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业界的幕后黑手——制作委员会的构成

为何偶像横行、异世界成风、过气IP不如狗、杂鱼IP就是狗、你眼中的所谓优秀动画一文不值,今天我们不谈作品,我们来聊一聊支撑着动画业界的“幕后黑手”——“制作委员会”制度。

制作委员会制度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最早或应用于电影行业。电视动画方面第一个引入制作委员会制度的作品是于1992年播出的《无责任舰长泰勒》。真正论及制作委员会制度的发扬光大,还得说到1995年的《EVA》。《EVA》的大爆让制作委员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赚了一大笔,也由此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商通过组成制作委员会来投资制作动画。
我们每季度都会发布一个专栏,介绍当季基本上所有动画作品的制作委员会构成。这里就拿2020年1月番的专栏CV4401562来作为讲解参考。
制作委员会的构成说白了就是从动画制作上游到下游所有利益相关公司,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台(TBS、Tokyo MX、TV Tokyo)、出版社(角川、讲谈社、芳文社)、企划公司(Aniplex、武士道、Genco)、广告代理商(电通、博报堂、旭通第企)、唱片公司(King Records、lantis、Flying Dog)、碟片制作及发行公司(日本华纳兄弟、NBC环球、东宝)、网络放送代理商及平台(杰外、bilibili、Crunchyroll)、周边生产商(万代、Good Smile Company)、动画制作公司(动画工房、Lerche、SILVER LINK)等。在op里面的企划一栏挂了一排人名,这些人名基本上都是投资方的出资代表,其排列顺序也是严格按照出资多少来排的。
这里用《虚构推理》来教各位如何看制委会。根据片头出现的人名,我们可以了解到该作制委会顺位依次是企划公司、欧美网络放送平台、唱片公司、原作方、电视台、周边店、本土网络放送平台、零售商、发行商,其中企划公司NAS出资最多,为企划主导方。学会了这招,你就知道动画缺经费、缺工期的锅扣到谁头上了。

认制委会构成方面还有一点,有一些动画会在op最后的制作委员会大字下标注制委会中的干事公司,这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如果没有表的话,就只能对着开头的人名一个个的想对应的是那家公司了。所以说分析制委会需要很强的背功,以及信息检索能力,是比较辛苦的一件事,所以还不快快给每季度的专栏点个赞支持一下?
接下来介绍一下制作委员会的运行机制。投资方出资即代表愿意承担可能赔的一分都不剩的风险,同时,也会获得对应的“窗口权”和利益分成。利益分成自不必多说,这里主要讲一下窗口权。我们大可以把窗口权理解成为发行权,这里的发行权指动画制委会中的成员在各自的领域里利用投资的动画的相关内容进行商业盈利,包括但不限于直接行使权利、授权或权利转售。

这里举一个例子供各位理解,比如说很多动画委员会角川是排第一的,这样动画化带动原作的销量上涨收益,是不需要重新分给委员会其他成员的,也就是原作这一窗口被角川独占。其他委员会成员要想盈利,则需要从各自的对应窗口,比如周边、碟片、广告等等地方获得收益。另外,如果想要使用原作人物进行周边制作,也得交钱给角川,或者在成立委员会的时候就定好合同,出资以获得原作使用权。
例外的是,碟片收益虽然也是大部分归于负责发行碟片的公司(Aniplex、波丽佳音、东宝等等),但是仍会有一部分按出资比例分配到委员会其他公司手里。其他收益是否也会再分配需要根据合同确定,但碟片收益的再分配是毋庸置疑的。因而买碟是让制委会全体获利的最好方式。
这里插播一下全体获利的意义。一部动画并不是委员会所有成员都能赚钱,如果某成员赚不到钱,第二季他不想做了,那么即使其他方面收益好,只要他不同意,第二季也是不可能出来了。而且一旦他第一季进了委员会,第二季踢他走也是很难的,除非他是动画公司,动画公司随便踢的,呢嘻嘻。所以让每个委员会成员都赚钱是很重要的,因而购入碟片也是个体户最稳健的支持动画第二季的方式。如果不是想要第二季,而只是想要支持一下动画公司,可以去动画公司官网店铺购买物品,那个是动画公司独有窗口的盈利渠道。如果只是单纯的想支持动画,那购买任何相关产品都可以了。

制作委员会的初衷是引入更多难以担当独立制作投资的小型资本入场,它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新的资本的涌入促进了动画行业的又一次爆发,这点尤其体现在动画数量上。千禧年之后到21世纪10年代前,动画数量的稳步上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作委员会制度的推广。可以说,制作委员会制度是加速日本动画发展的推进器。
当然,现今动画行业除去制作委员会形式的募资方式,还存在独资和基金制两种形式。独资,顾名思义,一个公司出钱把制作费用包圆了,所有的收益与窗口权也都是一家公司的,比如说这季度的异世界四重奏第二季度就是角川一家把费用包圆。基金制则是各路投资方和散户把钱全部交给一个基金公司管理,由基金公司负责动画从企划、制作到后续运营的完整步骤。过了几年到结算期后会根据出资情况与收益情况向各路投资方和散户返回相应的收益金。据说那个企划的动画开头总会有大运摩托的TWIN ENGINE是基金制运作,不过这些消息并没有坐实。
这里有人就要问了,网飞算不算天天搞独资形式的网络放送平台呢?当然不是。网飞独资动画的方式是买断制。一般来说会有日方投资商先组成一个制委会和网飞谈内容和钱的问题,然后制作费由制作委员会按比例垫付。制委会最终获利形式是网飞买断海外放送权的收益和与海外放送不相关窗口的收益之和。因而网飞只不过是相当于拿了个播放权而不管其他收益,只不过钱多所以有话语权,实际只相当于一个冤大头,指望网飞拯救业界纯属搞笑。
最后再来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动画公司为什么赚不到大钱?说白了,就是动画公司很少进入制作委员会,或者进去了也不过是居于末位。在窗口权上,部门功能集中在动画制作上的动画公司难以利用能获得的窗口权进行盈利,所以更多地寄希望于分成。可是动画公司资金不如大资本方宽裕,出资比例低,即使赚了,能分到的也不是大饼。再加上出资比例低带来的缺少话语权,资本方压榨工期你也没有地方说理,因此才有了“制作委员会应该为动画人不赚钱背锅”。不过近年来,动画公司专属网店算是提供了一点收益方式,卖小周边、原画集等等,ufotable甚至还能开咖啡店,偷税……呃,总之现在比几年以前要好。

另外,也有其他跳出“末位怪圈”的解决方法,那自然是自己当家作主。例如Khara可以利用EVA这个IP和各方资本周旋,京都动画是从末端动画制作向源头内容创作打通全流程。
如果不能自己做主,那就只能认爸爸了,比如Aniplex就养了A-1(包括CloverWorks),ufotable,Troyca,Shaft四个儿子。小丑社、OLM等大厂则是长期向电视台低头舔鞋子,在播放权转售利润增多的现在,部分电视台开始替代碟片发行商的位置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动画公司也是采用认爹的方法,但是有些公司没有亲爹,会引发一系列无后盾问题,详情可以看我们讲JC的那期AV52035242。
制作委员会制度应时运而生,曾为陷于泥泞中的业界指出了一个延续性的发展之路。如今弊端乍现,有识之士与各路资本正积极的投身于改良制作委员会制度或者探索更符合日本动画业界的新制度。我们没必要对着制作委员会制度破口大骂,因为我们不能否认它对于业界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未来某天可能会有的改革到来之前,为业界存续尽可能的出一份力。
另外我们之后会出一个轻松有趣一点的视频版来讲解制委会制度,可能不会讲很详细,但是会结合更多具体事例,更好理解一些,也会提一些业界小八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文案:于党(科普墙)
监修:jack2002s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需要使用请直接转发本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