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
赤峰风情 火锅 食用火锅,历史悠久。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一书中就有了用火锅涮兔肉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数次南巡,喜欢饮酒赋诗涮火锅。各地官员为讨皇上欢心,无不为之争做各种风味的火锅。嘉庆元年,宫中大摆“千叟宴”,皇帝和老臣们同席欢饮,所用火锅多达数百,可谓历史上罕见的火锅盛宴。“老佛爷”西太后每年过生日也举行“热气腾腾”的火锅宴会。 火锅传入塞外,多半经王公从皇宫传来。建国前,赤峰火锅比较少,均是铜匠手工打制的。打一个铜火锅,要锤打二万余次。焊活最难,弄不好就会烧化。现在,民族用品厂已采用机械方法批量生产。 火锅吃法,有涮火锅与装火锅两种。以京华东来顺为代表的回族涮羊肉为著名,朝鲜族以神仙炉见卓;汉族、满族的酸菜白肉火锅独具北国特色,喀喇沁一带蒙古族,则并八样菜,代替八大碗,为第二道菜成席。冬日,特别是春节期间,用火锅待客,别有一番乐趣。所用的原料和调料,因地因人有所不同。赤峰地区受蒙古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最讲究涮羊肉。所用的羊肉,最理想的是“抹裆”,纯肉瓜。做法是,首先把肉切成薄薄的片儿,一盘一盘码在盘中。把烫过洗净控干的细粉丝和切得细细的酸菜分别装在盘里,摆在餐桌上待用。其次,备好调料。将虾油,辣椒油(或自己用素油炸的干辣椒面儿)、芝麻酱、韭菜花酱(俗名韭花,农家一般都自己做一坛准备过冬用)、酱豆腐汤、蒜泥、鲜姜末、葱花、酱油等分别盛在小碗里,摆在餐桌上供客人自选。火锅里的汤,一般为鸡汤、煮骨汤。待汤滚开之后,将燃着火的火锅端放在餐桌中间。加入芥末、海米、味素、精盐等,就可以各自动手用筷子夹肉片涮着吃。 火锅用料之多,调料之全,器皿之美,使餐桌形成一幅色彩艳丽的图案。且自始至终热热乎乎,对饮酒会客很相宜。 (高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