。打游戏中问候家人还带混响也是可以的,不过不是很推荐,优化网络环境从我做起!(狗头保命)

  6. 摄像头(相机或者手机)

    摄像头这个东西我买了不少,但是从未在直播中使用过。有的直播是需要的,而且有的直播对于摄像头的要求还比较高。比如唱歌主播、跳舞主播、带货主播、手工主播、睡觉主播等。

  7. 导播台(切换台)

    这个一般是专业团队多机位采用的上的设备,咱们后面也不用说了。(其实是我没有那么多机位,也买不起才这么说的,好用是真的好用。)

准备工作做完后,下面我要按照实际安装使用的步骤来详细讲解下各个设备的使用和调试方法,手上设备较少,房间比较杂乱,能上图的我尽量上图讲解。

一、人

有手就行!

二、电脑(主机)

在确定直播的游戏后,去游戏官网或者去百度下这款游戏的配置推荐,我就拿COD19作为栗子。

Steam商店详情页的配置推荐

这里我要说明下,这个推荐的标准是1080P最低画质下稳定60帧,而最低配置的标准是720P最低画质稳定60帧。别问我为啥知道,E3 1231V3+GTX1066+16G我测试过。(作为垃圾佬,家里有几套志强不是合情合理)

分辨率1920*1080、画质最低、帧率60hz,这三个要素你如果有一项高于这个标准,你就要提升预算,上性能更好的硬件了。还要加上一个推流的性能消耗。推荐的配置加上原生画质显卡推流可能游戏里只有40-50帧了。

我的配置是13700K+6800XT+32G,分辨率2560*1140,画质最低,帧率300帧左右,当然我平时不会这么调着玩的,辣眼睛。材质高,异性高,影片抗锯齿,其他的能关就关,能低就低,能跑到230帧。

具体游戏具体对待,有一个原则就是分辨率低吃CPU,分辨率高吃显卡,注意合理搭配。

我的大奶机
大奶机配置图
娱乐大师

三、采集卡

采集卡这玩意没啥好讲的,设置比较简单,后面在obs讲解里面会说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但是购买就很有讲究了,说太多我也说不太明白,但是只需要记着这几个参数就行,要有环出功能,要支持YUY2色彩(能支持RGB色彩更好),要有USB3.0接口(内置采集卡可以不必纠结这个)。

采集卡按安装方法可以分为外置采集卡和内置采集卡。外置采集卡就像我下图这样的,用USB连接使用的,我用的就是外置的采集卡。内置采集卡长得很像单槽位的显卡,走的是PCIE通道,常见的是PCIEX1的,内置更稳定,可以采集高分辨率和高帧率的画面(包括环出)。

一般200左右的外置1080P采集卡就够用了,采集1080P60hz,环出1080P120hz就够了。(我的采集卡买了3年了,采集1080P60hz,环出也是1080P60hz,YUY2色彩。我现在主要用来给别人装系统用,省得接显示器。)

我的这款买的时候248呢

四、麦克风

常见的麦克风根据原理不同也是分为两类,动圈式和电容式(大佬别喷我,压电式和电磁式什么的真的不太懂)。

之前在网上看过关于麦克风推荐的说,对于安静环境的用电容,嘈杂环境的用动圈,以前还觉得挺对,现在看来有点片面,使用哪一种麦克风主要还是看用途。对环境噪音,可以通过调节增益和降噪来解决。

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电容麦的,毕竟我的这个电容麦有32mm的咪头,对于声音更敏感,声压适应范围也更大。当然了,我只有飞乐ED206和山逊Q7(还有几个领夹麦不知道算不算),两者价格相差接近1000块呢,也不能说电容就比动圈好。

五、声卡

声卡的安装倒还算简单,就是机架安装调试难倒了不少人,找人调试动不动就是300块,都快买半个声卡了。毕竟我也是过来人,我这不就打算把我研究出来的方法全盘贡献给有需要的小伙伴了么!

废话不多数先上下载链接:

https://www.aliyundrive.com/s/NS8B5WA4ig5

下载自解压后,会得到这样一个文件夹!


  • ASIO驱动

    这个ASIO驱动只是针对百灵达UMC22和UMC202的,其他声卡可以去官网下载ASIO驱动,本身就没有ASIO驱动的可以下载ASIO4ALL虚拟ASIO驱动,或者试试文件夹里面的这个,貌似也是虚拟驱动!(并未试验过)

  • ASIO跳线

    就是ASIO跳线这个文件夹了,这个是虚拟通道跳线软件,可以解决声卡通道不够用的情况。

  • Sam机架

    这就是最主要工具,这里我只研究了Sam机架。其实还有Studio One、Cubase,没怎么研究,原理大致相同!

  • 音效软件

    就是一些直播互动音效,鼓掌、尖叫、嘘声这类的,之前买声卡店家送的小玩意,我没怎么用。

这次演示我就以我的设备演示,重在演示原理!

声卡:百灵达UMC202

麦克风:飞乐ED206

第一步:麦克风、声卡、电脑连线

说白了就是麦克风连声卡上,声卡连电脑上,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不会真的有人连这个都不会吧)

第二步:安装ASIO驱动

也是相对简单,点开对应的ASIO驱动,一路无脑冲,该重启的时候重启两遍,完成!

第三步:安装ASIO跳线

疯狂下一步,不解释!安装完之后不用打开,先不管他!

第四步:设置启用Sam机架

1、打上注册表,设置Sam兼容性,打开Sam并导入工程文件。

安装注册表
设置兼容性
打开Sam选择工程文件

工程文件建议选择我自用的“电容麦9点”和“动圈麦12点”这两个,其他的也可以用,多研究研究!

2、设置关联ASIO跳线

打开设置
点击系统选项
选择跳线ASIO(不能选择声卡的ASIO)

完了点确定保存就好了!

3、设置ASIO跳线

点击跳线图标
绑定声卡ASIO驱动
设置声卡ASIO参数

注意:一般48000hz采集,缓存应为64samples以上,输入输出延时分别在2.5ms左右就行了,设置过低会有滋滋声。(我这开了安全模式,实测32samples也行)

设置电脑声音通道
播放保留speakers 01和speakers 02,其他禁用
录制保留mix 01就行,其他禁用
录制通道设置同理

注意:我这里是也保留了声卡的通道,用于平时聊天不开机架的时候也能用,需要手动切换电脑上的声音通道,你们也可以这样,不过还是建议只保留机架的通道即可!开机启动下就行了,免得出错。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跳线讲解了,我这里从原理出发,尽量让你们能理解性地调试跳线。

先来说下这些通道的作用:

1、跳线软件在电脑上创建的播放端(比如speakers 01),每8个方框为一组即为一个通道,框选的这组1-8就是speakers 01,后面的还有几组以此类推。

2、声卡的物理输入接口

左边这两个粗的就是(害羞)

3、Sam机架的输入端

图示框选部分就是输入端

4、Sam机架的输出端

这里要说下,其实这个3+4才是Sam机架真正的输出端,就是1+2可以加插件加增益后输出,实时今天的效果实际就是1+2的效果。我这里面没有给输出1+2加东西,所以1+2和3+4效果一致!

5、跳线软件在电脑上创建的录音端(比如mix 01),每8个方框为一组即为一个通道,框选的这组1-8就是mix 01,后面的还有几组也用不上。

6、网络传输模式,用不上,而且挺复杂的,跳过不表!

画一张拓扑图方便理解:

按照这个逻辑,跳线端的连线应该是这样:

Sam端应该是这样:

Sam端输入
Sam端输出


sam端输出

声明:因为我的这个声卡两个物理输入口是立体声输入的(左右声道分开的),所以我这里的Sam输入端选择的是ASIO Link Pro 01(单声道),其他声卡一般都是按拓扑图来选择连接就行!

立体声输入的声卡这样选择
单声道输入的声卡这样选择

第五步、调试Sam机架音效

1、选择一个音效,记得带着耳机关掉音响,防止高频啸叫,切记。

2、调节降噪

  • 右键点击“降噪效果”!

  • 调出降噪效果器界面

注意看框起来的这个白色小三角,不要说话,只让麦克风录常态环境噪音。

此时调节声卡上的麦克风输入增益旋钮,是上面说的白色小三角大致落在-70dB,我提供的软件将左面的绿色切线点定在-65dB,这样降噪就完成设置了。我测试了很多情况,噪音-70dB,切点-65dB效果最好。噪音-65dB,切点-60dB其实也可以。

如果你的声卡将输入增益调到最小也无法降到-70dB,也不用担心,只需要吧绿色切线点调至比你白色小三角高5就行,一样可以达到降噪效果。

3、调节压限和增益

  • 还是右键点击“压线效果”!

  • 调出压限效果器界面


  • 如果你声音比较大或者离话筒比较近,经常容易爆麦,可以适当的降低这个数值,推荐聊天唱歌-18dB,喊麦吵架-25dB,其他场景可自行尝试调整。

  • 这里就是软件层面上用来增益声音音量的设置了,我这里设置的唱歌18dB,聊天22dB。这个可自行调整,最简单的方法,用系统自带的录音机录制,然后回放下,感觉声音小了就加大,反之亦然。

4、保存项目

右键桌面悬浮图标或者任务栏图标,选择保存项目就可以覆盖当前的工程文件并保存了。

声卡补充内容:

一、调节麦克风监听音量

1、声卡带有输出调节旋钮的,可直接调节旋钮来调节调节麦克风监听音量。

2、声卡没有输出调节旋钮的,可以修改Sam机架设置增加监听调节音轨来实现。

  • 删除一个不常用的或者功能类似的音轨。

  • 增加一条发射总线音轨

  • 主音量调到3+4,旁边的那个调到5+6。

  • 将新音轨的输入输出都调成1+2,并将新音轨重新命名。(重命名就是名字处双击哦)

  • 点击这个箭头展开

  • 左键点击下灰色的框框,出现我们新加的音轨名字。

  • 左键双机框框旁边的off,出现-40的数值,将他设置为0,回车确定,成这样就算好了。

  • 然后就可在监听那个音轨处调节监听音量大小了,不影响录制声音大小。

声明:我会把加好监听音轨的完整包放云盘里,你们下载就是修改好的,不用自己再进行修改。写完这个我才发现,之前的写的很多内容都要修改,哎,赶紧写完这篇文章,然后整理软件包上传,再来修改前面不对应的部分吧。

二、调节音乐播放音量

1、适用一切情况,直接调节播放器的音量。

2、音乐播放走电脑Speakers 01通道的(默认通道),调节音量还可以通过调节电脑总音量来调节,注意这个无法调节麦克风音量。

3、音乐播放走电脑Speakers 02通道的(备用通道),通过调节电脑总音量已经不适用了,可以调节Sam机架里面的“播放器控制”音轨来调节。(记得激活这个音轨)

三、实战应用

  • 全民K歌

    输入选择mix 01,播放选择speskers 01,话筒监听音量通过声卡旋钮或者Sam机架监听音轨推子调节,音乐音量通过播放器音量或者系统音量调节。(听湿录干)

  • 直播K歌

    输入选择mix 01,播放选择speakers 02,话筒监听音量通过声卡旋钮或者Sam机架监听音轨推子调节,音乐音量通过播放器音量或者sam机架播放器音量调节。(听湿录湿)

  • 闲聊直播

    输入选择mix 01,播放选择speakers 02,话筒监听音量通过声卡旋钮或者Sam机架监听音轨推子调节,音乐音量通过播放器音量或者sam机架闪避音量调节。(音乐闪避)

  • 游戏直播

    输入选择mix 01,播放选择speskers 01,话筒监听音量通过声卡旋钮或者Sam机架监听音轨推子调节,游戏音量通过游戏内音量或者系统音量调节。(不知道这个叫什么,貌似常规的就是这样的)

六、摄像头

  • 常规电脑USB摄像头

    这类摄像头品质参差不齐的,之前买过蓝色妖姬、微软、罗技还有电脑城30块爆款。说实话都打不到我想要的那种精细度,中间有段时间用罗技C920,效果虽然也打不到要求,但比另外几个强多了。现在基本放弃USB摄像头了,USB摄像头目前用的是DIY的IR摄像头,当个Windows hello用了。

  • 相机采集

    相信你们在前面也看见了我的显卡支架了,没错那个就是我买来测试相机采集当摄像头的sony小卡片,视频线接相机和采集卡,采集卡接电脑,图像就出来了,效果其实还可以,比USB摄像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是很吃光线,需要很大力度的补光,所以就没怎么用了。

  • 手机摄像头

    可能大家以为我说的是手机直播软件推流的那种么,并不是。使用Iriun Webcam,电脑端安装一下,手机安装一下,用USB线或者WiFi都能出图,USB延时好些。画质能上3840*2160 60hz,只要手机主摄牛皮,他就牛皮,简直没有上限。图像可以直接加到OBS里面推流。(这个基本上算是零成本,你买个罗技C920多少钱,你买个sony A7多少钱。)

七、导播台(切换台)

这玩意我没有,也不打算买,也用不上,略懂!

来给你推荐个懂的!

【【新手入门】必备4大工具!10分钟掌握高质量直播】 【精准空降到 01:45】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i4y1o7Vq/?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2c3f04bddf97bce62c495cd260b2c79d&t=105

至于OBS的使用,我这里也简单说说吧。(以直播游戏为例,还是喜欢露脸的那种)

一、下载OBS

先炫耀下网速,哈哈。

二、安装并打开OBS

无脑下一步,软件小,装在C盘也没啥关系。

三、添加游戏源

先打开游戏,再添加游戏源,这里用《艾尔登法环》举栗子!

调节游戏画面以适应直播画面
这样就行

三、添加摄像头

我还是添加我的手机摄像头,其他设备同理。

选择输入源、分辨率以及帧率
调节摄像头大小和位置

四、调节音频

简单粗暴

五、设置视频输出参数

  • 视频码率

视频码率是按照自己宽带的上行带宽来的,我的上行带宽大概120Mbps,换算下120*1024=122880Kbps,我这里设置100000Kbps合情合理,至于别人看得看不看取决于别人的下行带宽,一般4G网络下行70-80M,用2.4GWiFi的实际下行也顶多70-80M,这样一来看我们直播绝对就卡了,加上其他网络原因,实际下行还没有这么多,所以最多设置码率30M,也就是30*1024=30720Kbps。码率高了也吃硬件,太低也不行,画面一动直播画面跟糊了层屎一样,最低8M,也就是8192Kbps。

  • 音频码率

音频码率对带宽影响不大无脑拉倒320就完了,比较我们也是有声卡的人,在推流过程中失真了真的是得不偿失哟。咱们来算算320Kbps占用多少带宽,320/1024=0.3125Mbps带宽,开个微信占用都不止这点带宽。

  • 编码器

    目前编码选择一共有4种:CPU渲染(软件),英特尔的GPU渲染(QSV),AMD的GPU渲染(AMD),英伟达的GPU渲染(NVENC)。其实现在还有一种AV1编码,貌似只有NVIDIA RTX40系列、INTEL ARC系列、AMD RX7000系列可以支持,具体的就不知道了,我RX6800XT只能解不能编AV1

    有英特尔核显的还是建议用核显编码,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啊!

  • 直播分辨率及帧率

基础画布分辨率就是OBS预览的分辨率,输出分辨率就是实际推流的分辨率。一般两者设置一样少一道压缩的流程,性能损耗也少些。

帧率嘛,不用多说,直播竞技类游戏起码60起步,休闲类的30也够了,这个最高设置120。

六、推流设置及推流

找到直播平台的后台获取推流链接和推流码。我这里用虎牙直播举栗子。(别问为啥不用B站的,问就是太简单了,没有代表性)

直接把直播推流链接复制进去,推流码没有就不用填,确定保存。

完了就直接点击开始直播,就好了。

进直播间看看是否成功,检查下直播的视频参数。

看下资源占用情况。我感觉我可以直播4K了。(狗头保命)

双机直播推流

一般这种是对打游戏有极致体验需求的主播,或者教学直播。(PS、XBOX、Swich这些也算,不过他们不双机也没法直播)

其实推流机设置和单机直播一样,就是OBS设置有一点不一样。我先上个拓扑图再细说。

  • HDMI转HDMI+3.5mm音频口线

    由于采集卡转码的缘故,在推流机上取声音虽然是最省成本的,但是延时会很难受,然而采集卡的环出口是直接复制输入口的数据,基本没什么延时。HDMI视频信号是带有音频数据的,用这个线可以把游戏声音分离出来接耳机或者音响,几乎没有延时。

  • 声卡接推流机的问题

    很多游戏主播都是一个麦克风直接接采集卡的Mic in口进行直播语音输入,那样的话就算街上声卡声音效果也不好,语音和游戏画面的延时关联性不大,这种情况下有条件的当然是麦克风+声卡+Sam机架作为推流语音的首选。

  • 双机推流的优点

    没有后台软件占用资源,主播打游戏的体验上升。可以多人协同直播,方便场景切换,参数调整。

  • 双机推流的缺点

    由于采集卡的性能,很难做到高分辨高帧率的同时高性价比的。一般千元以上的大牌采集卡也只能环出能做到4K60帧,推流却只能到4K30帧。贴两张圆刚的旗舰采集卡给大家看看。价格嘛,哎~

    与其说是采集卡的缺点,还不如说是我的缺点,我不配。

性价比之选(OBS最高推流120帧)
环出和采集对等的高端采集卡

具体的情况还是还需要看个人的需求来定。

时间不早了,虽然很像把排版再整整,哎,就这样吧!

直播全过程详谈(从入门到放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