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管理|传统vs.现代,术语管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1) 不便记录术语动态属性及使用状态,如设置为未审核、审核通过、作废、锁定等状态;2) 不便记录元数据,如条目日期、用户、修改日期等;3) 不便添加术语图像、书目、上下文信息等;4) 不便按特定标准(如主题字段、语言对、领域)导出术语数据;5) 不便添加从一个术语到另一个术语的交叉引用;6) 不便定义访问特定术语数据的阅读和/或写入权限;7) 不便进行检索、修改和更新;8) 不便进行多人协作和共享等。
项目流程
大型国际化企业通常比较重视术语管理,在项目立项或产品开发早期阶段已经开始考虑术语的一致性问题,确保术语管理尽早集成到文档和交付产品的流程中,从而消除写作、设计和翻译之间的障碍。SAP和微软公司在术语管理方面的经验值得语言服务产业界借鉴。SAP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语言资产管理战略,组建了包括术语专家、行业专家在内的术语管理团队,开发了专有的术语管理流程和系统。2013年对外发布了网络版的术语管理系统(SAPterm),方便其客户、合作伙伴、语言服务商和外部用户访问。SAPterm收录超过400万条术语,其中15万术语被翻译成42种语言,而且术语数据库会及时更新。微软的语言卓越部门(The Microsoft Language Excellence Group)专门维护一个多语言的、以概念为导向的术语数据库,其使命是为所有需要微软术语的利益各方(包括本地化合作伙伴和任何从事语言专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资料。微软语言卓越部门和微软的其他各个部门密切合作,确保能及时准确地为用户提供100多种语言的术语资料。SAP和微软都创建了术语社区(Terminology Community),让用户积极反馈并讨论术语管理相关的问题。
现代化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决定了必须要用先进的术语管理系统。术语管理系统能帮助译员完成术语相关的各种任务,确保术语使用的一致性,提高翻译工作效率。根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要求,国际上很多翻译技术提供商开发了越来越多的术语管理系统,国外常见的系统如Acrolinx IQ Terminology Manager、Any Lexic、Bee Text Term、CATS、Concordance、cross Term、Heartsome Dictionary Editor、Logi Term、q Term、SDL Multi Term、SDLX Phrase Finder、STAR Term Star、T-Manager、Termi DOG、Terminology Extractor、Uni Term Pro、Xerox Term Finder等。国内的东方雅信、传神、朗瑞、雪人、语智云帆等语言服务或语言技术企业也开发了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术语管理系统或模块。总的看来,当前的术语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1) 可以同国际术语标准对接(MARTIF、OLIF、TBX、ISO 704/12620/16642/30042等);2) 可以自定义多样化的术语结构,添加包括多媒体等多种术语字段信息;3) 可以存储大规模术语条目,响应速度快;4) 可以主动识别术语,自定义过滤器,多种检索模式;5) 可以支持多语种项目的术语管理;6) 可以分权限管理,支持多用户(项目经理、内外部翻译、审校等)同时访问,实时共享;7) 可以根据用户习惯灵活调整界面,互操作性强;8) 可以兼容第三方系统(写作系统、内容管理、辅助翻译、拼写检查、质量检查系统等)。
3 结语
特别说明: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
- END -
编辑:刘玉锦
审核:曹达钦 廖艳梅 黄誉源
关注VX公众号“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语言服务行业”,了解更多语言服务行业与翻译技术相关的资讯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