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B/边狱巴士】以实玛利考据
图标
以实玛利的图标分为三部分:中间类似罗盘的图案,下方的丝带以及周边橙色的装饰。 中间部分的设计融合了罗盘和舵盘,这二者都是航海中常用的工具。中间构造同时还参考了晨星和南十字星。晨星即为金星,是北半球天气恶劣以及夜晚时判断大致方向的星;十字星则是南半球判断正南方向的星。
原型
以实玛利出自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白鲸》。 《白鲸》主要讲述了捕鲸船“裴廊德”号船长亚哈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凶残聪明的白鲸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因此他满怀复仇之念,一心想追捕这条白鲸,竟至失去理性,变成一个独断独行的偏执症狂。他的船几乎兜遍了全世界经历辗转,终于与莫比·迪克遭遇。经过三天追踪,他用鱼叉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亚哈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掉入海中。全船人落海,只有水手以实玛利一人得救。 当然,根据目前的剧情来看,以实玛利的形象可能还杂合了原著中的亚哈船长。
名字
以实玛利取自《圣经》中人名,关于以实玛利的故事见于创世纪第16-21章,记载夏甲是属于撒拉的埃及女仆,由于撒拉不孕,她将夏甲送给丈夫亚伯拉罕作妾,生育了一个儿子,起名叫以实玛利,就是“ 神听见”的意思,意为耶和华听见了你的苦情(也有说法认为其意思为“被遗弃的人”)。然而后来以实玛利和他的母亲夏甲却被赶走,梅尔维尔也用这个名字暗示了自己在现实中遭遇社会的不公平待遇。
武器
从立绘来看,以实玛利的武器为页锤(Flange),在中世纪的骑士阶级很受欢迎,这个武器的优势在于它生产成本低而且不需要开刃。同时由于是钝器,它在攻击时可以很好的突破厚重铠甲的防御。当然,页锤更常见的形式是权杖(Mace)。当然,在中世纪,拥有权杖的都是具有极高社会地位或很富有的人。
性格
在原著中,以实玛利在上船之后的故事中并用没有太多笔墨叙述,因此这里我们着重来看玛玛和亚哈性格的共性。 亚哈在原著中为了替自己报仇,把其他船东的利益放在脑后,并且无视船员的生死而一意孤行。他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对船员进行了威逼利诱,导致了最后船毁人亡悲剧的发生。而在《圣经》中,亚哈也是一个反面角色,这也是梅尔维尔引用亚哈这个名字到《白鲸》中的原因。但同时梅尔维尔又赋予船长一些优良品质,通过与白鲸的追杀,显示出了亚哈船长坚强不屈、不向困难低头的优秀品质,并通过这个形象显现了上升时期美国民族朝气蓬勃的奋斗冒险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也形象地揭示了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的追求——寻求并表现一种理想和理想的人。
捕鲸业的兴衰
既然提到了《白鲸》,那么便不得不说一下贯穿全书的一件事——捕鲸。 严格来讲,捕鲸在史前时代就开始了,当时的北极地区的人民用石具捕鲸。1372年,被认为是第一个开始商业捕鲸的欧洲人巴斯克和他的捕鲸船开始了航行,17世纪时荷兰人和英格兰人均组成了庞大的捕鲸船队,随后捕鲸业便稳步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些海洋中的巨大生物却被逼到了灭绝的边缘。 19世纪末,捕鲸业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而衰落,石油工业占有了照明剂和润滑剂的市场。与此同时,为保护濒临灭绝的鲸类资源, 有关国家曾于1931年在日内瓦签署了捕鲸条约,但直至1937年才达成基本协定。1946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捕鲸会议,由15国政府签署了国际捕鲸公约,1948年7月条约生效。就这样,商业捕鲸走向了自己的末路…吗? 2019年6月30日,日本政府正式从国际捕鲸委员会退出,并从7月1日起恢复商业捕鲸。日本将在领海和专属经济海域重启时隔31年的商业捕鲸活动。
尾声
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样,《白鲸》体现了西方“人必胜天”的理念。这对于坚持“万物共生”的我们有点陌生,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些作品蕴含了对人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