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年城市发展布局及其分析2.0
中国的历年城市发展布局及其分析2.0
按类型:各大基建工程、1948直辖市、1980经济特区、1984计划单列市、1992国家级新区、1994副省级市、2010国家中心城市、2013重大国家战略、2013中国自由贸易区、2015国家级城市群、2016基础研究建设。
我国计划单列市的历史演进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827/c85037-25550854.html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http://www.cac.gov.cn/2020-03/04/c_1584872637385792.htm
中国港口发展历史沿革
http://www.cnr.cn/zhuanti/gkwlx/gkcd/t20050628_504077913.html
中国民用机场建设发展历程(1949-2013)
按时间轴:新中国把握核心城市期、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期、沿边中心区域战略期、内陆沉淀重视培养期、发展极质量优化期。
按发展步骤:基建规划、经贸通道、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物质文化。
基建规划(农业矿产、铁路公路、水利港口、电网网络、核电油业、机场、环保绿化)、
经贸通道(政策、口岸、保税区、沿海经济一带一路自贸区等地理政策通道)、
产业布局(农业、轻重工业、低端制造业小商品市场、中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
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法律、城市规划、基层管理)、
物质文化(影视产业、网络文化、社区文明、内外旅游、国际交流)。
举例:葛洲坝长江三峡工程—重庆直辖市—重庆四川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
【新中国把握核心城市期】
1949年10月,北京、上海为直辖市。
1950年3月,中化集团。
1950年4月,上海虹桥机场重建,1971年,民航专用,2008年,建设公务机基地;
1951年,海南天然橡胶园,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58年,黑龙江十万官兵转业;
1952年10月,天津港重新开港,1966年,天津港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
1953年-1957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
1955年6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980年,T1, 1999年,T2,2004年,2008年,T3。
1957年4月,三门峡黄河大坝;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
1963年2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更名,2000年,迁建的新机场动工,2013年,T2扩建。
1964年至1980年,三线建设:军工科研、水利铁路、煤油矿区。
1967年1月,天津,恢复为直辖市。
1970年12月,葛洲坝工程,1994年12月,长江三峡工程。
1978年以来,广州港成为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华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1979年,“三北”防护林工程,西北、华北和东北。
我国计划单列市的历史演进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827/c85037-25550854.html
【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期】
1980年5月,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3年2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后重组;
1983年4月,成都双流机场一期扩建,1995年11月,更名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1984年4月至1988年10月,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保留5个计划单列市。
1985年,浙江秦山核电站,1987年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999年江苏田湾核电站。
1985年,青岛港八号码头建成投产,1992年初,青岛港开通第一条国际航运干线;
1988年4月,海南,设立经济特区;
1988年6月,深圳港盐田港区开工;
1988年9月,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后重组;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设立国家级新区;
1992年10月,提出环渤海经济区。
1993年底,三金工程, “金桥工程”ChinaGBN、 “金关工程”、“金卡工程”。
1994年,计划单列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15个副省级市。
1994年,中国广核集团,1999年,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
1994年7月,开通CERNet试验网。
1994年7月,中国联通,固定通话,2009年01月,与中国网通重组。
1994年9月,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1995年4月,“百所联网”, CSTNet ,1995年5月,ChinaNet;
1995年,中国邮电电信总局,2000年,中国电信,2001年,拆分,北网通,南电信;
1987年4月,统称舟山港,2006年1月,启用宁波舟山港,2015年9月,实质性一体化。
1996年1月,上海港启动国际航运中心,2002年6月,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开工;
1997年6月,重庆,组建为直辖市。
1997年9月,中国电信(香港),2000年4月,中国移动(香港);
1997年10月,上海浦东机场,
1998年7月,中石油、中石化,1982年1月,中海油。
CERNET大事记http://cernet20.edu.cn/event.shtml
国内四大骨干网与十大ISP服务商
https://www.cnblogs.com/onepixel/p/10238221.html
中国通信运营商简史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826/08/4958641_857092876.shtml
【沿边中心区域战略期】
2000年1月,西部大开发,标志项目:青藏铁路二期、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2000年12月,中国铁通,2008年5月,并入中国移动,2009年12月,剥离铁道通信;
2002年12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2年10月,中航油;
2003年3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成立。
2004年1月,村村通工程;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
2004年1月,中国高速铁路网,2008年10月,四纵四横,2016年7月,八纵八横。
2004年12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工程,2013年6月,“71118”工程。
2006年5月,天津滨海,设立国家级新区;
2006年5月,中国移动,2017年12月,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
2008年8月,《关于加强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航空交通体系: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和十二大干线机场。
2010年2月,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设立国家中心城市;
2010年5月,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2010年5月,江浙沪,长三角城市群,2019年,苏浙皖沪,长三角一体化,重大国家战略。
2010年6月,重庆两江,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1年,首都经济圈,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
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2年8月,兰州,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2年9月,广州南沙,设立国家级新区;
【内陆沉淀重视培养期】
2013年9月和10月,一带一路,重大国家战略。
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4月,扩实施范围,2019年8月,临港新片区。
2014年1月,陕西西咸、贵州贵安,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4年10月,四川天府,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5年3月,长江中游城市群。
2015年4月,湖南湘江,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5年6月,南京江北,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5年9月,福建福州、云南滇中,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5年9月,大藤峡水利枢纽。
2015年11月,脱贫攻坚战。
2015年12月,哈尔滨,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6年2月,长春,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6年2月至2016年5月,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016年2月,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
2016年9月,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
2016年5月,成都,设立国家中心城市;
2016年6月,江西赣江,设立国家级新区;
【发展极质量优化期】
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17年3月,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4月,河北雄安,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7年5月,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17年3月,去产能 宣布落地期,2017年5月,环境保护部李干杰严抓环保。
2017年10月,武汉、郑州,设立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
2018年2月,西安,设立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10月,粤港澳科技创新中心。
2018年10月,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
1994年,珠三角提出,2019年2月,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国家战略。
2019年8月,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2020年1月,上海科技创新中心。
——综合分析——
我国城市发展布局的四大层级
第一层是北上广的沿海经济带,第二层是豫鄂川渝的长江内陆经济区,
第三层是西安新疆的欧亚一带一路、东北天津的中日韩自贸区,
第四层是海南台湾的近海政经通道、内蒙西藏的沿边国防纵深。
布局草图,第一层东半圆,第二层内十字,第三层东西两触角,第四层大通道和西半圆。
直接看综合分析那块,也就四个层级,内蒙西藏完全没提,定位就是国防纵深而已。
第二层郑州武汉四川重庆,还是半死不活的,产业转移和人才资源还是没起来。
第一层还没彻底完善,大湾区、雄安新区、长三角把安徽也纳入了。
欧亚一带一路培养时间很长,中日韩自贸区需要美国外交的临门一脚。
海南台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家门,是国防第一线也是经济第一线。
中部和长江经济带,重点是人才和产业,产业可以靠沿海旧产业转移和沿海高新产业的溢出,人才基地很困难啊。中西部可以负责产业和人才纵深,但通道都没怎么打通,溢出效应太差。
中国看起来发展起来,其实能上眼的只有沿海经济带,长江内陆经济区的纵深缺乏,
一带一路、中日韩自贸区/RCEP、台湾海南香港能带来全国一盘棋的经济全活跃效应,
先富带动后富,就是利用沿海经济带的体量优势,带来区域政经影响力,从而全国致富。
对于那些说中日韩自贸区鸡肋的,实在太看得起中国了,外强中干,产业人才纵深仍旧不足。
同时,这也反应了城市发展观的转型。
新中国把握核心城市期只想抓几个重点和排头兵,
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期开水放闸、地方起来做典型,
沿边中心区域战略期有了协调辐射发展的概念,
内陆沉淀重视培养期有能力反馈“先富带动后富”全国一盘棋、着眼百年长线,
发展极质量优化期正视野蛮生长的配置问题,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沿海经济带。
Ps:中国产业大迁移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417/17/15447134_746423731.shtml
沿海贸易、平原农业、山水聚集、海运便宜,这是地理天然最好吃的果子。
传统工业和农业,轻工业/化纤化肥纺织等依赖石油,重工业/钢铁煤炭依赖矿区,农业依赖水土气候,基本流动不了。
旅游业,依赖交通、山水、文化、建筑特色,尤其是充足的山水景观,还是依赖地理。
低端制造业与小商品市场,家电塑料服装业,需要成型的交通信息网,成片小工厂依赖小冶金小塑料的就近低廉成本,相当规模的高中专劳动力,前期投入政府自负,等到原始积累。
中高端制造业,汽车、半导体、装备等,关键不是材料成本,而是土地、政策、人才成本。
高端服务业,文化、金融、信息产业、科研教育医疗等,只需要少数聚集地,辐射范围有限。
口岸贸易、离岸金融、博彩奢侈品,也只是沿边地区的特权,政策能开的口子有限。
辐射广大人民群众富裕幸福的,只有扩大中高端制造业,人类产业布局长期来看,只有如此。
三线建设、三峡工程、公路铁路网、村村通、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去产能抓环保,都给予中西部发展基础,虽然没有地理优势,但基建政策双铺路,中高端制造业在中西部逐步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