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丁丁历险记》之《法老的雪茄》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

2022-05-26 03:25 作者:jackson骄  | 我要投稿


      《法老的雪茄》是埃尔热作品系列《丁丁历险记》的第四部,于1932年开始连载。丁丁将首次踏上东方之旅,以神秘的古埃及法老标志为线索展开对毒贩的追踪,一路途径中东地区(埃及、阿拉伯半岛),最后抵达印度并捣毁一个跨国贩毒集团的故事。这部连环画册也是首部不再以《小二十世纪报》的名义发行,而是和比利时的Casterman出版社合作并授予其独家发行,直到现在也一直保持合作。这使得埃尔热后续的创作之路上少了许多保守思想的影响与意识形态的输出。丁丁也不再是保守思想和意识形态输出的工具人,而更多的是给读者传达积极、快乐、勇敢、机智、正义的小记者。

当时Casterman出版社和埃尔热签订的合作合同

      《法老的雪茄》最初的主题名称是《丁丁历险记——小记者在远东》,他和下一部作品《蓝莲花》剧情是连贯一起的。相信一些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两点:

1.包括这部作品及其之后,埃尔热极少再用丁丁名字的方式加入作品名称的命名中,除了《丁丁在西藏》、《丁丁与丛林战士》(一译《丁丁与流浪汉》)、以及尚未完成的《丁丁与字母艺术》。这说明了前三部丁丁作品带来的巨大商业成功与极高的人气,同时也彰显了埃尔热日渐增长的自信:他不再需要通过主人公名字宣传来吸引读者阅读了。

2.从这部作品开始,丁丁虽然也是以记者身份在故事中和人物打交道,但也极少像前几部作品中提及的需要给报社发回独家报道了。这也是上面所提及的Casterman出版的原因:埃尔热需要将丁丁转型以适应新的情况。丁丁现在更像是一名侦探,他的历险故事就是需要被报道的对象。

新的伙伴:

       美丽的花朵也需要绿叶的衬托,丁丁系列也是如此。从《法老的雪茄》这部作品开始,读者也是能看到许多新面孔加入了冒险:杜邦和杜庞,葡萄牙商人奥里维拉·达·菲古拉,及反派二号、拉斯泰波波罗斯的副手阿兰·汤普逊。这是埃尔热又一进步的地方:他开始打造属于丁丁世界的配角团,并等待时机以便日后需要让他们再次出现在后续作品中。这样故事人物出现也不会单调枯燥,读者阅读时也会感到既有巨大的惊喜也能更加亲切,这无疑是为丁丁系列增添一抹丽色。

丁丁与奥里维拉的首次相遇,是一位推销能力超强的商人,丁丁甚至也上了他的当。尽管如此,奥里维亚先生也确实是成为了丁丁的好朋友,在后续作品《货舱的黑幕》中,他将再次在阿拉伯地区和丁丁相遇,并为他提供巨大而温暖的帮助
阿兰·汤普逊首次出场并担任“塞里诺”号毒品货船的船长,在此时就为大反派拉斯泰波波罗斯效力。并且在后面作品中和丁丁、阿道克船长处处作对,是真正意义的反派二号

杜邦和杜庞

       杜邦和杜庞(Dupond et Dupont)是现我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的以法语版为翻译对象的译法。而此前上古版本的译法是以英语版为对象的译法:汤姆森兄弟(Thomson and Thompson)。他们在设定上虽然不是双胞胎兄弟,不过除了小胡子的形状有所不同之外,他俩简直就是双胞胎。在最初1932年黑白版中他们是以代号X33甲和X33乙侦探登场。后来,他俩才改名为杜邦和杜庞。

据埃尔热设定上为了区别杜邦和杜庞的方法是仔细看胡须:杜庞的胡子两端笔直下垂, 就像他名字Dupont中的“T”;而杜邦的胡子则两端往外张开,像是外八字胡

就他们的容貌神态来看,埃尔热是受1919年3月2日出版的巴黎周刊——《镜刊》封面照片的启发,以及他父亲和他叔叔的影响——他父亲和叔叔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双胞胎兄弟。

《镜刊》封面照片。在当时二十世纪初法国和比利时的警察形象基本上是白色衬衫、黑色西装搭配大衣、圆顶礼帽以及雨伞或拐杖。当时警察制服是没有或极少补贴的,而黑色厚布十分易磨耐用,因此成为了首选。而留着浓密的胡须则是彰显威严
亚历克西斯·雷米(Alexis Remi,埃尔热的父亲)和他的双胞胎兄弟莱昂·雷米(Léon Remi)

杜邦和杜庞在丁丁全系列中担任了不少的戏份:24部作品中有多达20部中都有出场。他们在本次介绍的《法老的雪茄》中前面部分表现得倒像是反派:因错误的情报而不停地追捕着丁丁并不断给他制造麻烦。虽然在故事中也有救助丁丁的时候,但动机也不纯。这也算是和丁丁不打不相识了。在后续作品中他们也顺理成章成为了丁丁的伙伴,负责搞笑担当与麻烦制造者。

尽管他们每次执行任务时都认真地想低调潜伏而不被敌人发现,结果却每次都滑稽地弄来了各种张扬的服装。这某种程度也是埃尔热希望通过杜邦杜庞,能让当时欧洲社会的人民能放下对其他民族或文化的固有的刻板印象
是埃尔热重点“迫害”的对象
总是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语,喜欢重复确认彼此的话语。除此之外,他们也是相当的大嘴巴

尽管杜邦杜庞有着以上各种“缺点”,但埃尔热也是利用他们俩在故事情节推动中加入必要的插科打诨,以达到舒缓故事节奏的目的,从而让读者稍微放松心情,有时甚至捧腹大笑。毫无疑问,杜邦杜庞的加入是相当成功的。

尽管他们在《丁丁历险记》中是绿叶,但他们在另一连载故事《汤姆森和汤普森,侦探》中是主角,是抓捕坏人的英雄。该故事由保罗·金内特撰写,埃尔热负责插图,亦算是《丁丁历险记》的番外篇。这个插图故事在 1943 年的比利时《晚报》上首次连载。而在更早前的1941 年,埃尔热与雅克·范·梅尔克贝克合作写了两部剧本,《丁丁在印度》(或《蓝钻之谜》)和《布洛克先生失踪》中,杜邦杜庞也是有许多戏份

创作背景:

       当时的许多报刊可以证明,《法老的雪茄》创作的年代,正好是十年间埃及考古重大发现的年代。而以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为首的团队于1922年发现的图坦卡蒙法老的墓穴这一事件影响又最为重大,并引领后续各种考古发现。不过,最吸引当时平民大众的不是考古本身,而是图坦卡蒙考古团队十人中,除了霍华德他自己以外的其他团员先后神秘死亡的现象。也逐渐流传出一种说法:因众人发掘古墓而打破逝者的安宁从而亵渎了法老,被称为“法老的诅咒”。这些考古大发现以及“法老的诅咒”被许多报刊媒体大肆渲染,成为了当时大众茶余饭后的趣谈。连带着艺术也是蓬勃发展:古埃及风格的图案画风盛行一时,甚至还出现在许多百货商店的宣传广告及衣服时装上。而以考古盗墓等为题材的文学小说乃至影视作品,直到现在也相当受大众欢迎。

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1874 年 5 月 9 日 - 1939 年 3 月 2 日),英国考古学家和埃及古物学家。他最负盛名的是于 1922 年 11 月发现了完整的第18 王朝法老图坦卡蒙陵墓,这是在埃及帝王谷众发现的并且保存最完好的法老陵墓。他是团队十人唯一幸存下来并且最后是以64岁的高龄寿终正寝,因此也从侧面某种程度上破除了“法老的诅咒”
图坦卡蒙法老9岁君临天下,19岁暴亡,死因为一种家族遗传病。图坦卡蒙并不是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他墓葬的发现则代表了埃及考古工作的顶峰,他也因此,成为最著名的法老之一。图为他的木乃伊黄金面具,现为埃及博物馆的古埃及标志

埃及神秘的法老坟墓也正好成为丁丁与当代及现在的犯罪——毒品交易作斗争这一故事的完美背景。为了保证故事的连贯和谐,以及丁丁旅程空间的巨大跨度——从埃及到印度,埃尔热虚构了一位古埃及法老基奥克(Kih-oskh)并设计了一个图案,以此作为贩毒集团的标志和线索。他天马行空地将贩毒集团的据点安排在法老坟墓内,这也正巧妙地将自己的作品结合了当时社会上因所谓“法老的诅咒”而献出生命的众考古学家;而在这部作品里中则是被埃尔热安排成考古学家不幸发现贩毒据点而被制成木乃伊。这样的安排也是既有趣又不会让读者觉得虚假。

埃尔热为描绘古墓内部参考了许多古埃及艺术及壁画。图为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出征的浮雕的彩色复制品。与上图丁丁进入墓室木乃伊上方的壁画十分相似

除此之外,埃尔热也在《法老的雪茄》有两处彩蛋:一个是他在木乃伊中将他最亲密的助手和同事埃德加·雅各布(Edgar P. Jacobs)加进去,这也让不少丁丁的粉丝感到十分惊喜。

埃德加·雅各布创作时的照片
其实在《丁丁在刚果》时埃德加也被埃尔热安排出场过,图中红框处就是他
埃德加·雅各布(Edgar P. Jacobs)1904年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是比利时著名漫画创作者和艺术家。他是欧洲漫画的元老与先行者,同时亦是欧洲漫画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早期他与埃尔热合作并负责《丁丁历险记》彩色版的绘画上色。中期开始自己也进行创作并著有的连环漫画《布莱克和莫蒂默》(Blake and Mortimer)

而第二个则是在后面丁丁遇见一位阿拉伯部落酋长时,这位酋长像是粉丝见到了自己喜欢的明星一样快乐,并让仆人展示了自己收藏的丁丁作品。这种埃尔热为自己作品打call的宣传方式也不禁让粉丝莞尔。

如上两图红框处,大家也可以看到黑白版创作时埃尔热还没有创作后续丁丁作品而只能给自己的上一部作品《丁丁在美洲》打广告。到后来彩色版出版时,丁丁已声名大噪,阿拉伯仆人手中展示的就是当时最受读者欢迎的《奔向月球》

丁丁的旅程:

       在一艘豪华邮轮上,丁丁和白雪正在正享受着他久违的度假假期。丁丁兴奋地给白雪介绍着这次旅途的计划以及中途点:他们要经过塞得港,途径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再从红海进入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最后抵达中国上海。突然间听到了有人呼叫的声音,原来是一名古埃及学者——菲雷蒙·西克隆在追着一张被风刮走的文稿。原来这位行为古怪的教授正在发掘一个神秘的古埃及坟墓,这让丁丁感到十分的有趣。于是他们相约第二天邮轮靠港时一起前去探索古墓。

其实在先前旧版本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丁丁的度假计划并不是去远东,而是环地中海旅游。下一部《蓝莲花》丁丁前往上海,埃尔热是想设计成是追踪贩毒集团而顺其自然地前往。而在现最新版本为了更加贴合上下两部的连贯于是在此处直接修改成最终目的地是上海

结果他们前脚才刚分开,教授就与船上一位乘客发生摩擦。原来这位乘客是一位大富豪——拉斯泰波波罗斯。他们三个之间的摩擦也引起了一个神秘组织的注意,他们密谋着要除掉丁丁和那位古埃及学者。神秘组织的行动十分迅速,他们将毒品栽赃在丁丁房间的柜子中,并向警察举报,汤姆森兄弟出动并将丁丁禁闭在房间中。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英语小知识。老丁丁读者那时看到的远古时代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翻译,将白雪说的smells fishy翻译成有鱼腥味。这是不准确的。这句话在英语中是十分常用的俚语,有“很可疑,不对劲”的含义。现版本的翻译根据语境将其译成“这确是一个迷”,也勉强可以

丁丁在房间思考时就意识到这背后的阴谋,但他不能在船上坐以待毙。他于是从船舱的窗户跳下一艘小艇,到塞得港与教授汇合出发前去探索古墓。

       在古墓里探秘时,丁丁在一处房间中发现了许多,与前不久在古墓外掉落的一模一样的雪茄烟。正当丁丁准备揭开里面的谜题时,却突然被一阵烟雾麻醉而晕倒。等到他再次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和白雪、西克隆教授躺在棺材中漂浮在海上。这一切原来是阿兰以及他们幕后组织为了逃避海警的缉查,而将误放成丁丁三人的棺材走私物丢弃入海中。因风浪的原因,教授不幸地再次被阿兰的船员救起并抓住,而丁丁和白雪则因大浪而被卷走失去知觉。

海岸巡逻队(Coast guard)是一些国家或地区设置的海洋安全机构。在不同的政府中,被赋予不同的权限,通常有管理海洋资源、护渔巡逻、海域安全、海岸执法的责任。大多负责海岸与近海各类海事执法事宜,如查缉走私、偷渡等,也兼搜索和救援,甚至是处理海洋污染事件。不过,每个国家的海岸巡防队之职能各有不同,如改制自缉私舰队的美国海岸警卫队任务偏重国防任务。在我国,其职能部门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主要亦是负责上述等工作

丁丁再次醒来时,就发现自己在一艘帆船上,原来是被一名路过的热心的船长救起。在这里,丁丁遇上了一位有趣的葡萄牙商人奥里维拉·达·菲古拉。他随后跟随着这位商人上岸,并把所有东西卖给了住沙漠里的阿拉伯人,展示了他无与伦比的销售能力。

在这段场景里一位阿拉伯居民误食肥皂也很有意思,但中文版感受不到有趣的点在哪甚至还会觉得奇怪,实际上这是吃了英语文化的亏。这位阿拉伯居民是将量词cake误解成了蛋糕cake,而在这里的cake则指的是量词膏状、块状的意思

丁丁休息了一天后,第二天在路途上就被绑架并带到了一位部落酋长处。原来这位酋长竟然是丁丁的忠实粉丝。随后在酋长的热心帮助下丁丁再次出发上路,却误闯入一个电影拍摄场地。

帕夏(土耳其语:paşa)是奥斯曼帝国行政系统里的高级官员,通常是总督、将军及高官。同时帕夏也有敬语的含义,相当于英国的“勋爵”。后来奥斯曼帝国崩溃后,也逐渐在一些阿拉伯地区使用,其义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名人的尊称,无特定职位

原来这个拍摄场地的老板竟然是之前在船上与之发生口角的大富豪拉斯泰波波罗斯。他们正准备拍摄一部巨作《阿拉伯人的仇恨》(也称《酋长的孙女》)。丁丁被盛情邀请至帐篷中休息,觥筹交错一番后,丁丁准备回到之前那艘帆船上。然而登上船后却发现空无一人,丁丁正感疑惑时,在白雪的误打误撞下却在船舱发现大量武器装备。原来这竟然是一艘军火走私船。

书里的这位走私船船长在现实中原型名叫亨利·德·莫费狄(Henry de Monfreid)。他在那个年代可是个臭名昭著的人物:毒品贩子, 军火走私犯, 珍珠采集者。尽管如此,他却享有无与伦比的盛名,他写的众多书籍大获成功就是很好的证明。埃尔热也是借鉴了他在1931年时写的其中一本自传《红海的秘密》(Les Secrets de la mer Rouge),而创作了这段丁丁在走私船上的情节

丁丁差点因此被与当地海岸警卫队合作的汤姆森兄弟以走私军火罪名逮捕。与他们一番缠斗后,又重新逃回拉斯泰波波罗斯的营地寻求帮助——丁丁到现在仍把他当作朋友。丁丁准备好物资后继续赶路追寻失踪的教授和神秘的法老标志。

       在途中,他又一次撞见汤姆森兄弟。他们为了抓捕丁丁而不慎殴打打了疑似丁丁的一名部落酋长,引发了当地的战争。丁丁不幸地被卷入其中中,而被应征入伍。他被惩罚在打扫上校的房间时,却看到了基·奥克法老的标志。丁丁正准备翻出上校保险柜里的雪茄烟盒解疑时,却被这名上校诬蔑成敌国间谍而被监禁。原来这名上校竟然是幕后贩毒组织的一员。他宣判丁丁的死刑并准备让他接受枪决时。然而这时,乔装成阿拉伯妇女的汤姆森兄弟,通过收买行刑士兵以及掘墓人而成功拯救了丁丁的性命。他们救丁丁的理由却是哭笑不得:上级命令必须活捉丁丁并将其缉拿归案。他们间的斗嘴扯皮还没说上几句,当地阿拉伯士兵就识破双胞胎警察的诡计并迅速包围上来。丁丁趁着混乱的机会抢来了一架飞机成功逃跑,飞行中途也顺利摆脱前来追击的敌战斗机。

追捕丁丁的阿拉伯士兵手中的步枪,其原型为李-恩菲尔德步枪(Lee-Enfield),是1895年至1956年英国军队的制式栓式步枪,有大量衍生型,亦是英联邦国家及殖民地驻军的制式装备,包括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印度等
各架飞机埃尔热也是十分精细地以真实飞机为原型进行绘画
丁丁逃跑的飞机其原型为英国著名飞行器设计商德`哈维兰公司 (De Havilland Aircraft)研发的轻型多用途飞机,型号DH.80A Puss Moth。主要被用作私人飞机使用。
阿拉伯士兵追击丁丁的飞机其原型为英国另一个著名飞行器设计商霍克飞机公司(Hawker Aircraft)研发的轻型轰炸机Hawker Hart G-ABMR型号

然而好景不长,飞机因油料不足,而坠落在一片丛林之中,所幸除了被医疗箱在头上砸了个包,也没受严重伤。往前走没多远就遇到了一头亚洲大象,并且也在这里遇见了神志不清的西克隆教授。为了替教授寻找医生,在大象的帮助下,丁丁来到了一处旅居在印度的英国侨民处。他受到热情的款待并在晚上出席一个小型的招待会。

在英文版此处,这把刀名字为Kukri。实际上就是大名鼎鼎的廓尔喀弯刀。它著名的原因是尼泊尔人将其用于战场上战斗,是尼泊尔的国刀。在印度以及驻印英军亦是较为普遍的基本近战装备

西克隆教授在宴会上制造混乱,并趁机将这把刀偷走。丁丁第二天前去丛林追寻时,却差点被发疯的教授从背后偷袭。丁丁也因此碰见了背地里想谋害他的一位印度僧人。这个印度僧人给丁丁制造了许多麻烦,甚至伪造了一封信让丁丁被关进了精神病院里。

      丁丁趁着工作人员端汤的机会逃出精神病院,并跳上了一节火车。万万没想到还能在这里遇上汤姆森兄弟,真是阴魂不散。而白雪没能和丁丁登上火车,在路上游荡时把一头牛咬了,于是他被当地印度人抓起来准备当成祭品杀害。就在这时汤姆森又出现并把白雪救上。

由于宗教原因,印度将牛视为圣物。因此,白雪将其咬伤视为亵渎神的行为
湿婆(梵文:शिव,Śiva,英文:Shiva),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与梵天、毗湿奴并称。掌管宇宙与毁灭之神,是印度人最为敬畏的神之一。

丁丁这边运气也不好。他在火车站的终点被警察逮住。然而就在押送的途中与教授的车子撞上而抛出车外。最后被一位路过的名为腊瓦布达拉邦的土王所救。

在当时英国殖民印度的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不是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纳瓦布)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附属联盟”(Subsidiary Alliance)

       当天晚上,丁丁在与土王用餐时也得知,王公因为反对种植鸦片贩毒,父亲兄弟也遭到幕后贩毒组织的毒手。丁丁于是设计用假人偶帮助土王躲过印度僧人的暗杀,并随后跟踪到一处地下室。原来这里是贩毒集团在全球的其中一个分部,警察成功捣毁了位于开罗的总部,并且在汤姆森兄弟的帮助下也顺利捣毁了此处的贩毒据点。正当丁丁和双胞胎侦探高兴时,那名印度僧人却趁机逃走,并和逃出开罗的幕后蒙面老板乘车出逃。丁丁很快也开车追上他们,并将印度僧人逮捕。然而那位不知名的幕后老板却失足摔落山下不知所踪。在漫画的最后,通过检查法老标志的雪茄烟,丁丁众人也明白了贩毒集团的藏毒运输形式——卷在雪茄烟中以掩人耳目。

结语: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也感受到作者对于现实事物细节的刻画,以及故事的跌宕起伏。相信各位读者在小的时候,资讯不像现在社会一样容易获取。读丁丁作品时都有一种新奇感而对外国种种人文历史有着新鲜好奇感。而在我们成长后重新读丁丁时,也能从许多作者用心创作的细节中找到自己曾经学习了解过的人文历史知识,从而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正是《丁丁历险记》带来的魅力:老少皆宜的读物。在这部作品的最后,丁丁和土王的对话预示了一切:“年轻的朋友,你真的做了件天大的好事,现在我们应该好好休息一下。多亏了你,一个无恶不作的犯罪团伙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但愿你说对了,殿下……只有将来才能向我们证明这一点。”丁丁在远东的历险显然不会就这么结束了,而他的下一部则是更加精彩,更能让我们民族产生共鸣的杰作《蓝莲花》。

丁丁因捣毁贩毒集团而受到当地民众欢迎





《丁丁历险记》之《法老的雪茄》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