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哲学·精神分析】何为无意识(上):无意识不是意识的背景

﹎﹎﹎﹎﹎﹎﹎﹎﹎﹎﹎﹎﹎﹎﹎﹎﹎﹎﹎﹎﹎﹎﹎﹎﹎﹎﹎﹎﹎﹎﹎﹎﹎﹎﹎
❤️❤️❤️
误解无意识:
误解1.把无意识看成某种背景大全,某个整体性背景,认为意识是无意识较为清醒主动一部分,无意识不是潜意识→对应知识分子的自恋。
认为意识只能把握意识 背景性大全是无法很难把握→冰山比喻
●无意识:符号学自动机简单的功能→death drive ,围绕过去欲望(婴儿时期受到压抑的过去)不停转,非时间性非因果性,只有符号在换来换去换来换去,没有任何生存情景上的考虑,因而是【超越现实原则的自动机】可以产生时间体验和意识的。没有办法成为整体背景 是无时间性的生活时间是不共享的,不可能整合到一个框架。
意识时间性:无意识时间性生成的,回溯性概念,通过拓扑学结构。意识是无意识的症状。
●当下时间体验:无意识到自我循环运动被当下的他者所干扰打破了,然后立刻当下化时间化显现为症状。(我解决不了啦,意识你快来给他整合到符号系统去!)要打破首先必须要一个符号学阉割操作→超我,某种语言的暴力,单调的循环的not丰沛的力量(人比电脑更电脑无意识在空转)对于语言的顺序打乱不影响理解也是如此,符号在不停地位移换位置。
(一堆的词概念等等符号在不同的换换换,汉语就很容易换,我能体验到这种感受)
知性分解和先验综合+在一起。
动物没有无意识,只有人有无意识,人独有的脑神经系统围绕着很无聊的东西转,笑话有意思也是因为笑话在空转,无意识喜欢空转。(谐音梗,回kou)
无意识得了病,遭遇了语言,语言是具有主体间性的实践活动。(如果只有一个人是没法进入语言的,没法完全闭合,符号学没法阉割他,会捕获一些神经冲动,听觉的语词的感觉的光线的人特别喜欢这种空转,具有创造力)
符号学必须要短路来打破这种空转,a=a的最小差异:实际上不是最小差异是被符号系统把握到最小差异。a是一个复杂的音素:弱-强-弱-无的音素不停变化,符号系统会强行设定不能分了,通过语言来设立同一性的最小单元,作为能够交流场域,把复杂音素简单化,算迂回了这个最小差异就是意义的基本载体。某物本身就是某物的自指设(事物直接存在和自指射的存在)获得二分符号体系:直接的事物刺激和符号学中介的差异)就可以让时间产生
《何为时间》
无意识到非时间性诞生同一种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向他者敞开/向未来敞开,需要符号学短路,符号学阉割需要无意识向未来敞开,(不像未来敞开是活在梦里的,不向未来敞开没有当下性)敞开后才能有当下过去的二分,不然会沉浸在永恒轮回里
误解2.把无意识看作本能,→id本我,原始残暴混乱之源丛林的感觉→知识分子的恐慌(乌合之众,集体无意识,底层暴民,投射到收入和教育更差的人)
﹎﹎﹎﹎﹎﹎﹎﹎﹎﹎﹎﹎﹎﹎﹎﹎﹎﹎﹎﹎﹎﹎﹎﹎﹎﹎﹎﹎﹎﹎﹎﹎﹎﹎﹎
❤️❤️❤️
如果没有很好的把握到无意识的概念,会导致一些对精神分析的庸俗理解:庸俗的心理学(成功学/鸡血)/精神分析(鸡汤)/社会批判(鸡鸣)
主要有两种误解:一.将无意识把握成潜意识(某种背景丶整体大全的秩序)二.将无意识把握成本能并将这种本能看成是一种原始的残暴的混乱的力量。这在一些庸俗的心理学从业者十分常见,他们会认为意识是无意识的那个较为清醒主动的一部分并且认为意识只能把握意识而无法/难以把握那个背景性的大权(无意识)类似“冰山比喻”(意识是冒出的那一点点可把握的东西),前者对应于一种知识分子的自恋(认为知识能够解开潜意识的迷),后者则对应于知识分子的恐惧(“乌合之众”“集体无意识”“底层暴民”恐惧底层的一种混乱的力量破坏他们“体面”的生活)
无意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功能:死亡驱力 (Death drive),死亡驱力/无意识没有任何生存情境上的考虑并且它会围绕一些过去所压抑的欲望不停的空转(超越了现实原则的丶永恒的自我循环运动,“符号学自动机”)它的无时间性/无框架(无法整并到一个主体和共同体共同享有的叙事框架/生活的时间中)使它无法成为一个整全的背景性秩序。或者说它的这种无时间性实际上是对于我们生存的这种线性时间性的扰乱,又或者反过来说意识的时间性是由无意识(通过一种拓扑学结构)所产生的:即当无意识在进行这种无聊的自循环运动时,它会将那种被压抑的欲望压抑在过去(作为一种久远记忆储存下来,然后你会遗忘它),但是当现实当中有一个东西将循环打破(被他者/外物所干扰)时它便会立刻形成意识的当下化/时间化(通常也会形成一些当下的症状:嘴巴打结丶做梦...)。这种打破循环的符号学阉割的操作,常常以超我/语言的暴力来实现。
无意识在弗洛伊德那里也是一种自我循环的同时性的符号学的运动。这里的同时性其实就是它的无时间性(在无意识那里只有那些符号的无意义的组合分解的运动,比如:“就我举个例子”这句话,在无意识那里就会不停有一堆无聊的变体出来“我例个举子”“子例个我举”.....这种符号顺序的打乱并不会影响我们理解文本,原因就在于在无意识中就已经在不停的做这种符号调序的运动而同时他们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在无意识这里的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知性分解与康德上的先验综合在不停地起作用)
“意识是无意识的症状”无意识得了一个病,这个病就是外部的(具有主体间性的)语言,即无意识这个空转的系统遭遇了主体间性的语言所主导的(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意义上符号学不仅要支配一个空转,它还要用一种短路/迂回:A=A的一种A同自身的最小差异(实则它不是最小的,而是被符号系统的介入而界定的,A作为一个复杂的音素它里面有很多的变化/可以不断再分“ei...ai..ei..yi..e..”而语言在这里就是阻止了这种再分“停!不能再分了!”将这种复杂的音素简单化以获得一个同一性的最小单元/最小差异作为意义的最小载体,通过这个最小差异我们可以延宕出两个层面:直接事物的存在与符号学中介的存在,这个二分的符号体系就会进一步产生意识/时间性)来打破这种空转,这种打破对于建构一个有意义的能够交流的场域是非常重要的(自闭症患者的不会说话也在于他没有接受语言阉割的无意识在不停的空转)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从无意识的这种不停循环的非时间性当中涌现出时间性/意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向他者敞开/向未来敞开的过程(并且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梦与醒的区分,才能生成出当下性并回溯性地获得一个当下与过去的二分,否则你会永远活在过去/一种永恒轮回当中)
﹎﹎﹎﹎﹎﹎﹎﹎﹎﹎﹎﹎﹎﹎﹎﹎﹎﹎﹎﹎﹎﹎﹎﹎﹎﹎﹎﹎﹎﹎﹎﹎﹎﹎﹎
❤️❤️❤️
本篇所指的无意识应该是拉康语境下的无意识,而非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他认为无意识处于意识阈限之下,是一种不被自我觉知的、自动化的、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其过程本身是「永恒的」,因此,当它受到感受性因素扰乱时,它就会作为某种缺口或断裂(梦境、口误、心理疾患)表现出来;又由于它不按时间顺序排列,时间观念不能应用于它,时间不会以任何方式改变它,因此,当它受到具有主体间性的符号学阉割时——语言把复杂音素简单化,强行获得了一个同一性的最小单元,创造出最小差异,让其成为意义的最小载体, 建构了一个有意义的、能够交流的场域——通过对直接事物的刺激和符号学中介的二分引入了时间性,也就是海德格尔的「抛掷」:作为主体,我们在物理上处于时间和空间之中,但是我们却继而把自己「抛掷」在未来之中,人类的意识不再是一个由思维与形象所组成的内部世界,而是一个向外持续抛掷的过程,或是他所言的「外在的绽出」。
但是与克里斯蒂娃、拉康、齐泽克不同的是:
他认为无意识不是革命地回溯性地发现和改变过去,他不把无意识把握为一种视差、一种拓扑学的、空间化的结构(there is no time),把握成单调的永恒(there is eternality),也不把它简单地理解为符号系统在面临主体性创造时用内在痛苦和恐惧对其自由的阻击,而是认为「无意识是有序的,具有新奇的创造力,在其割舍掉复杂性后,主体在世界之夜以各种方式游戏化地预演未来,同时通过符号系统回溯性地建构出创伤、痛苦、羞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