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破反潜战术,可在200公里外猎杀潜艇,是怎么做到的?
关于中国当前面临的常规战争军事威胁,主要来自于美军的战略轰炸机和攻击型核潜艇,其中核潜艇又是隐蔽性最强的,因此提升反潜实力又是解放军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要想攻击水下活动的潜艇,首先要现实对潜艇的搜索和定位,其后再上出动反潜机投入反潜鱼雷实施攻击。由于对潜艇的反潜搜索本身就非常难,未来更好的平台是载荷能力并不强的无人要来执行这项任务,此时如何发射反潜鱼雷又变成一大问题。
因为,就算无人机发现的潜艇,等大型反潜机飞到潜艇活动的海域,情况可以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等待本方军舰和潜艇发射鱼雷的话,可以附近又没有这样的作战平台,而鱼雷的射程往往在40公里以内。
如何发挥中国无人机反潜的优势呢?最近传来来的好消息是:中国成功的将无人机、火箭发动机和鱼雷进行了组合,进而实现在200公里外猎杀潜艇的战术组合。
据《南华早报》报道,在中国科研人员电脑模拟军演中,将鱼雷发射至一艘在国际水域巡航的核潜艇附近,射程高达200公里。由于这潜艇附近没有可以作为发射平台的军舰或飞机,鱼雷的出现让这艘潜艇措手不及,于是成功将其摧毁。
中国团队通过研究,成功现实了无人机无人机携带的磁异常探测器实时搜潜,并且鱼雷保等弹载数据连接,最终引导鱼雷在入水两到六分钟内就能进入潜艇两米的范围内,对潜艇现实了完美猎杀。或者说,使鱼雷其成为意想不到的“潜艇杀手”。
中国结合火箭、无人机和鱼雷的想法已有三年之久,目前多个团队正在将想法变为现实。但是,最难的是在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潜艇进行探测,并保护无人机和鱼雷免受信号干扰等。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中国军队将这项技术投入实战使用,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第一,中国就可以大量列装长航时无人反潜巡航机,这个反潜成本会大幅度下降。无人机反潜最大优势是其一次出动可以搜索的范围非常大,因为无人机留空时间早就超过24小时,最夸张的是一次出动能飞5天。
如果要无人机携带搜潜设备,那么当然可以保持更大的任务时间。但是,只要无人机携带大型反潜鱼雷,不但需要的无人机个头非常大,而且航程也大受影响。可以说,只发展搜潜无人机才是最划算的。
第二,虽然这次演习是从海岸线发射火箭鱼雷,其实这样的平台还可以装到其他军舰、飞机上,这也意味着。中国任何大型机动作战平台都可以成为大型鱼雷的发射平台,而且射程超过200公里远远不是上限,以后达到400公里不在算下。中国已经有了400公里的远火,当然就会有400公里的火箭与鱼雷的组合。
第三,中国的以陆反潜战略也可以安排了。过去我们说过美国人把中国火箭军的反舰弹道导弹看成是以陆制海战略的主要表现,未来我们发展成本更高的陆基反潜导弹,与搜潜无人机进行配合又是一种效费比更合理的选择。
总体而言,未来无人机执行搜潜任务将成为一个大趋势,而鱼雷的射程也将因为使用火箭发动机助推而大幅度提升,双方的配合将极大的提升中国军队应对美国核潜艇的反应速度,成为中国反潜力量建设的又一种非对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