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六):集成运放比较器

2022-11-03 15:19 作者:_Ottava  | 我要投稿

对,对吗?

按图正确连接电路。

用示波器观察各电路的波形(XY 模式及标准模式:3个电路共计6张图),记录波形参数,并绘制在坐标纸上。

要求:幅度足够大,频率尽量低。

Vi:VPP=10V,f=500Hz,正弦波。

题外话1:示波器的YT模式与XY模式

简单来说,

YT模式(之前用的模式)就是以时间(T)为横坐标,通道输入信号为纵坐标(Y)。

“XY视图模式是将时基关闭,而使用另外一个通道的输入作为水平信号,以便观察这两个信号的关系,这种图形称为李萨如图形。该模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将YT模式的电压-时间显示更改为电压-电压显示,例如测试信号经过一个电路网络产生的相位变化可以使用XY视图模式。”

(1)零电平比较器

课件中的零电平比较器
实验6.1.ms14(零电平比较器)
标准模式(Y/T)下的波形,红色为Vi正弦波,蓝色为Vo方波,峰峰值见上图中电压探针
XY模式(A/B)下的波形,横坐标为Vi,纵坐标为Vo
(零电平比较器)课件中的XY模式下的波形

根据测得的峰峰值:

左上点应该为(Vi%2CVo)%3D(%20-5V%2C8V)

右下点应为(5V%2C-8V)

为什么是斜线而不是竖直线?

因为实际放大器的开环电压增益不是无穷大(个人理解,不确定)

高(/低)电平的值是怎么定的?

开环下,Vi被尽可能放大,而所加Vcc有限,输出电压也就有限,高(/低)电平的值就确定了。(似乎也与运放型号有关)

为什么Multisim中的波形是很多条下降线,大致可以分为左右两部分?(ppt最后的思考题:过零比较和-2v比较这2个电路图,XY模式下的图形都是两条下降曲线,考虑为什么?)

见文章末思考题

题外话2:Multisim中,XY模式下的“时基”栏中的“范围”设置,有什么用?

由于Vi和Vo都是500Hz,要绘制XY模式下的一条线(Vi从-5V到+5V)只需要半个周期的时间

%5Cfrac%7BT%7D%7B2%7D%3D%5Cfrac%7B2%7D%7Bf%7D%3D0.004s%3D4ms

这个“范围”,大概就类似于摄影中的曝光时间,如下图(个人理解)

拍摄星星的轨迹,就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

而这个“范围”的默认值,就是100ms,在示波器中,就可以记录下100/4=25条这样的线。

所以在之前的图中就有许多下降线

(2)非零电平比较器

课件中的非零电平比较器(+2V为Vr)
实验6.2.ms14(非零电平比较器)
标准模式(Y/T)下的波形,红色为Vi正弦波,蓝色为Vo方波,峰峰值见上图中电压探针
XY模式(A/B)下的波形,横坐标为Vi,纵坐标为Vo
(非零电平比较器)课件中的XY模式下的波形

根据测得的峰峰值:

左上点应该为(Vi%2CVo)%3D(%20-5V%2C8V)

右下点应为(5V%2C-8V)

跃变处:x%3DV_T%3D-%5Cfrac%7BR_1%7D%7BR_2%7DV_r%3D-2V

同样的问题(过零比较和-2v比较这2个电路图,XY模式下的图形都是两条下降曲线,考虑为什么?)

(三)滞后回环比较器

课件中的滞后回环比较器
实验6.3.ms14(滞后回环比较器)

开始仿真时,可能会报错(收敛的问题)

我的解决方法就是关掉Multisim重开,然后就正常了(我也不知道为啥)

标准模式(Y/T)下的波形,红色为Vi正弦波,蓝色为Vo方波,峰峰值见上图中电压探针
XY模式(A/B)下的波形,横坐标为Vi,纵坐标为Vo
(滞后回环比较器)课件中的XY模式下的波形

根据测得的峰峰值:

左下点应该为(Vi%2CVo)%3D(%20-5V%2C-5.54V)

右上点应为(5V%2C5.54V)

跃变处:

x_1%3DV_T%3D-%5Cfrac%7BR_1%7D%7BR_2%7DV_o%3D-5.54V

x_2%3DV_T%3D-%5Cfrac%7BR_1%7D%7BR_2%7DV_o%3D5.54V

实验的主要部分就完成了(以上内容周一就弄好了),以下内容,可能完全不对,大家如果看的话可以图一乐

思考题1:过零比较和-2v比较这2个电路图,XY模式下的图形都是两条下降曲线,考虑为什么?

如果从YT模式下自己画XY模式下的传输特性曲线,就可以知道这两条下降线(都不过0点)从哪里来

看零电平时的YT图:Vi与Vo不同时为0,Vi总是在Vo之后为0

为表述方便,自左至右编号为A、B、C、D四个圈

Vi总是在Vo之后为0,就形成了两条下降线


示意图,B圈在Vi上升段,C圈在Vi下降段

那么问题来了,Vi为什么会相较于Vo滞后?


思考此题的历程:

看了一些放大器的参数:

(1)猜测原因1:输入失调电压

取自《你好,放大器》-杨建国-P21
输入失调电压的探索(1)

如图,运放开环时,输入端都为0,输出却不为0(在上图情况中为2.439V)

对输入失调电压的进一步理解:

取自《你好,放大器》-杨建国-P21
输入失调电压的探索(2)

在正输入端施加一个可调的直流电压,调节它直到输出电压为0,然后就调出来了这个数值

0.00001118453677V%5Capprox%200.01mV

在uA741的数据手册中也可以查到这个数值,跟测得的有点不太一样

应该问题不大

那么,输出失调电压对XY中的传输特性曲线会有什么影响呢?

大概类似于非零电平比较器,下降线左右平移一点点

对应在YT曲线中,应该是Vi=0在Vo=0之前、之后相间,而不是现状的Vi=0总在Vo=0之后

所以两条下降线不是输入失调电压引起的

(2)猜测原因2:延迟(运放开环下饱和恢复时间)

简单来说:Vi变化时Vo需要一小段时间再开始变化

详细内容:

BV1wK4y1e7rx?p=3 05:39

如果是因为延迟的影响,在YT图中,Vi与Vo不同时为0,但Vi应该总是在Vo之为0

对应在XY图中,应该是这样

也是两条下降线,但箭头不一样,对应在YT图中,应该是Vi=0总是在Vo=0之前

而现状是Vi=0总是在Vo=0之后

所以也不是运放开环下饱和恢复时间原因

(3)

不知道还有啥参数能影响了,注意到Vi与负输入端并不直接相连,设负输入端的点位为V2,使用4通道示波器观察

红色Vi

玫红色V2

蓝色Vo

4通道示波器

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V2跟Vo几乎是同时为0的,而Vi=0总是在Vo=V2=0之后

Vi与Vo

Vi=0在Vo=0后约二十几微秒

Vi与V2

Vi=0在V2=0后约二十几微秒

所以这么说就不是运算放大器的问题,是前面的“稳压模块”(电阻+两个二极管,不知道叫啥,我自己起的名字)(这个稳压模块将V2大约限定在了570mV)的问题,导致Vi=0在V2=0后?


那么直接去掉这个稳压模块呢

去掉稳压模块
Vpp=10V XY模式 无稳压模块

XY模式下的图变成了这样

可能是Vi太大了,调成稳压模块限定成的570mV试试

Vi振幅=570mV

红色Vi=0一直保持在Vo=0之前了,Vo滞后三十几微秒

也是两条下降线

问题又来了,这个滞后又是哪里来的呢?

又发现了这个东西

无论V2的峰峰值为多少,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时间总是约为130微秒

可能是这个时间太长了,导致Vo没跟得上V2的变化,导致Vo=0在V2=0之后

这个时间(从-8V变到+8V所需的时间)应该跟运放的某个参数有关,好像跟压摆率(上升时间)有些关系,然而压摆率说的是“放大器输入一个阶跃信号时,输出端电压的最大变化速率”,这里不是一个阶跃,而是一个正弦信号,这个叫做什么时间,我就不知道了(没有做进一步了解)


回到之前的问题,这个“反馈模块”为什么使Vi=0在V2=0之后?

”反馈模块“的工作:V2大于二极管开启电压后,二极管导通,电流在R上分压,从而限制了V2

然后我就不知道了,咋能Vi=0时V2还有值?二极管还能储能?(势垒电容,扩散电容???我模电学的差,别听我乱说)


不管这最后一个问题,于是就得到了这个离谱的结论

两条下降线,对于非零电平比较器(主要是因为没有”反馈模块“),低电平到高电平(反过来也一样)所需时间大约是一个定值(130微秒),这个时间有点长,导致Vo的变化赶不上Vi的变化,Vo=0总是在Vi=0之后,就形成了两条下降线。

对于零电平比较器(主要是因为有”反馈模块“),受上半结论中(130微秒)的影响,但更因为”反馈模块“使Vi=0在V2=0之后,进而导致Vo=0总是在Vi=0之前,也就形成了两条下降线

【2022-11-04】课上老师说主要是两个原因:

1、该运放对0点的判断不准确(+-0.1V就判断过0了)

2、上面说的高低电平转换所需的时间较长

(ua741不适合作比较器)

没有说“反馈模块”的问题(我也觉得这很离谱,但是multisim仿真出来是这样))

以上

如果你有发现错误,或者感到无法理解的地方,欢迎(务必)私信或评论交流


如果你感觉这篇专栏对你有所帮助的话,可以点一个赞嘛(>﹏<)


感谢


(点赞或者评论可以留下浏览记录,后续发现错误修改后可以站内私信你说明之前哪写错了)


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六):集成运放比较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