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界的各方 医圣

2023-03-20 14:20 作者:qdlf888  | 我要投稿

      汉有张仲景, 世称为医之圣。原因是其深明《素》《难》, 兼晓气运。

   清初的著名学者浦起龙在《史通通释》中亦言:

   仲景, 遍检《三国》裴注, 绝无其人。刘意岂谓张仲景耶?皇甫谧《释劝》“华佗存精于独识, 仲景垂妙于定方”。盖仲景医圣, 与陀齐名。《隋志》方书亦二人连载, 并注汉人, 汉末魏初也。而陈寿止传华佗, 不及仲景。知几特举出之, 理或然耶?

   在这一波的圣化运动中, 众多医家在加封其名号时, 与此前在以儒相比附的意义称其为亚圣或大圣不同, 侧重于突出其在医界中的地位。而与此相伴随的是仲景在医界独尊地位逐步确立。这时人们在评论仲景时, 也不再局限于伤寒学, 而是认为就整个医界来说, 他也具有无比崇高甚至独尊的地位。如李 指出:

   独有汉长沙太守张仲景者, 揣本求源, 探微赜隐, 取其大小奇偶之制, 定君臣佐使之法而作医方, 表里虚实, 真千载不传之秘, 乃大贤亚圣之资, 有继往开来之功也。

   姚永济在万历二十五年 (1597 年) 为《考证病源》作序时, 亦称:

   由此观之, 扁鹊之术通于神, 仲景之术入于圣, 世难其人, 自昔记之矣。

   同时对过去一些将张仲景与其他医家相提并论以及对其的批评也不再认同, 甚至难以忍受。如明中后期的著名医学家孙一奎言:

   宗厚, 丹溪高弟也, 不效丹溪, 而效仲景, 以仲景医之亚圣, 非丹溪可企及者, 效仲景, 或亦取法乎上之意云。后世慎毋轻议长沙也。

   清初胡钰在参校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时, 对书中的说法就深不以为然:

   王叔和、朱肱乌可与仲景同列, 若云仲景不师《内经》, 试观《伤寒》《金匮》二书, 不本《灵》《素》之旨, 宁有如是精深之论乎?

   胡钰并进一步怀疑这一序言是不是后人伪作。同时, 清人对明前期之人将张仲景和刘完素等人并列为四家, 也深为不满, 如乾隆年间著名医家徐大椿批评说:

   医道之晦久矣。明人有四大家之说, 指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四人, 谓为千古医宗。此真无知妄谈也。夫仲景先生, 乃千古集大成之圣人, 犹儒宗之孔子。河间、东垣, 乃一偏之学;丹溪不过斟酌诸家之言, 而调停去取, 以开学者便易之门。此乃世俗之所谓名医也。三子之于仲景, 未能望见万一, 乃跻而与之并称, 岂非绝倒?

   “夫仲景先生, 乃千古集大成之圣人, 犹儒宗之孔子。”从徐大椿这样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医的表述中, 已不难看到, 张仲景在医界独尊的圣人地位已经无可撼动。

   由于张仲景的圣化是历代医者在传抄历史上的医生传记以及讨论医学和医史的相关问题的过程逐步完成, 并无任何官方正式封典, 故而有关圣的说法其实并不明确仅指仲景, 如果说刘完素在比附儒宗的意义上称仲景亚圣, 还无所谓说元圣为谁的话, 李濂在称仲景为亚圣后, 接着引用皇甫谧的话, “伊尹以元圣之才”, 那么明显说伊尹乃是真正的医圣。而后, 尽管人们进一步冠仲景以“医圣”之名, 但在清初以前, 在医书中也不时称别人为医圣, 比如, 李 在《医学入门》称仲景为医圣, 同时也称唐代的韦讯为“医中之圣”。

    徐春圃在称仲景为医圣的同时, 又称秦越人为“亚圣”。

   晚明王肯堂则称宋代的钱乙为“小方脉之祖, 医中之圣”。

   稍后张凤逵在医者列传中, 既说仲景“后世称为医圣”, 也称李杲“当时称为医圣”。 

  明末清初的萧京, 则称明代的名医薛己“一代医圣, 千载宗工”。 

      此外, 对仲景的称呼“医圣”和“亚圣”, 也并不统一, 人们也使用时往往比较随意, 如李 在传记中称其为医圣, 在后面的论述中, 又言其为“亚圣”。

       而不同人之间的使用, 更不一致, 像清初的著名医家喻昌, 仍称其为“亚圣”。

     清初以后, 则较少看到称别人为医圣, 但对仲景称呼混用的情况仍然存在, 就是到了近代民国, 也仍然如此, 如 1935 年中央国医馆第二届全国医药界代表大会所做的有关“募捐重修南阳医圣祠”的提案中, 也仍出现亚圣的提法:

   窃以表彰先哲, 增国际之光荣, 报德追功, 见民风之敦厚, 我国医药学术创始于神农, 发明于黄帝, 三代及汉渐臻完备, 至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而集其大成, 尚论者推为方书之鼻祖, 医宗之亚圣, 历代医家莫不奉为圭臬。教泽久被东瀛, 仁术渐及西欧, 不仅为我国千有七百余年民族疾病所托命, 亦现代国际医药学术莫大之光荣。


中医界的各方 医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