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踩低了别人,才显得你高;销量高的书就一定是好书么:一个UP的生活感悟语录05

近年来媒体动不动就会报出某地什么人买彩票又中了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我一直觉得,相关机构有义务为这些原本经济状况一般或者偏低的中奖者做最基本的理财,至少不应该一次性把这么大笔钱发放给他们。因为据相关调查显示,这些一夜暴富的人有很多不是成天享乐,彻底丧失了奋斗精神,就是走上了吸毒的不归路,更有些人因为过度放纵,在短短几年内便把奖金挥霍一光,最后因为没钱了,觉得在朋友圈、“富人圈”再无风光可言,加之从前吃惯了鱼翅燕窝,现在又不得不再吃回炒面盖饭,一时接受不了,便愤然选择了自杀。为何过去有故事讲,若想毁掉一个不富裕的人,你只消给他一大笔钱,让他一夜暴富,就在这里,因为这些人从没有富有过,他们没有作为富人的自觉和底蕴,现在你忽然让一个平民拥有了富人的资本,这种巨大的精神刺激只会把他推向穷人乍富的深渊。
在这个时代,我们身边中彩票的人虽不常见,但暴富的人却到处都有,这些不都是血淋淋的事实么?我有个高中同学就是这样,头几年他们村子拆迁,拿了80万,结果马上买了辆50万的豪车,自己工程师的工作也辞了,在自家附近的超市支了个鞋摊儿,每月开着豪车到处进货,才二十几岁就开始享受这种边玩手机边卖童鞋的安逸,从今往后再也不想什么有理想有追求的事了。

现在中国的电影情况很糟,大家都在为了钱拼命想迎合市场,但事实上市场不是那么好迎合的,所以他们就瞎干,觉得怎么能让观众喜欢就怎么拍,但最后能够胜出的却往往都是那些投入最多艺术良心的电影。如果总览近年的中国电影,你会发现很多高票房的都是仅仅及格的作品,即是说,只要你做到仅仅及格,那观众就是买账的。
通常喜好跟人攀比,在物质上讥损别人的人,多是些低自尊的人,这些人在精神上没有对自己真正的认同,没有值得拿出来展示的特长,也没有稳定坦荡的内在,因此他们才饥饿得想要啃咬别人,仅通过物质的满足来抚慰那颗卑微残破的心。
人内心是否厚重,并不直接取决于看多少书,而是看你有多少思考量,包括思考的深度、广度和时间。人读书,为的就是引发自己的主动思考。而反过来说,如果一本书无法引发读者思考,很多人也不承认这是一本“书”的,不过只是一摞钉在一起的纸。
狭隘自卑到极致的人往往喜欢以个人为中心,认为自己什么都是绝对正确的,甚至把违背客观规律的个人错误观念当做一种正当的个人选择。人说,迷信要是披上科学的外衣,使科学都沾上了一股妖气,如果违背客观规律的毫无逻辑道理的个人的荒谬观点,披上了“一切他人观点都不该强加在他人头上”的保护套,拒绝他人一切的纠正与意见,并借此大肆宣扬自己愚昧观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那这个世界就只能剩下流氓和无赖了。
格言都是人写的,道理也都是人悟的,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怎样用它们。
长辈跟晚辈人摆长辈架势,就像炫耀吹牛、贬人抬己一样,是种能让自己显得风光高大的虚荣行为,这些行为的表象不管是说教还是关心,其最终造成的结果往往都是损人利己的。
我们有很多孩子都是看着这一套长大的,也一直在默默忍受,默默鄙夷,但那些所谓的“长者”却从来不觉得这样恶心人,说明他们的虚荣心已经远远高于羞耻心了。
一个人会不会说话,一般要看他说了什么,而看一个人说话是否够艺术,则要看他没说什么。
看一个人智商如何,大伙往往会看他做了什么;看一个人情商如何,人们则往往会看他没做什么。
这个社会低人很多,想要在这里生存,人就必须得学会耍政治手腕,得会演戏,会使眼色,会甩脸子,不管你愿不愿意,该急你必须要急,该生气,必须要跟人生气,不然对方就会蹬鼻子上脸,把你当软柿子捏。
年轻人一般虚荣心高,平日总在想方设法地显耀自己,不过当有一天,你吃够亏了,有一定经验积累了,你则会想方设法地隐藏自己,不显山不露水,为人谦逊平和,不时还要在一些低人面前认怂、说恭维话、在适当的时机请对方喝酒吃饭,这样才能为自己扫平后方,不让小人嫉妒你报复你,让自己一马平川,全速前进。
从前我在两个单位工作时都遭到了嫉妒,而且有些人你还不能跟人硬碰硬,因为很可能他们的级别比你高,或者正跟你有着密切合作,面对这种嫉恨,你明明心里很讨厌他,但你不得不跟他示好,需要像哄孩子一样每天哄他高兴。所以说,在社会上,工作本身永远不难,难就难在人际相处。
这是一个读书人受欺负的时代,读书人总是象征着文明、尊重、谦和、宽容,因此这便正中了那些欺善怕恶者的下怀,落入了那些贬人抬己者的虎口。
社会上,人不懂心机会被人认为是傻子,但人如果耍心机被人看出来,他则会被认为连傻子都不如。
人懂得越多,抱怨就越少。
有着足够自尊的人,才有足够的能力听取意见。
当人们不再以文学和艺术的含量来衡量一部小说的的时候,市场上所谓的“好小说”就难说是一部好作品了,甚至它很可能都算不上文学。
惹人嫌的自信,可不是真正的自信,不过是对自卑的伪装罢了。
当我们觉得吹牛炫耀是一种很低等的行为的时候,你却仍在欲罢不能地拼力为之。
什么是心的年轻,就是旺盛的斗志,旺盛的好奇心。
我们现在很多网站都有文章选拔推荐机制,如果您写的文章被编辑看中,被推荐到首页,您的文章标题前就会多一个“精品”之类的标识,但我们说在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站中,这样的标识,它的内在含义已经不再是“写得好”或者“文学艺术含量高”了,而仅仅是“授权编辑认为,您这篇文章跟现在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程度都不高的浮躁大众有很高的趣味契合度”。
只有当“作品艺术含量高”和“大众爱看”之间可以划等号了,我们才能通过销售量来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
嫉妒是一种恐惧,嫉妒者害怕你走得太远,把他们对比得太过明显,所以他们要攻击你,潜意识里想要迫不及待地把你打压下去。
真正的文学写作,不是销售行业的事,更不是服务行业的事,在写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保持纯净的写作初衷,亦即使命感以及对文学的热爱。在写作这一行,很多人写作都是出于那四点:名、利、虚荣心、情绪发泄。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发自本心喜爱写作,是否在用灵魂写作,你只消断掉他那些功利因素便能一见真伪。即如果一个人为名利而写,你不再宣传他,不再给他钱,你看他是否还能坚持写作;如果一个人为虚荣而写,你不再夸赞他,不再让他感到骄傲风光,你看他是否还能坚持;如果一个人因为寂寞、脆弱或者愤怒憋闷,总是以写作来发泄情绪,那么你温暖他,用爱情和家庭给他归宿和关怀,让他每天感到安心快乐,你看他是否还能继续坚持。
事实证明,经过多年的时光打磨,在现实打击、升职加薪、结婚成家等因素变动下,很多写作者都相继退出了,而那些保持着纯净写作初衷的人,却依然坚定,且生气蓬勃,盎然有力。
君子求诸己,我们不能光看着中国在经济上赶超了多少一流强国,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国家的国民生活,你会知道我们跟他们至少差了半个世纪:
1、让大部分的国民学会文明尊重,至少20年;2、让大部分国民学会分类倒垃圾,至少30年。
我想竭尽所能地树立你的三观,主旨就是道德至上,杜绝物质主义,多读好书,多看好剧,让自己活得精彩丰富,有自己崇高的追求和理想。如果没有人帮你做引导,人就很容易被社会同化,慢慢变得随波逐流,进而最终成为一个自己讨厌的浑身散发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俗人。现在什么叫散发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气味的俗人?就是女人不独立,爱物质,依赖性强,小女人思想严重。而男人总是大男子主义,迷信金钱,觉得有钱万能。
关于“不要觉得有钱万能”这点,每次我这么说,总有很多知之甚少的人机械呆板地接下面那句话,“但是没钱也是万万不能的啊”,说实在的,我很讨厌别人这么说,尤其说这话的人是个老师或者媒体人,这是个急求经济的大浮躁时代,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谁都知道有钱好,至少追名逐利的人要远比淡泊名利的人多得多,所以我认为人们已经没有必要再强调这点了,作为教师和媒体人,更没有必要这样。在目前这个状况下,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精神追求,更恬静的简单生活,以及更上档次的思想素质。
你不要轻易说别人的好意规谏是“讲大道理”,你要说一句“你这是大道理”,就听不进去,不去遵守,那道德也要沦为人们所谓的“大道理”之流了,这不是给自己不去严于律己的借口。
不是踩低了别人,才显得你高:
现在有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带有攻击色彩地炫耀自己,好比买新房这种事,一般来说,正常人都是坦坦荡荡直接跟朋友分享,跟人说,我买了一套房子,你看看怎么样,但他们却没有这个器量,他们一定要带着贬低和挖苦的口气嘲讽别人的房子都有哪点不好,就好像只有说别人不好,才能显得自己好一样。
但事实上我们知道,这社会有很多真正的高者都是不会用这种小气又猥琐的方式来突显自己的,就像我们平时在身边所看到的:那些真正的富人不会这样,因为他们有富人的底蕴;那些艺术者不会这样,因为他们有艺术者的饱满丰富;那些读书人不会这样,因为他们有读书人的自尊和境界;那些成年人也不会这样,因为他们有成年人的成熟。而反过来,我们说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耍贬人抬己的那套?那必定就是那些内心饥饿的食人者,这些人往往不读书、不懂艺术,在这个急求经济的浮躁时代,可能他们刚刚拥有了一些小资级别的积蓄,但他们的生活文化和思维观念却仍旧停留在温饱水平,平日只知道乱淘国外的奢侈品,想方设法为自己打造光鲜的外在,但却完全不懂什么是内涵品质,什么是精神享受。所以基于以上原因,这些人身上总是缺乏一个真正使自己认可,使周围人认同的发光点,而人内心没有发光点,他们便很容易空虚惶恐,自尊低落,另外再加上他们心智不成熟,所以才导致他们总好像一个向父母乞求关注的孩子一样,平时在生活里但凡有机会,他们便要到处吃人,抢掠认同。
人空虚成病,就会走向炫耀的极端,炫耀的极端,就是靠贬低、蔑视他人来安慰自己。
有些人你跟他萍水相逢,但只是擦肩而过,就能蹭你一身臭味,让你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他第二回。
人越空,就越着急抢。
网络上大部分偏激的愤怒,都是源于他们自身的愚昧和狭隘。这些人很多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自尊,什么是尊重他人,或者说“自尊的种子”压根就没在这些人心里种下过。
关于自以为站在睿智和正义的角度拿无赖逻辑讲歪理指责谩骂别人的网络狗喷:
他们的这种行为为什么容易激怒别人,因为他们这种言行本来就愚蠢,本来就因为自己傻,想错了,你说你傻,你自己在角落里自己傻就得了呗,但他们这种傻还是过度的傻,因为傻过头了,导致他们觉得自己的傻想法十分值得炫耀,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所以要贬人抬己一下,要用这样的愚蠢想法损讽攻击别人。别人当然会被激怒了。
很多人并没有把自尊建立在自己身上,而是建立在他人的肯定上。所以才导致了他们不择手段地大做讨好别人的谄媚事,或者炫耀、逞能、任耍威风的事。
这些年有些人总问我,多年来你一直在追求纯文学,对你而言,究竟什么叫纯文学?
这问题不是很好说,就像你问一个油画大师什么叫艺术一样。我认为,纯文学在现代的定义已经不同了,在今天,已经不是文章难读,晦涩深奥让人看不懂就叫纯文学,而是要看作品本身是否具有灵魂,是否有值得让人反复品读的丰富内涵和思想深度。我从不认为一部让人看不懂的书就是纯文学,那样的书反而突显它自身的“到达率”不高。敢问书的意义是什么?书就是让人读的,让人思考并领悟,是一种精神物质的传递载体,一部能将作者灵魂深处的东西更多更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并使人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甚或因此而踏上升华阶梯的书,才是一部好书。
说起“好书”这个词,现在好书的定义也与过去产生了本质上的不同,现在人们不再管文学艺术质量高的书叫好书,而是坚定地把市面上卖得好的书或者大众都爱看的书认定为好书。就拿现在网上很火爆的那些总裁艳女、玄幻超能的网络小说举例,如果我们真的以文学价值来衡量,你真的认为那叫好书么?那个只能叫“很多人爱看的书”,同样,如果我们把莫言、村上春树未见光的新作隐去署名挂在网上,试想它能有很高的点击量么?如果这些书的点击量不如那些网络小说,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大师的书不是好书了?
作者:阿馨
如喜欢,大伙可以点赞、收藏、转发,多多鼓励支持!
记得加上关注噢,阿馨是小众作者,忘加的话,以后可能就找不到我了
阅读阿馨更多文章,请查阅我的B站专栏:
https://space.bilibili.com/8216460/artic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