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鱼》真人版:一次合理化的尝试

电影看完了,简单聊聊感想。
(以下全是剧透,但这个故事我觉得你特别在意剧情的话,先去看下动画版就好,有可能的话最好也看看安徒生的原著)

首先没办法回避的依然是选角带来的争议。迪士尼这次的做法是,先确定了主角是黑人,然后在最大程度上为这个设定做合理化铺垫与修改。
首先是背景设定,无论是安徒生原著还是迪士尼自己的动画版都没明确交代过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但是这次真人版电影可以从多方面信息推断出,这次的故事大概发生在中美到南美附近,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架空岛国上。一些例证如下:
开头就提到了和欧洲人的海上贸易,海难损失了20箱奎宁。奎宁主要是用来治疗疟疾的,疟疾肆虐的热带地区,首先让人想到非洲,其次东南亚和中南美都是疟疾的高发流行地区;
然后是国家人种构成,黑人,白人,亚洲面孔,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南美较之非洲会更贴近一些。美洲土著的面貌特征就很接近亚洲人,白人殖民者满世界乱窜不必讲,黑人基本上都是贩卖过去的奴隶。建立国家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比如帕尔马雷斯共和国就是黑人起义建立的独立政权;
口音特征也比较明显。以塞巴斯蒂安和史卡托为代表,这两个角色这次的口音都改得很墨西哥;
甚至史卡托从原本没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海鸥,变成了鲣鸟。而鲣鸟的主要分布族群就在墨西哥西北,秘鲁北部海岸之类的地方。
上面还只是地域背景上的合理化,人物关系上也有很多合理化的尝试:
男主是从小生活在黑人国家里被黑人养大的孩子,养父不知道但养母明确是黑人女王,儿不嫌母丑,所以他天然就习惯了与黑人相处,不会因为种族不同产生隔阂;
爱丽儿和男主的相遇虽然受限于动画版,依然是吊桥效应下的一见钟情,有恋爱脑嫌疑,但这次比动画多了男主给爱丽儿介绍人类世界的戏份。两个人都有了想要去探究世界冒险闯荡的欲望,有了共同语言。只说这一点,确实是要比单纯王子爱公主美女爱帅哥要强得多;
动画版的王子在和海巫婆假扮的公主相遇后,是自己强烈要求立刻结婚的,很坚定,让人用现在成人的眼光看不由觉得这人有点渣渣的。而这次的王子一样是个不被家长理解自己喜好的人,遇到了同样不被家里理解的小人鱼,两个人不是被外貌相互吸引,而是相处中成了朋友。一直到海巫婆来冒认自己是王子救命恩人时,王子一直到订婚仪式都是有点恍惚的,剧情上甚至有点画蛇添足地加了个「巫婆下了咒」的设定,没必要,他其实早就在相处中爱上小人鱼了;
小人鱼和海巫婆的交易也补了设定,是协议里加了一道让她想不起要接吻的咒语;
爱丽儿用白羊座(Aries)来教会王子念自己名字那段很有趣,白羊座的勇往直前也符合女主性格。不过真正说起Ariel这个名字的出处却不是白羊座,它源于希伯来语的ariel,意思是「上帝之狮」或者「英雄」,是个以色列场景的男性名字,传到了英语国家后男女通用,Ariella是它的严格女性化形式。无论是狮子还是白羊,勇敢都是这个人物设计时的基本属性之一。
以上应该还不是全部合理化尝试,但已经足够说明,迪士尼这次为了圆这个「黑人鱼」的设定,做了多少改变。但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这样做了,不提别的电影,就说89年的动画版,那次其实就已经是一次对安徒生经典的颠覆。
昨天在这篇去电影院之前,我复习了一下原版《小美人鱼》里说过,迪士尼不仅仅是把原本悲剧意味很重的故事,改写成了一个轻松的合家欢电影。他们把小人鱼的追求甚至都改变了,永恒不灭的灵魂,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契约之吻。人物外貌在当年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原著的小人鱼有两个明确的外貌特征,【黑发】和【蓝眼睛】,而当年动画片的创作阶段,压根没人提过黑头发这个选项,工作室方面希望她沿用灰姑娘和睡美人一样的金发,画师则希望选择红发,最后在画师的坚持下采用了红发设定。
甚至我在确认资料的时候还发现,当初拍动画版的时候迪士尼一样在呼吁那个年代的「政治正确」,只不过那时候他们关注的不是种族融合问题,而是酷儿(Queer)的处境问题。比如为什么海王会对女儿的恋情如此愤怒(就好像面对孩子出柜时传统父母的反应一样),为什么乌苏拉的设计原型参考的是美国变装皇后蒂凡(Divine),为什么最后在爱丽儿婚礼当天海王用三叉戟在天空画了一道彩虹等等。
一段故事讲述了什么年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什么年代讲述这段故事。
但我仍要坦白,故事中我能理解王子为什么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爱丽儿,但迪士尼在某些场面上强行追求还原经典名场面的做法,呈现出来的效果让我对这个爱丽儿很难说喜欢。比如,最经典的那段,礁石,海浪,part of your world。原本前面part of that world,爱丽儿第一次开唱的时候我真的是有种惊艳的感觉,没想到她能唱这么好,以这个嗓音真的是在百老汇横着走。然后,一直到救王子上岸时候那段唱,对了这地方还后找补了一个设定是塞巴斯蒂安说人鱼歌声能救人命,即便如此,这地方我真的是不知道是导演的问题还是演员自己对动作设计的问题,尤其在最后那句挺身亮相part of your world之前,我不明白为什么爱丽儿的手指要向螃蟹一样在礁石上爬行。中文没有准确的词汇能形容,那时候我脑子里就一个词,creepy。真的,那个动作给人的感觉,给我的感觉,确确实实是个跟踪变态狂。这甚至无关演员美丑,是动作设计上犯了伤害人物设定的大错误。当然,也可能是我过于自以为是了,至少以我目前的理解能力,这段戏看得我很不舒服。
还有一点,我和同团观影的人交流过,一说起来似乎都有这个感觉:所有人,不只是爱丽儿,所有鱼人在水下的形象都还可以,但是一出水面,满脸水光就好像一层油光一样,很别扭。这点可能也是真人版和动画版无奈的区别,真实游泳确实出水的时候皮肤表面会挂一层水,动画版就可以规避这个问题,浮出水面的人物身上可以一点水珠都不画。
但在追求真实方面,这次迪士尼倒是没有真人版《狮子王》(真狮版?)那样过于执着于真实了。那次我在观后感里抱怨过,所有动物对话时都不张嘴,看上去就是动物世界配音的感觉,关键戏份的戏剧张力被削减得所剩无几。这次的螃蟹也好鲣鸟也罢,都做了能开口说话的表情效果。这点值得表扬。
最后战胜海巫婆的那一击,执行者由原本动画版的王子,改成了爱丽儿本人。这点是符合逻辑的,爱丽儿自己和巫婆的恩怨,肯定是自己解决最妥当。本身在2000年动画版的续集里,爱丽儿的女儿就是自己去亲手夺下巫婆手里的权杖还扎了她一下。让一个前面还着急要和别人结婚的人来上演「王子救公主」,哪怕角色对调换成「公主救王子」也改善不了什么,就应该谁和谁的冤仇谁亲自终结才对劲儿。
结尾王子和公主没有结婚生子,而是一起踏上冒险的旅途,这部分是回应了前面两人互相产生好感时候的铺垫,两个想要了解外部世界的人,最终真的结伴去环游探险,这个设定我觉得是在动画版基础上的最大改良。
在写这篇之前,我朋友圈里看见我发海报和电影票的朋友,很多都留言让我务必告诉她们这片子好看不好看,是否值得去看。也有人好奇我为什么顶着铺天盖地的恶评去看(原话比较难听就不复述了)。
我其实不知道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部电影已经不再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了,它是一个社会议题,而我没有足够的见识去解答这道题。《雄狮少年》那时我亲眼见过很多完全没提过人物造型只说了剧情好看的电影博主被连年累月地爆破评论区,一说就是「你觉得这个好?祝你全家都长这样!」。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原谅我不会直白地说你应该去看还是不去看,我无法为我此刻的言语负责,一切只能是你根据你得到的信息,做出你自己的选择。
对了,一个题外话,「肤白红发的人鱼公主来到人类集市对一切都很好奇」这段戏,其实华纳前几年拍过平替,就是温子仁的《海王》。湄拉和亚瑟去西西里岛那段,完全就是动画版《小美人鱼》的还原,甚至湄拉吃花的场面还被这次的真人版借鉴了去。
就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