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读完全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一日一题】一月二十四日
一月二十四日:为什么说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 屈原(公元前340-前277年),名平,字原,是楚国的贵族。他生活在战国后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由动乱走向统一的年代。屈原主张任贤革新、联齐抗秦,以图统一中国,但遭到了小人的迫害,屡被放逐。 屈原身处逆境,在理想已成为梦幻,现实已成为梦魇,无人可以倾诉,不被国人所理解的时候,仍热爱国家和人民,以伟大人格和渊博知识,用生命和热血唱出了不朽的诗篇。他的作品主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和《渔父》。 《离骚》代表了屈原创作的最高成就,全诗373句,2490字,是我国文学史上在诗歌方面第一部伟大的诗章。炽热的感情,奇特的想象,神采飞扬的语言,同时在诗歌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它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屈原以前的诗歌,多为短篇,而屈原结合楚国本地民歌的体裁与内容将其发展为长篇巨作。在语言形式上,屈原突破了《诗经》以四字一句为主的格局,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的新诗歌形式——楚辞体,这种体裁辞藻华美、对偶工整,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之” 、“于”、“乎”、“夫”、“而”等虚字来协调音节,形成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韵致。 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融为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创造了一连串的艺术形象。 在内容上,他广泛采用神话故事和寓言形式,创造出雄伟壮丽的境界,形成浪漫主义的传统。 屈原,以其满腔的爱国热忱,对本民族诗歌进行改造,以卓越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人企及的丰碑。因此,历代文学家都把屈原推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每日诗歌拓展: [仙吕]后庭花 元·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带荷叶归去林。 【解析】 语言清新唯美,形象细致生动,是这首《后庭花》的典型特点,作者勾勒出一幅明快活泼的水乡女子采菱图,图中景美、人秀、情逸,格外动人。虽为元代散曲,却有盛唐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