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现实主义]为什么愿意扶老人的人原来越少了?
以绝对现实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人类的所有行为本质上都是利己行为,包括通过让渡物质需求换取精神需求。富人捐献自己的部分财富,穷人在他人需要之时伸出援手,在保证自己的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帮助他人,换取他人的赞扬和下次别人也会帮自己的人情承诺作为正反馈。
再极端一点,这就是在投资,在自己受难的时候向曾经的帮助对象请求帮助,依靠曾经对他的帮助道德胁迫对方。
客观来说,这种行为确实可以利用道德胁迫维系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想社会。
而在现代社会,这一程序无法有效执行。因为“这次我帮你下次你帮我”本质上属于口头承诺,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只要对方不要脸,道德谴责无法伤他半寸。甚至还有人会利用你的善良让自己获利,比如将本不属于你的工作丢给你,摔倒了自己看病要出钱就从你身上讹点。就算最后被证明此事件与你无关,你大概率要“人道主义赔偿”。就算最后没有人道主义赔偿,你也已经失去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部分钱财,原本希望获得的精神正反馈也变成了精神负反馈。
因此综合算下来,帮助他人真的成为了一种实际上的投资。投资效果一般,一句谢谢了事;投资成果不错,一句谢谢加原价奉还;投资效果优秀,在你需要之时伸出援手拉你一把;投资失败,亏完成本还要倒贴。投资失败几率高,损失太高,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敢选这个。就算家里有矿,被整这么一下估计心里也要难受一段时间甚至会质疑自己的善良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一旦他认为善良不会带来正反馈,那么很好,这个世界多了一个理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