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罗翔老师经典文字版-金句语录总结

2021-01-05 11:21 作者:英语卡卡西  | 我要投稿

在腾讯新闻《十三邀》节目中,许知远问罗翔:你觉得你为什么会火?


他回答:可能是,在一个特殊的时候,民众内心对公平和正义的期待,在我的这些小视频中,得到了很好的回响。


小视频里的罗翔,机智幽默,自带一股侠气,难怪被很多网友奉为:正道之光。


而在腾讯新闻《十三邀》中,罗翔露出了儒雅、谦卑、自省的一面。


他觉得,火不是因为他这个人,他只是充当一个载体,把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传递了出来,人们真正喜欢的,还是那些价值。


他说:这是个舞台,让你去做好它赋予你的,你想做的事情。有一天,别人说够了,下去,那你下去就好了…


还有人说,因为罗翔,大家对法律产生了兴趣。


他却不同意:我从来没有这种幻觉。人能影响的人,其实很少很少,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那只是片刻的感动,最后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


你能真正影响的人,一定是你愿意在他身上投入大量时间的,跟你有真正接触的。


坐拥千万粉丝,依然保持对自我的清醒认知,时刻警惕流量带来的虚荣,这太难得了!


这份清醒,来自读书,更来自不断地反思。


和许知远逛书店,安利好书


罗翔走上讲台,其实有点意外。


小时候他说话结巴,常常被同学嘲笑,内心有些自卑。后来到北京读大学,因为带有浓重的口音,同学说他讲话没人听得懂。


但在读研期间,为了养活自己,罗翔竟然开始讲自考课程了。


怎么克服结巴、紧张,普通话不过关?


罗翔的办法是,写逐字稿,就是课上要讲什么,先一字不差地写下来,照着念。


时间长了,话说溜了,他又开始琢磨,怎么让课堂效果更好。



罗翔的努力,让他很快就获得了学校“本科生最喜爱的十大教师”称号,前途一片光明。


但他却突然,不快乐了…


他说: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当时内心有冲突,你教的东西你做不到,是在骗人,也是在自我欺骗和麻醉,就感觉很虚无。


许知远问:那次危机怎么应对过去的?


他说:行动在言语之前多一步,我觉得就可以摆脱这种虚伪的自我控诉。


换句话说,你先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才有资格教别人。


学术训练,加上人生阅历增加,逐渐把他从狂妄的年轻人,改造为一个温柔宽容的中年人。


他懂得了人的局限性: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你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你的阅读是有限的,承认你整个人就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当你这样来想,你就会慢慢地有一种反思。


他也更懂得世界的复杂,人性的幽暗。


他说: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张三。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会时常警惕自身,才不会陷入自以为是,才不会苛责他人…


他进一步阐释:道德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他律。


有一种道德主义,叫做道德完美主义,你得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人一般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导致虚伪…


看这一期《十三邀》,不少观众觉得“烧脑”,“感觉自己像个文盲”…


不仅是因为,许知远和罗翔讨论的那些上世纪90年代的启蒙书籍,对普通观众来说,非常陌生…


更多的是,节目常常会出现,让人需要按下暂停键细品的金句。


这些金句背后,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灵魂,尽管罗翔自己说:我现在是现实主义。


他不讳言他的胆怯。


他说:我觉得勇敢是一个更高级的词汇,因为我自己不够勇敢,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


他不知道自己在未来某个需要他勇敢的时刻,能不能像想象中那么强大。


但你分明看得到,他已经在摇旗呐喊。


在我看来,不是只有冒死奔赴前线,奋勇抵抗强权才叫勇敢,春风细雨般耐心地普法,帮大众理清思路,更为理性地看待种种社会事件,同样是一种勇敢,功德无量。



我们都知道,中国老百姓的法治观念还不强。


很多时候,民众怀有非常朴素的正义感。


罗翔深深地理解这种情感,他告诫法律人,不要学了法律就看不起老百姓,民众的良心是一种常识,法律不能超过社会常识的限制。


但同时,他也一再发声,要追求程序正义。


他说:民众很多时候希望撇开程序,追求他心目中的一种正义,而这种正义,反而会导致一种非正义…我们法律追求程序正义,在程序中,我们才能达到一种可见的正义,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有瑕疵的正义。


他更大胆地提出:公权,只要法律没有授权的,就是禁止的,私权,只要法律没有被禁止的,就是被允许的。这是急需普及的法治观念。


这句话,不是他第一次提及了。


正如罗翔所说:


我们无法追求到绝对的美,但你不能推导出,这个世界上没有美,人类追求美德就是一种伪善。


我们画不出那个完美的圆,但它是存在的。



《十三邀》采访罗翔金句语录总结


《历史主义贫困论》,《通往奴役之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权利而斗争》《爱与公正》,《近距离看美国》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一些标语性的思维?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太复杂了,有些人就选择一些简单的方式,但复杂一定是存在的。就像画不出圆,并代表圆就不存在,


道德完美主义容易导致虚伪


看西游记,发现孙悟空后期越来越弱,原来孙悟空是变成熟了,遇到事先找人,(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往往是善良的愿望,把人们带入地狱


人类不可能计划出一切东西,只能尊重这种自发自生的秩序


法家的基本理念认为刑罚就是一种威吓的工具,杀鸡给猴看


《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这种刑罚观的后果就是弦会崩断,如果崩断了,整个体系就崩塌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最重要的是当你成为拥有权力的人的时候,你愿不愿意接受法治的约束


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承认自己是有限的,承认自己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自己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自己的阅读是有限的,承认整个人就生活在偏见之中,你的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的过程中。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鸿沟。


人不能单单成为技术主义者,要知道技术主义背后的价值,要对技术主义保持一定的警惕。


知识分子,像苏格拉底说的一样,要做城邦中的牛虻,法律人其实是双向牛虻,首先是城邦中的牛虻,我们要对权力保持警惕,另一方面我们是民众身上的牛虻,我们要提醒他们激情是有界限的,激情也要在法治的界限之中。


人要接受事与愿违,我们太有限了,我们只能做自认为对的事情,然后接受它的事与愿违。


德拉斐神谕:“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妄立誓则祸近”。


雅典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唯一的智慧是是否定性的智慧,承认自己的无知。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没有看待方式。——许知远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罗翔老师经典文字版-金句语录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