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方冬日随笔(四)

2021-01-11 00:58 作者:壹介愚人  | 我要投稿

我一直蛮喜欢听相声的。

高考那两天,反倒是最复习不下去的两天。那时候该看的早就看完了,能记得早记住了,记不住的抱佛脚也没用。于是就进入了空洞的状态。可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于是听相声就成了填补考试间缝隙的良药。

那两天听的是郭德纲老师的相声,具体哪些段子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每逢到可笑处就开始笑,也不顾周围是如何的。现在估计,看我笑的路人颇有可能觉得我脑子不太正常。

后来上了大学,远赴香港,几乎是纵跨整个中国大陆。第一次独自离家,思乡的情绪总是比较重的。

说来也怪,真正开始想着去了解家乡,也是从离开家乡独自在外开始的。五湖四海初次相见的年轻人,闲聊起来,能打开话题的永远是高考和家乡。于是健谈者在问到我家有什么值得一去或者值得一吃的东西的时候,我才发现能说的,全都是在网上偶尔瞥见的别人写的家乡风景美食。至于说自己的独到见解,亲身体验,可以说少之又少。甚至能从别人嘴里听到自己从未听过的家乡事物。

这种文化飘零的感觉太过难受,那时候才发现自己对家乡的了解,确实不够深入。熟悉的陌生感,莫过于此。也是那段时间,身处香港的我开始寻找自己的文化认同和自我认同感。

想从食物处找起,香港被人们赞誉为美食之城,可以说这里汇集了基本所有地方的菜式。香港本地茶餐厅、早茶,越南地区美食,泰国餐厅,西餐厅,日料店,川渝地区的美食,台湾美食...基本能想到的都能在这里找到。可唯独找不到北方菜式(至少在我有限的经验内,我只找到过饺子馆儿,唯一和北方沾边儿的元素还只是“用山东白菜包成的饺子”)。于是只能另寻他处。

那便从语言处只能从语言找起了。香港本地人基本都是讲粤语,当然也有人讲闽南话和潮汕方言。总的来说讲普通话的极少,而北方人讲话的那种腔调、味道,即便在香港内地生群体都很难找到,更别指望在香港这个少数族裔大杂烩的地方找到了。

思来想去,从语言里找还是能找到的。那就是北方特有的语言节目:相声。

于是,相声便成了我寻找的文化第一根。




北方冬日随笔(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