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怎么实操?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非常简单的公式,你就把你要总结的事情画一个更大的一概点就行了。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学英语的音标cat这个单词,老师教你这里的字母A要发梅花音,那这个知识点能总结出什么呢?
我们先描述一下这个现象,字母A在cat这个单词发,然后我们就开始换概念,看这个单词换一个更大的概念,比如换成所有单词,那这句话就变成了字母A在所有单词里发梅花音,瞬间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总结,但这个总结肯定是不对的,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字母可都不发梅花音,比如ask name date等等,那就说明我们这个概念一下子放的太大了,太宽泛了,得收一下。
那我们就想,除了还有那些单词里的A是发音,比如hat map dad pad mac,诶,好像都是三个字母的单词,而且首尾都是辅音字母,中间夹了一个元音A,那这句话是不是就可以改成字母A在所有三个字母,而且收尾是辅音字母的单词发梅花音,你看这不就总结出一个规律了吗?
那除了这些单词呢,像happy badminton也都是发梅花音,所以这个概念还可以再放大一点,语言学家已经把我们总结出来了,字母A在所有闭音节这里都把艾。刚才的总结过程其实就是把cat这个单词最终换成闭音节这个更大的概念。
我重新梳理一下刚才的总结过程,第一步,先精确的描述一个事件,比如字母A在cat这个单词发梅花音。第二步,把里面的词
换一个更大的概念,比如cat换成【所有】单词。第三步,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调整一下概念的大小范围,如果有些例子不成立,我们就缩小概念,那如果这个概念之外还有别的例子也符合,就是需要我们放大概念。
所以总结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放大概念的东西。但有时候找一个对应的概念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不过有些小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更快更准的找到对应的概念。
第一个方法,找案例。
遇到一些特别的案例,就想问一下还有别的案例吗?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比如遇到cat发梅花音,我立马就想,还有别的单词里的字母可也发阿零吗?一个例子不够,就多找几个例子,那你找的例子越多,其中的规律也就越容易自己蹦出来。
第二个方法,找特征。
有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很多例子,但好像还没有一个对应的概念,恰好可以涵盖这些例子。比如说我喜欢吃冰淇淋,喜欢吃蛋糕,喜欢吃西瓜,但好像没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恰好可以包含这三件事情。那怎么找一个更大的概念?
就找他们共同的局部特征,他们都是甜的,然后就可以总结成我喜欢吃甜的东西。每个事物呢,都可以用很多特征来描述,想要概率变大,我们限定的特征减少就可以了。
科学研究里的控制变量也是一样的思路,吃肉容易长胖,吃蛋糕也容易长胖,喝奶茶也容易长胖。那到底是什么食物容易长胖呢?那我们就去找这些食物里的哪一个特征导致他容易长胖。我现在知道是糖或者脂肪热量高,甚至还发明了一个新的概念热量来总结他们。
第三个方法,找反例。
当你自己没有思路的时候,或者想要你的总结更加严谨,更加可靠,也可以反着来找一些反例。
比如刚才我说我喜欢吃甜的,然后我就想哪些东西我不喜欢吃呢?比如橘子、苦瓜、甜的奶茶、酸味的冰淇淋,这些东西不甜,我好像就真的不喜欢吃了,那就更加验证了我喜欢吃甜的东西,这是结论。
所以大家一直说不清楚的总结其实就这么简单,就是一个概念放大的游戏,而在这个游戏里的规则其实非常自由,一句话的主谓宾定状补都可以换成更大的概念。
比如你是个产品经理,这周做了一个新的按钮,方便小学生可以直接点击登录上网课,这种话就可以总结成挖掘用户需求,降低交互成本。
小学生换成的用户少,上网课换成需求,点击患者更大的概念,交互方便换成降低成本,那有人可能觉得这就是说空话,完全不是。
换一个更大的概念可以拓宽你的思维和认知。如果你只是关注到增加一个点击的按钮,那你就放弃了其他操作方式的可能性。当你用交互代替了点击就到底你自己在更高的维度去观察你自己做的事情,会推着你自己去想。除了用按钮,还可以用别的方式进行操作吗?是不是可以用手势,是不是可以用语音,是用动作,比如摇一摇?归纳总结呢,可以帮助你跳出个别案例的局限,打开思路,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一旦你打开了思路,就会发现一件事情有无数种作态方式。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视频记录生活,这个线象可以总结成什么呢?它可以总结成普通人,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历史,就是把史书跟视频归纳到一个概念--历史里,他还可以总结成一种新的媒介,正在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这是把视频、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媒介总结在一起,那他也可以写成人类天生具有表达自我的欲望,只是把发视频跟说话、写字总结在一个大的概念里--表达自我。
所以一件事情怎么总结,就看你把它跟哪些事物归为一类,用什么概念来概括。所以总结并不是什么很复杂的思维方式,它其实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