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生物试题对生物学习的启示
一、注重教材,回归课本情境。
选择题6道中必修一占了3道,必修三1道,必修二2道。在每道选择题中大部分不跨教材综合,仅仅第1道在考察有丝分裂时涉及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内容。并且全部采用教材情境进行命题,甚至在第2题A选项(如图1)出现了人教版必修一课后拓展题提到的台盼蓝染色排除法判断死活细胞的内容,可见平时一定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学习,课后拓展题、自我检测和小结这些老师上课不一定会让我们做的,一定在高三一轮复习时过一遍。

二、跟好老师复习脚步,注重实验的设计能力。
非选择题中仅有29,30是新情境题,31和32题都是教材情境。而干旱地区植物光合作用机理是高三模拟考试经常出现的,所以跟好老师的复习进度,基本不会出现不会做的情况。而32题的遗传题就是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遗传图解的书写,注重了基础,避免了过难达不到应有的区分度,所以高三一轮一定要重新复习一下遗传学的基础内容,包括遗传图解的书写、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以及现代解释(即实质)、常规比例变形等内容。对于特别复杂和有难度的遗传计算题可以尝试,但是不要因不会而对考试丧失信心。
31题是一个表格题考察了必修三生理学内容,这在之前的全国卷中也是出现过的形式。难度不大,注重了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照顾了旧教材地区考生,如图2没有对肾上腺素进行进一步的区分,所以使用旧教材的考生不用太担心高考考新教材的内容。

这次没有考察遗传学实验设计而是把实验设计放在了30题必修三生态学内容上,避免了不同题目难度差别太大的情况。而30题的实验设计思路与预期结果考察是考察学生生物学语言的组织能力,这靠高三一年的训练是不够的,在高一高二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注重自己书写,用生物学语言表达实验步骤和流程,具体的实验细节比如如何实现不是高中生需要关注的。
37题38题都渗透了必修内容,注重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联系,所以在学习选修内容时要注意和必修内容联系密切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