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复习(一)

2.成本按不同标准的分类P16-18。
按经济性质分。
(1)外购材料。
(2)外购燃料。
(3)外购动力。
(4)工资。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
(7)税金。
(8)其他支出。
按经济用途分。
(1)生产成本。
(2)销售费用。
(3)管理费用
按转为费用的方式。
(1)产品成本。
(2)期间成本。
按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
(1)直接成本。
(2)间接成本
3.成本核算原则与要求P18-20
。原则。
(1)收益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2)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3)权责发生制原则。
(4)成本分期核算原则。
(5)一致性原则。
(6)相关性原则。
(7)重要性原则。
(8)合法性原则。
要求。
(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
①收益支出与资本自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②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③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
④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
⑤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
(2)建立成本核算的各项制度
①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②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③建立健全计量、验收、领用、盘存制度。
④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4.简述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及各自的适用范围P30-31。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小的产品,如食品。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全部投入的产品。
(4)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适用于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5)定额比例法。
主要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
(6)约当产量法。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人工及制造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