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CY TALK | 生物设计科学怪人 ecoLogicStudio 如何运用藻类融入我们的生活

2022-12-26 14:27 作者:CoNgYiEdu  | 我要投稿


“将自然系统的生物智能带入城市,将建筑物转变为可产生能量,储存二氧化碳和清洁空气的生活机器具有未开发的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将生活世界视为当前数字革命的一部分,因此自然成为新型生物智能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藻类(Algae)是一系列不同种类由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它们一般被认为是最简单的植物,并大部分栖息于水环境中。我们很多时候听到都是藻类的负面消息,比如水域污染,大量繁殖导致堵塞,造成生物死亡,物种灭绝等。

然而近年来,艺术家、设计师们逐渐开始利用它繁衍旺盛,生命力强大的特点,将其应用在艺术装置、建筑、公共空间中去。

在 ecoLogic Studio 的 Biocurtain 中,光合膜在夜间随着微藻的发光而发光

这篇文章中,CY君将介绍几个以微藻为基础框架的应用研究,有通过藻类繁殖形成的室内壁挂式微型农场艺术作品,有探讨藻类光合作用形成的自循环空气净化墙,也有寻找微型生态系统的新藻类农场可能性,还有在这种新的生物技术体系下形成的城市新活跃层,作为嵌入公共空间领域或者城市建筑中的城市农业,形成了城市代谢周期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自然代谢周期的一部分。

Urban Morphogenesis Lab 的蜘蛛

这种转变有能力通过重新提出给定的问题,来扩展我们可以设想的设计解决方案的空间。例如,城市空气污染可以被描绘成一种肥沃的培养基,滋养着由蓝藻细菌群落提供动力的活体光合建筑。这些反过来又可以生长出生物基质,用以合成代谢,形成生物塑料设计组件。

城市形态发生实验室对城市垃圾的代谢

提到藻类设计那就不得不提这个2004年创立于伦敦的ecoLogicStudio的设计事务所。创始人Claudia Pasquero和Marco Poletto与其说是设计师,更像“科学怪人”。


他们喜欢研究一切与“生物(Bio)”有关的议题。比如,如何为建筑立面披上一层可节能降耗的“植物膜”、利用计算机模拟和3D打印,为蓝藻细菌群落和亚洲狼蛛构建符合它们习性的“人造”房子……他们的案例对于当下的那些想做此类设计的设计师们的很好切入口~

ecoLogic Studio 的创始人 Claudia Pasquero 和 Marco Poletto

Photo.Synth.Etica采用有机塑料制作而成,尺寸为宽2米,高7米。内部有藻类植物,从上到下贯穿其中。污染的空气从最底部进入,与藻类中的微生物接触,二氧化碳被吸收,最终产生新鲜的氧气,从窗帘的顶上释放出来。


目前,在都柏林的一个建筑上安装了16个这种窗帘,据说,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20棵大树的效果。此外,这种设施还可以发电,他们也设计了一个休闲亭,不仅可以过滤空气,还能在自己提供电能。设计团队也在改善生产窗帘的方法,并且,在奥地利的一个博物馆也将采用这种新的外墙设计。

如果这种“窗帘”能被大量使用,那么城市里都不用种树啦!有了它,空气都会变好。

H.O.R.T.U.S. XL Astaxanthin.g 以珊瑚的形态为灵感,利用数字算法对生物基质的生长进行了模拟。该作品由 3D 打印机以 400 微米的图层单位生产出来,并通过 46 毫米的三角形单元结构进行支撑,形成一系列边长为 18.5 厘米的六边形图块。

光合蓝藻细菌通过生物凝胶培养基接种在三角形的单元(或者说生物像素)上,共同构成一个智能的生物系统。它们的代谢由光合作用驱动,能够将光照转化为氧气和生物质能。每个生物像素的密度值均通过数字计算,为的是对光合生物进行最优化的排列,使其沿着构造表面不断生长。

SuperTree是由ecoLogicStudio工作室设计的一个藻类养殖农场原型,其目的是启发未来材料和空间创新。SuperTree作为一种建筑器官,它重新利用了树的原型,以优化其作为当前城市圈一部分的基础设施操作。


SuperTree将树的原型转变为高分辨率、高生产力的光生物反应器,能够将人类新陈代谢与微藻生态中的生命增殖联系起来。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整个系统中交汇,SuperTree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微型生态系统。

Bit.Bio.Bot 展览展示了藻类如何用作空气净化器和蛋白质来源。EcoLogicStudio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设计了 Bit.Bio.Bot 展览,邀请参观者品尝新鲜收获的藻类,并考虑在自己的家中种植。


藻类是强大的光合作用者,可以比树木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该展览结合了建筑学和微生物学,展示了城市居民如何通过培养自己的藻类来净化空气、隔离碳、获得可持续的食物来源并享受与自然的更大联系。

总部位于伦敦的EcoLogicStudio已经与古代微生物合作了10年,将它们描述为具有“独特的生物智能”,因为它们的新陈代谢非常高效。

在展览中,它展示了两种建筑系统,用于通过国内规模的生物反应器利用这种能量——一种是“生活包层”的形式,可以将墙壁变成空气净化器,另一种是垂直花园的形式,可以进行藻类养殖。

为了探索他们的烹饪潜力,还有第三个装置,Convivium,人们可以聚在一起试验和品尝新鲜收获的藻类。


来自伦敦的建筑和创意事务所ecoLogicStudio近期在波兰华沙的市中心创造了一个名为“AirBubble”(空气泡泡)的游乐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整合了微藻空气净化生物技术的游乐场。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空气污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健康威胁。之所以选择华沙作为项目的第一个启动地,是考虑到它是欧洲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该项目位于哥白尼科学中心(Centrum Nauki Kopernik)的公共绿地内,除了游乐场之外,这里还将举办一个专门的展览,用于说明“空气泡泡”发明背后的设计创新。该项目整合了Photo.Synthetica技术,可将光合作用巧妙地应用到建筑环境的营造当中。

“AirBubble”展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圆柱形的木制结构被ETFE膜包裹,为52个玻璃材质的藻类反应器提供了保护,形成一个真正的城市藻类温室。空间中配备了绳索、脚踏水泵和弹力球,可以作为游乐场和户外教室使用。藻类花园系统产生的白色气泡噪音掩盖了城市的喧扰,营造出一个可供游戏与互动的平静场所。

“AirBubble”中的52个玻璃藻类反应器中容纳着520升活着的小球藻培养物,每分钟可以过滤200升被污染的空气。在液体介质冲洗颗粒物的同时,小球藻会主动吃掉污染分子和二氧化碳,随后释放出新鲜又清洁的氧气。

ecoLogicStudio的联合创始人Marco Poletto表示“将自然系统的生物智能带入城市,将建筑物转变为生产能源、储存二氧化碳和清洁空气的活机器,具有未开发的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将生活世界视为当前数字革命的一部分:自然成为新的生物智能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ps: 所有图片源于官网





CY TALK | 生物设计科学怪人 ecoLogicStudio 如何运用藻类融入我们的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