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65黄铜、力学性能,
H65黄铜牌号:H65 黄铜 标准:GB/T 5231-2001
复合涂层在 10 % H 2 SO 4 溶液中腐蚀后的表面形貌、 成分及 XPS 分析。 复合涂层腐蚀后的表面与未腐蚀的涂层表面几乎具有相同的形貌, 组织致密, 没有 点蚀和明显的腐蚀产物, 表面含 67.5 wt % Ta、 30.7 wt % C 和 1.6 wt % O(图 6-5a) 。由于 EDS 测量深度较深(几十纳米到几微米) , 较高的 C 含量意味着表面氧化膜之下的 TaC 层被触及到。 XPS 分析结果验证了 Ta、 C 和 O 的存在。 Ta-C 和 Ta-O 键(图 6-5d)的含量分别为 21.65 at %和 78.35 at %, 明显不同于未经腐蚀的涂层表面 Ta-C 和 Ta-O 键的含量(图 4-7) 。 Ta-O 键(图 6-5c) 表示在腐蚀表面中形成 Ta 的氧化膜, 应由 Ta 2 O 5组成。 Ta 2 O 5 只溶于硫酸氢钾和氢氟酸, 不溶于其他酸, 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热力学稳定性, 且 Ta 2 O 5 膜的生成能力及自我修复能力较好, 在化学介质中被破坏后可以快速修复 [99] 。

特性 性能介于H68和H62之间,价格比H68便宜,也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能良好地承受冷、热压力加工,有腐蚀破裂倾向。 通黄铜,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态下塑性好,冷态下塑性也可以,切削性好,易钎焊和焊接,耐蚀,但易产生腐蚀破裂。此外价格便宜,是应用广泛的一个普通黄铜品种。H62(即四六黄铜)。在室温下β相较α相硬得多,因而可用于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α+β两相黄铜可在600℃以上进行热加工。α+β两相黄铜显微组织:α为亮白色的固溶体,β是CuZn为基的有序固溶体。
Ta 涂层及 TaC/Ta 复合涂层在 20 % H 2 SO 4 介质中的开路曲线。 铍铜基材的电位在 0-800 s 呈降低趋势, 之后电位随时间变化几乎稳定在-0.516V。 Ta 涂层的电位在 0-542 s 逐渐降低, 随后电位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自腐蚀电位为-0.49 V。 TaC/Ta 复合涂层在测试过程中电位一直很稳定, 自腐蚀电位为-0.42 V。 三种样品自腐蚀电位大小顺序为: TaC/Ta 复合涂层>Ta 涂层>铍铜基材, 表明在 20 % H 2 SO 4 溶液中, C17200 制备涂层后的腐蚀倾向变小, TaC/Ta 复合涂层腐蚀倾向更小。

用途 可做各种深拉深和弯折制造的受力零件,如销钉、铆钉、垫圈、螺母、导管、、气压表弹簧、筛网、散热器
Ta 涂层及 TaC/Ta 复合涂层在 20 % H 2 SO 4 溶液中的极化曲线。 阳极极化曲线由活性溶解区、 预钝化区、 钝化区和过钝化区组成。 Ta 涂层最先进入钝化区, 其次为 TaC/Ta 复合涂层, 最后为铍铜基材。 Ta 涂层的钝化电流密度 E p (4.6×10 -3A/cm 2 ) 小于 TaC/Ta 涂层(5.8×10 -3 A/cm 2 ) , 制备涂层试样的钝化电流密度 E p 均小于铍铜基材(7.2×10 -2 A/cm 2 ) 。 由于钝化电流密度越小, 耐蚀性越好, 因此, Ta 涂层较TaC/Ta 复合涂层表现出更好的抗腐蚀能力。 Ta 涂层及 TaC/Ta 复合涂层钝化区的曲线均有小范围的波动, 有二次钝化的趋势, 说明电化学腐蚀过程中, 涂层表面的钝化膜发生点蚀时, 涂层内被腐蚀的区域快速在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进一步阻挡了侵蚀。 化学成份 铜 Cu :63.5~68.0 锌 Zn:余量 铅 Pb:≤0.03 铅 Pb:≤0.03 硼 P:≤0.01 铁 Fe:≤0.10 铍 Sb :≤0.005 铋 Bi:≤0.002 注:≤0.3(杂质)

Ta 涂层及 TaC/Ta 复合涂层在 20 % H 2 SO 4 溶液中的腐蚀电流 I corr 、 腐蚀电位 E corr 及腐蚀速率。 铍铜基材的 I corr 、 腐蚀电位 E corr 及腐蚀速率分别 是 2.5×10 -4 A/cm 2 、 -0.81 V 和 2.92 mm/a。 Ta 涂层和 TaC/Ta 复合涂层具有相似的腐蚀电位, 分别为-0.39 V 和-0.40 V, 较铍铜基材正移 0.42 V 和 0.41 V。 Ta 涂层和 TaC/Ta 复合涂层的腐蚀电流分别为 8.23×10 -5 A/cm 2 和 7.62×10 -5 A/cm 2 , 较基材(2.5×10 -4 A/cm 2 ) 降低了约一个数量级。 Ta 涂层和 TaC/Ta 复合涂层的腐蚀速率分别为 0.97 mm/a 及 0.89mm/a, 分别较基材降低 66.8 %及 69.5 %。 Ta 涂层和 TaC/Ta 复合涂层的保护效率分别为69.7 %和 69.5 %,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体的电化学腐蚀性能。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σb (MPa):≥390 注 :棒材的纵向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试样尺寸:直径或对边距离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