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眼龙”伊达政宗为什么被称为“日本最后的战国大名”?
在日本战国时代的众多风云人物中,“独眼龙”伊达政宗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伊达政宗身上有很多历史名梗,比如“早生二十年可取天下”。但鲜为人知的是,不少人将“独眼龙”伊达政宗称为“日本最后的战国大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

顾名思义,日本战国大名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产物,但不是每个处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都可以被称为“战国大名”。一般来说,日本战国大名必须具备两个特点:第一是对内推动“领国一元化”;第二是对外保持实际上的割据自立。不满足以上两个特点的大名不能称为战国大名。

元和元年(1615年)大坂夏之阵后,日本战国时代完全结束,史称“元和偃武”。不过日本战国时代虽然结束,但日本战国时代的不少武将还活着。在这些活过“元和偃武”的战国武将中,最后死亡的人就是“最后的战国武将”。以此为标准,“最后的战国武将”应该是真田信之。

然而根据史料记载,真田信之当上家督的时候,真田家已经是江户幕府的家臣了。真田信之对内没有推动“领国一元化”,对外没有实际上的割据自立。正因如此,真田信之只能算是“日本最后的战国武将”却不是“日本最后的战国大名”。类似的道理也适用于长寿的宇喜多秀家。

所谓“日本最后的战国大名”,首先得是日本战国大名。而活过“元和偃武”的日本战国大名(如伊达政宗、毛利辉元、上杉景胜、岛津义弘等等)中,死于宽永十三年(1636年)的伊达政宗确实是最后一个离开人世的。毛利辉元、上杉景胜乃至德川秀忠都死在了伊达政宗前面。

综合来讲,比伊达政宗长寿的战国武将都不是战国大名,而其他战国大名都比伊达政宗死得早。正因如此,伊达政宗就被称为“日本最后的战国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