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发呆是免费的宇宙遨游

2023-03-26 13:24 作者:蓝条纹夏天  | 我要投稿

广东财经大学在图书馆设置了

「发呆区」

,学生们可以在这远眺、谈聊、自由走动、吃东西,主要是发呆。该图书馆馆长说:

“ 发呆的本质就是「思考人生」。设置发呆区主要是为学生们提供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放空思想、激发灵感的地方。”

如他所言,学生们在这得到了思想的放空与休憩。同时,在无言的发呆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珠江新城CBD的风景也尽收眼底。

“ space out ”

这个短语在韦氏词典里的解释是:to be inattentive,distracted,or mentally remote(注意力不集中的、分心的、走神的),与「发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还有一个词也有「发呆」的意思,就是

stargaze

(观察天体,出神)。所以,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发呆是免费的宇宙遨游?

谈到发呆,你喜欢发呆吗?你在发呆的时候会干嘛?作为一名「发呆爱好者」,我常常在发呆的时候望向天空,流连于在天空上映的云朵电影,感到满足。发呆能够带给人美好的享受。

可是,有时候会听到这样的话语——这个人呆呆的,也许并无恶意。发呆时神态游移,会作呆状,姑且接受这种形容吧!那么,该如何定义「发呆」呢? 在心理学上,不太用「发呆」这个词,一般能替代的是「心智游移」,属于生理现象。

研究表明,发呆并非无用,反而能帮助提升专注力和创造力。

换种说法,发呆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大脑暗能量的一种运用。 美国科学家 马库斯.E.雷切尔 发现,

什么问题都不想时,大脑仍有一部分脑区保持活跃,消耗的能量甚至是思考问题时的 20 倍。

他把这种能量称为「暗能量」。而这些活动的脑区则是「大脑静息网络」,它们的活动被称为「大脑的默认模式」。

你可能产生一个疑问:大脑的默认模式是如何帮助提升专注力和创造力的?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学者做过一个实验:让受试者在不同程度的发呆后,进行创造力测试。 结果显示,创造力提升最高的受试者来自走神程度最高的组。

因为静息网络在发呆时会与执行网络产生交互作用,为创造力提供火花,从而激发出新的创意。你发呆时,大脑可一刻也没闲着。

所以,就不难解释为何艺术家会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里,去寻找灵感了。 →阿基米德在进入浴缸时发现了应该如何测算皇冠的纯度。达利会在梦里寻找绘画的灵感。庞加莱在海边的悬崖玩耍时,发现不定三元二次型的算术变换和非欧几何的变换方法完全一样。

因此,在尝试解决困难问题而不得时,倒不妨先停下来,从事更简单的活动,让思绪自由飘扬一会,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哈哈,读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又多一个正当理由发呆呢? 先别急着高兴,前提是,你得是在空闲或者完成某项任务后发呆才行。试想,若你经常在撰写一份报告、开会、和别人聊天时就很容易走神、发呆,那可要警惕失神发作了。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适度的发呆是有好处的。在羡慕别人学校的「发呆区」时,也发现,国际上早在 2014 年就有推行“发呆”的做法了。

想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比赛。可是你听过「发呆大赛」吗?我幻想过参加一些离谱的比赛,比如「笑不停大赛」,可是从来没有想过「发呆大赛」。 就在去年九月,韩国

「汉江发呆大赛」

因疫情停办两年后回归,旨在减轻现代人的压力。50 组参赛选手要在 90 分钟内不做出任何动作,保持“呆滞”状态,享受放空发呆,最终角逐出四名胜者。歌手申孝燮(Crush)曾在 2016 年的发呆大赛中夺得冠军。 别再为感觉发呆浪费时间而懊悔了。发呆并非一种消极的走神现象,就连国家卫健委也将其列入健康生活的理念中,

建议每人每天抽出 5 分钟发呆。

有时候就放下不间断的「追求意义」,且停下来一会,做一下「无意义的发呆」吧。

如果你能在发呆中获得片刻的宁静,那就不是浪费时间。

不妨从现在开始,来发一首歌的时间的呆吧!

发呆是免费的宇宙遨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