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独具匠心的“法鸡”与阵风战斗机(上)

今天简单的聊起了“法鸡”的阵风战斗机,这篇专栏就稍微扩展讲一讲,说说法国人对这款战斗机下的心思。
就个人来说,对阵风战斗机的评价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独具匠心”。

随着划时代YF-22和YF-23横空出世,隐身性能也成为了新一代战斗机的必备。虽然这时候阵风战斗机已经基本定型,原型机(阵风A型)也已经首飞,想要达到VLO水平那是天方夜谭。
但法鸡却也绞尽脑汁,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的提高了阵风战斗机量产型(B型、C型、M型)的隐身能力。

法鸡在设计建造量产型阵风的时候,大量广泛应用复合材料(25%+),而表面蒙皮的复合材料使用率达到了70%+,尤其是座舱、前扇区光电(OSF/FSO)等区域使用了吸波材料和镀膜等的措施以降低RCS(雷达散射截面)。
同时达索尽可能将鸭翼与主翼前缘后掠角平行;采用锐利的边缘机翼设计;进气道弯曲设计(从图上看是半S弯);机身、进气口、鸭翼、主翼采用锯齿设计;在关键地方应用雷达吸波材料(RAM),以种种方式来降低RCS。

据达索宣称,阵风正面最小RCS比幻影2000低了一个数量级,约为其的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大致为0.X㎡级别。
虽然这个级别尚未达到隐身战机入门标准,但配合上电战(主动隐身),效率可以说成倍提高。况且这指标也基本部分达到并超过了苏-57的理想目标值。

而在航电架构方面,阵风战斗机也走在了时代前沿,在那个年代就“激进”的采用了综合模组架构(或者可以直译为集成模块化航空电子设备),也是世界上第二款采用该架构的战斗机(第一款为F-22)。
该机由1台模块化数字处理机(MDPU,法方称谓),对来自RBE相控阵雷达、前扇区光电(OSF/FSO)系统、SPECTRA电子战系统、IFF、MICA IR导弹的红外导引头等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提高了态势感知能力。

而在瑞士第一竞标中,给出的对阵风的评价也佐证了这一点:各传感器,如(pesa雷达,前视光电,电子战套件 SPECTRA)品质好数据融合能力好,态势感知能力强。侦查吊舱表现出色。弱点:缺少头瞄系统
而在同一次竞标中,欧洲三杰横向对比的打分,也可以说明阵风的相对性能出色性能。

阵风的前扇区光电(OSF/FSO)是阵风的主要传感器之一,也很有意思。
其分为两部分:左边为IRST传感器,具有IRST(红外搜索与跟踪)和FLIR(前视红外)功能,可以在3~5 μm{中波红外 (Mid Wave Infrared / MWIR)}和8-12 μm{长波红外 (Long Wave Infrared, LWIR)}工作,最大作用距离可达100km。 而一般的IRST一般只涵盖一个波段。

其IRST传感器最大作用距离为60海里-70海里。
右边则是电视(电视摄像系统)/激光测距仪传感器,可以执行目标识别任务并进行测距,电视摄像系统最大作用距离为50km,有效测距距离在最优条件下为40km,这一般是目标和指示吊舱配备的东西。

阵风的气动、机体结构和载荷设计也都比较出色,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但是?但是!但是……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