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来写书吧——《子不语》故事设定集
子不语怪力乱神。减一半打个哑谜《子不语》
定场诗: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有报,因果不空
大道三千,唯学是举
谦卑恭俭,自有福德
这个系列是一个随机更新系列。主干是东北出马仙文化。实则是讲人世间最底层的魑魅魍魉善恶因果。算是一个讲小故事渡人的系列。
它主要是一个开放的故事设定集。根据人生转世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些过程,瓶颈,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做的一个设定框架。能够满足特定功能诉求的,就可以不断的收集和充实其中。
之所以叫子不语,出于儒家经典: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虽然这些玩意存在,但是君子不会依靠和迷信这些东西来修习存身之本。
其实世间神怪很多,但它们大多数从更底的畜生道,饿鬼道来。在思想与觉悟上非常差。虽然有一些神通,但实际上做的还是鬼事。君子不依靠这些魑魅魍魉,但可以教化众生。
所以这个故事集在设定上,会涉及到很多神鬼有神通的能力的人遇到的事情。但又会从正道的角度来讨论,人与妖邪在同一个问题上为何有不同选择。
举例子来说,一个人跟其他人发生了冲突,会想到生气的后果,以后大家还能不能做同学,朋友,成本与代价。而妖可能只会考虑,能不能让对方付出代价,可以不可以要对方好看,敌我双方实力如何。觉得妖有神通可以潇洒痛快的,当妖比当人好这就是邪道。觉得考虑后果,为将来打算,可以选择性委曲求全的,就是正道。
正邪的区别就在于大家思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差别。正道虽然很多时候,表面上看起来不爽快,但可以让我们越来愈好,比如韩信胯下受辱。邪道很多时候表面看起来快意恩仇,但一定会带着我们走向灭亡,比如吴王夫差。
根据我给这个故事集定五个大章。每章6个小节。
第一章:六道轮回
1. 畜生道
2. 饿鬼道
3. 地狱道
4. 人道
5. 阿修罗道
6. 天道
第二章:七情六欲海
1幻海
2欲海
3情海
4有明海
5无明海
6生死海
第三章:乐土
1. 常乐土
2. 心乐土
3. 身乐土
4. 众乐土
5. 信乐土
6. 行乐土
第四章:劫运
1. 苦劫运
2. 乐劫运
3. 思劫运
4. 有劫运
5. 空劫运
6. 无常劫运
第五章:功德谱
1阳功德
2阴功德
3众生功德
4善功德
5恶功德
6无明功德
因为一个人的见识有限。所以编纂这样一个设定集。来号召大家一起写故事来丰富它。我自己也会不定期的更新这个系列。欢迎大家也踊跃投稿留言交流。
我觉得不错的,也会收录在故事集了。
=======================================》》》
第一章:六道轮回
第一章主要讲的是基于佛家六道概念,众生百态。
准确的讲,是众生迷茫过程中,干的蠢事,错事,无情事,无意义的事。
通过讲这些劳而无功,南辕北辙的故事。让人们反思自己的言行。让人谦卑恭顺,友善众生。
1畜生道
畜生,指的是飞禽走兽、蜎蠕虫蚁等 。据新译《婆沙论》中说,诸有情因造作种种愚痴业,或因身语意各种恶行,堕于畜生道中。《业报差别经》中说,具造十业,得畜生报。一身行恶,二口行恶,三意行恶,四从贪而起诸恶,五从嗔起诸恶行,六从痴起诸恶行,七毁骂众生,八恼害众生,九施不净物,十行於邪淫。畜生道种类繁多,差别不等。
畜生道的特点是只有本能而无人性。只有本能驱使的行为,而没有与他人相处的觉悟。只在乎自己,此时此刻的想法,受一时一刻的事情驱使。因为没有智慧,只能跟随本能的感知行事,而茫然不知后果。生生死死,随性生,随性死,没有远忧,也无敬畏。
2饿鬼道
按鬼类中有夜叉、罗刹等具大威力者,故新译单称鬼,而不加‘饿’字。然旧译之经论则多称饿鬼,盖鬼类中以饿鬼最多之故。据大乘义章卷八末载,所谓饿鬼者,常饥虚,故谓之饿;恐怯多畏,故谓之鬼。此鬼类羸弱丑恶,见者皆生畏惧,穷年卒岁不遇饮食,或居海底,或近山林,乐少苦多而寿长劫远。以昔时贪嫉,欺诳于人,由此因缘,故堕饿鬼道。佛教中著名的布施方法“施食”,对象即是饿鬼道众生。盂兰盆会也和饿鬼道众生有关。
饿鬼道的特点在于,虽然相对于畜生来说,也有一定智慧。但是心智受七情六欲驱使,而不能自制。有时有一定的能力,但行为的目的往往只局限于内在的七情六欲的驱使。逞一己之能,以一己之私定他人好坏。常与自己同欲者沆瀣一气,对满足自己的人与事则充满不屑。
3地狱道
“地狱道”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它可被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除孤独地狱外,其他地狱均为众生之集体共同业力所创造的。造作最重恶业者,会投生于地狱道中,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苦。佛教中的地狱道是真的吗?
地狱道的众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在八大热地狱中投生的众生,受着各式各样的大苦。在有些热狱中,众生会互相砍杀,但却不死去,只能经年累月地忍受不断被杀害之痛苦,完全无法出离。在其他狱中,众生会被烧至七孔冒烟,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铜中煮至皮开肉烂。这些都是过往之恶业力成熟时,所幻化出来的惨况,苦不堪言。在八大寒地狱中,有情众生受着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会被冻封僵立几百亿年之久,却因业力未尽而不会死去。其他地狱的各苦,衲就不在此详述了。总之,地狱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地狱道的人主要特点就是受自身行为业力干扰,而不能顺心做事。他们常常抱怨自己沦落到可悲的境地,抱怨上苍的不公正。但是,假如稍有机会,让他们做事顺利,其招惹业力的恶行就会返现出来。那些不懂得自省,又自以为是的人,最容易跌入此道。
生活中有很多人,看似比别人慢,看似可怜,没有得到老天的垂青,其背后多半都有前世业力障碍。有业力才不至于让他们做大死。没业力,反而释放其内在凶性。
或许佛教里描述的地狱未必存在,但是人世间,因为业力活的像是在地狱里受刑的人却多如牛毛。
4人道
人道,指做人的道理;仁爱的同情心;社会的伦理关系;尊重人类权利,生命的福利,爱护人以及其它的生命,反对残暴不仁的对待其它生命,关心人性的道德理念。
人道其实就是人类共同创建的这个社会文明。因为社会是复杂的,也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也有衰老与新生,好与坏的区别。所以个人在这样复杂的社会里,往往是随波逐流的,也受其影响。
往往是到了一个好圈子就成了好人,到了一个坏圈子就成了坏人。看似是人之过,实际上也是好圈子太少。但好圈子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坏圈子一直坏也有它的道理。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人生经历各种人与事过程中的蹉跎,执念与迷茫的故事。
5阿修罗道
它们是佛国六道众之一,天龙八部众神之一。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因此,它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介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
本质上讲,阿修罗特指在某一方面有专长,有能力的人。他们因为能力出众,可以在与其他人互动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尊重和敬畏。但是他们只顾自己,而没有责任意识。觉得自己想要的时候,这东西对自己才有意义。不想要的时候,看着它毁灭也是一个乐。有分别心,有强烈的尊卑意识,没有普度众生的善心。
6天道
天道是佛教六道轮回中的一道,天道众生居于诸趣之顶,具足威德和神通,所处依报和正报(环境和身体)比余道众生殊胜,故有乐胜和身胜之义。此道所居环境分为三界(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共有二十八层天。
天道众生因前生上品十善业的因缘,得此殊胜的果报。可是,天道也有命终时的苦厄;如:欲天寿终之时有五衰之相(头上花萎、腋下出汁、衣裳垢染、身体臭秽、不乐本座)。五衰现起时,知当必死,心生大忧恐怖,至于色界则有劫难三灾;火灾(烧至初禅天),水灾(淹至二禅天),风灾(吹至三禅天),其中唯有四禅天不受一切灾难,但命终之时,不乐入禅,风触吹身,唯除眼识,余皆有苦,最后言及无色界的四天,此界虽无下二界的粗苦,一旦寿尽定失之时,如坠深涧,生大恐怖。故知六道轮回,天道亦非究竟永生之处,所以吾人应有觉醒,升天非究竟。
天道中人往往是能够顺应环境,了知天命而又愿意混入其中共舞的。他们也因此能和世界,众生达成一致,因此也能得到与人为善的好处。但它们的这些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根源,那就是自己的肉身或者所具有的能力。一旦他们面临死亡,面对失去一切的风险和可能性。就不再能与他人为善。开始堕落。
这些现象,常见于老干部退休前的晚节不保,风头正盛时意外导致的事业衰败。这些情况下下,很多人都会表现出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苦大仇深,执着,怨恨与恐怖。
第二章:七情六欲海
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人内在的七情六欲本能与外感执着招来的烦恼。
虽然说,人生定有目标。但大多数人往往目标只局限于自己肉身的七情六欲。我们在这部分所要讲述的故事,不是否定七情六欲的基础性。而是讲它的局限性,以及在某些时候,是否有一些东西是超越七情六欲,更加高尚,值得人去舍弃一定的低级欲望而成就不朽的。
只有充分的理解七情六欲的特点,意识到它的局限性。才有在发愿上的提高。
有些事不是别人提倡两句,我们附和几声就成的。
这部分也是大多数人生生世世轮回所经历的意义所在。想明白它,修行之路才会显现。
1幻海
《心经》有云: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幻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感知上的虚幻。打个比方来说,因为我们有眼睛,所以才看得到光,才会对疾驰而来的汽车做出躲避的反应。但假如你没有眼睛,你就不会被快速奔来的汽车吓到。
从人生的角度讲,很多事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你坐在老板的位置上,你觉得最能省钱的地方就是工资。你坐在员工的角度,就会觉得自己为公司付出这么多,为啥没有对应的回报。这种因为自己所处位置,自己的感受为中心,换个角度却有自相矛盾的想法,就是所谓的幻海。
人生中有很多事,你追求了一辈子,最后换个角度看它,你却成了最痛恨它的人。
2欲海
我们评价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叫欲海难填。
这部分讲的,就是受欲望驱动,又不懂得节制,最后必然要面对鸡飞蛋打,物极必反的故事。
有欲望没有错,为了欲望努力也没有错。错的就是只有前进,而没有刹车的无节制的贪婪与痴迷。
3情海
情是我们与他人交流时所需要沟通的一种反应。在学会语言之前,我们首先是学会通过表情来与父母建立联系,获得帮助的。
但问题在于,每个人的父母性格,家庭背景不同。可能存在同样事情,不同反应,不同态度的问题。对一个人有用的套路,对另一个人可能是没用的。对一个人撒娇就可以获得的,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需要一辈子的努力才能拥有。
为情所困,就是没法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本能与他人达成一致,从交流中获得幸福与成就的困境。
情有很多种,错误的搭配,不知变通的执着,自以为是的自我感动,都会导致我们与他人之间错误的沟通与痛苦。
4有明海
有明,就是有光亮的意思。
这一部分讲的是思维认知的局限性问题。我们经常受制于我们有限经验的认知去做出决策。在我们看来,在我们经历过的人生中,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但实际上,这世界上可能存在更好的解决方案。只是你不知道,不了解罢了。
这种受制于已知事物中的自满,自卑,绝望与狂妄造就了很多人在困境与机遇面前的烦恼。
5无明海
无明就是没有亮的意思。
这一部分讲的是面对未知的恐惧与鲁莽所造成的问题。
经验或许会骗人,但没有经验,一般人只会陷入绝望与恐怖。很多人之所以抓不住机会,一方面来自于他们不相信经验之外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他们对于未知的无奈与恐惧。
但是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候,我们被动的不得不去面对未知。它看似好像无形无质,却又比有形的东西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6生死海
这部分讲的是开始与结束的问题。
人活着除了身体在运动以外,其实内心也一直在连续的活动。或许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人生缺乏目标而迷茫。但是却不太会轻易的放弃生命。
但是生活中,有一些大的变化就来自于跟过去的告别,来自于对新生事物的开始。人们经常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恋恋不舍,对于没有展开的东西报以质疑。这背后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对过去熟悉事物的依恋情绪。
因为无法直视结束,而没办法重新开始的烦恼在生活中也大量存在。
第三章:乐土
这部分主要讲的是有关生活中小确幸的快乐的事情。换句话说,在各种人生磨难痛苦之中,我们之所以还要坚持继续,除了对无常的恐怖以外,其实还是有一定追求的。毕竟,有的人面对痛苦躺平了,是会选择抑郁自杀了事的。很多人之所以能够迎着痛苦,坚持不懈,就在于他们确实在生活中有所得。
但这种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又不是对物质的绝对占有。而是在无常世界中,能够建立起一方小小的天地,在这番小天地里种属于自己的快乐。
也就是说,世界的复杂,混沌是我们没法干扰的,也没法期待世界根据我们的期望建立起它的秩序。但我们可以在一个小空间,小范围内,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建立起一个人人快乐,人人向往的乐土。
换句话说,乐土不再彼岸,也不在天上,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设计,创造和维护的。
这部分主要讲的故事,就是发现乐土的重要性,探索和建设乐土的过程,见证乐土的意义的故事。
1常乐土
常乐,简单来说就是一直快乐。但我们在这里说的常乐,不是我们这个人无时不刻的一直快乐。而是说的生活中总有某件事,是让我们确信自己拥有,自己能期待和信任的快乐。
简单来说就是安全感。
一个人生到这世上,对于所有新奇的东西,既充满好奇,也充满恐惧。但之所以好奇心能压倒恐惧。就在于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内心总有一样东西,让我们确信自己没事,或者这样值得,会有好的结果。虽然很多时候,这可能只是一种想象,但它确实会影响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的选择和态度。进而影响我们的人生。
一个人最初的安全感可能来自父母对自己的积极回应。也可能来自可以信赖的伙伴关系。等长大以后,这种安全感可能来自对计划与目标的制定,对自己能力与成就的自信。常乐,讲的就是我们可以依靠的那些信心面对困难,创造的那一瞬且永恒的命运。
既它虽然只起到很小的作用,但却永恒的改变着我们的命运。
2心乐土
心乐土讲的就是有关我们心念上的乐土。
智慧的一大体现,其实就在于人会先思考,然后再行动。很多时候通过行动再认识到很多计划与事情的疏漏和错误,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它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但假如我们在脑子里结合我们所见,所闻,推演一番。就可能摒弃掉一些不靠谱的念头,找到更好的答案。
理论上讲,人不可能先天就有无上智慧,正知正觉。他一定是经历了很多事情,才见证了各种因果报应,才明白正知正觉的作用。这是很正常的。
但人与人的差别在于,愚钝的人总是要付出很大代价,才意识到这一点。而有人的只是在心里转瞬思考,就得到了结果。
这就是心乐土的作用。
它不一定是只有善没有恶的。但它却可以在推演过程中,帮助我们用更小的代价理解善恶之分。有心乐土在,我们在物质世界的所作所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安宁。
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有无心乐土的人命运差别,追求心乐土的过程,以及心乐之人面对客观世界的威能。
3身乐土
身乐土可以被视为我们人生的果报的具体体现。
虽然我们可以有无上智慧去避免把生活过得更糟。但是想要把生活过的更好,却是一件更复杂的平衡游戏。
身心健康说起来容易,却很难做到。关键就在于,我们受内外世界多种维度的影响,很难保持平衡。
你今天看到一个人身材不错,异性环绕,产生了羡慕。发誓自己也要减肥,也制定了目标。可是到了晚上,饿的难受,就大吃一顿,美其名曰:没力气怎么减肥?结果是比昨天又胖了2斤。
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人们受各种因素影响,陷入求而不得的困境中,如何觉悟,真正做出有效的改变。最后达成目标的。很多看似是意外的事情,其实都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足,觉悟不够的命中注定。只有对自己命运有足够多的审视理解,并靠着毅力和智慧的加持,才能实现身乐土的成就。
4众乐土
众乐土的众,说的是众人的意思。一个人的幸福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的,因为我们最起码还是可以在了明因果是非以后,控制住自己的一心一意的。
可是从个人成就到众人成就,就更难乐。因为我们在觉悟那一刻,是非对错的改变只在一瞬间,就在我们大脑里做出了重新的布置与调换。但对于别人来说,他们却未必理解和认可你的言行举止。
简单来说,大家看着你幸福,会羡慕你,但不一定会效仿你,他们也可以嫉妒你。即便是跟随你,他们也可以像小孩一样躺平了依靠你,而不是学习你。很多人宁可掠夺你,毁灭你,奴役你,也不愿意去学习你,听从你。
当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修行路。我们在这里讲的主要是在有一定成就后,面对我们成就的不同众生,不同态度,不同行为。如何避免仇怨,如何启示他人,如何互相成就的故事。
5信乐土
信乐土讲的信,是信念,也是信心的意思。换个说法也可以说有恒心,从长计议的乐土。
虽然我们经常说,人的本质就是复读机。但也有那么一些时候,事情不可能是100%的复制。哪怕微小的差别,也会制造出全新不同的课题。
参照经验的我们所建立的自信,是一种在有明之中的“我见过”的想法。可假如遇到的是全新的,完全没见过的课题时,这种“我见过”的自信,就不堪一击了。
有的人在出国以后,见识到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文明以后,往往会陷入一段时间的自我怀疑。道理也就在于,他忽然体验到,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在国外完全不被接纳。自己好像一夜之间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婴儿。
可是过上一段时间以后,在充分的了解了外部世界的运行规则以后,又有很多人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是因为他意识到,跟自己不一样的,不一定就都是对的,都是好的。引入他旧有的经验,反而可以在陌生的异乡获得成就。比如中国人喜欢在国外炫耀厨艺就是这个道理。
这不是一种盲目的保守自信。而是一种从已知迈入未知以后,见证了更广阔世界以后,更加辩证的认识到自己行与不行的信心。是一种对自我与世界更深一步的了解所建立起来的信心。
只有突破了有明,见证了无明的信念,才能带我们跨过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走向未来。
这一部分,讲的就是突破已知,征服未知;从盲目自信到崩溃,再到重新建立自信;从依赖环境的随波逐流到敢于去了解和挑战一切未知的故事。
6行乐土
行就是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心想事成,言出必行的乐土。
当然,我们在这里说的不是违背自然常理的那种幻想出来的狂悖之举。
而是说在了解和尊重自然与世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目标做出合理规划,不出意外的做成我们想做的事。
行乐土的难点在于,常人往往是自我为中心的,以自己的欲望和念头为最大,要求和试图让世界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来满足自己。在客观上顺应世界潮流时这很容易,可假如违背潮流,则会遇到巨大的阻力和诸多不顺。
而具备行乐土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能找到世界与环境之中合理实现自己诉求和行动的途径,甚至不用自己主动付出太大的代价,就可以得到环境的助力。或许这不是一条“立即马上就要”的直线。但它确实比那些自我为中心的狂悖之徒要更加心想事成。
孔子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有这样的评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行乐土的表现。可以说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的目标。
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人从小到大遇到的各种不顺,烦恼不解,从无常迷茫中懂得了解世界,从自我为中心转向对环境谦卑恭顺,最后可以做到心想事成的故事。
第四章:劫运
这一部分讲的是有关自我突破的故事。
所谓劫,就是不好的,对自己造成损害的事情。所谓运,就是自然规律,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所以加在一起,就是命中注定会经历的那些对自己造成损害的事情。
但辩证的说,命中注定的坏事,一般都跟我们自身的业果有关。这倒不是说你做了什么坏事,糟了报应。而是说,当我们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触及到某种环境的天花板。打个比方来说,鱼缸里是养不下鲸鱼的。
我们之所以要遭劫,就是因为我们在某个方面触及了生养我们环境的天花板。你要么突破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要么被它挤压,打回原形,去当井底之蛙。
这个过程中没有所谓的正义与邪恶的概念。有的只是不同大小世界的不同法则。海的法则是越往深处走,就要抗住更大的压强。天空的法则是想要飞起来就要让自己足够轻。当你无意间触碰了环境的边界,可以把他视为一种法则,退回来。可假如你决心要换个活法,或者不得不去找更广阔天地的时候,劫运就是你不可避免的需要突破的东西了。
当然,水平的横移,就像换一份工作一样,到了哪座庙就拜哪尊佛就好了,只能算换轨,谈不上劫数。但假如是段位的提升,那就是内生的成长动力,让你去挤压环境的边界,天罗地网没有地方可逃了。
除了正向的劫数,当然也有自我为主的破坏环境,导致环境对恶人的围剿。也就是所谓的天罚。这种情况,不是这个人能力达到了环境供养的极限,而是破坏环境导致环境塌方。
我们这个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人在作死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劫数,以及他们不同选择所面对的不同命运。
1苦劫运
苦劫运,顾名思义,就是受苦的劫运。我们主观上感受到苦的劫数。
辩证的看,苦难其实是对我们的一种刺激。人对于快乐的记忆可以维持的时间很难超过7天。但是对于痛苦的记忆可以保持一辈子。这就是因为,痛苦帮助我们记录了危险,逼迫我们对一切潜在的不合适的行为与现象做出规避。
正常人从小到大,肯定是要经历一定程度的磨难,进而刺激自己的心智与身体行动起来,有所成就的。
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在经历各种苦难以后,成长的故事。
2乐劫运
有的时候,过分的快乐而没有忧愁,其实也是一种劫难。
比如有的人从小含着金汤勺长大,从小就在老师的赞誉和同学的羡慕中长大,一点苦都没吃过。可到高中的时候,可能一次微小的成绩排名下降,就可以引得当事人抑郁自杀。
再比如有的人过分心想事成,可是也养成了依赖环境的极端保守倾向,最后在大环境改变时,因为无依无靠只能选择自杀。
所以人生中只有快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这种从我们自以为的天堂中不断跌落深渊,最后在绝望中被迫改变,重新做人的故事。
3思劫运
虽然我们之前常说,凡事在心里做个预演,好过莽撞的草率行事。但是也有一类问题,是由于我们在自己的思维壁垒之中打转而造成的劫数。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用自己已知的经验,所能想到的逻辑去面对问题,无论怎样做都是死局,都是悲剧收场。这个时候有的人就会被迫的选择牺牲一些东西,甚至是委曲求全,出卖自己来换得苟存。可实际上,他们只要多走走,多问问,就可以从过来人那里,从其他行业的人身上得到启发。
这种自我感动,自我胁迫的牺牲,自以为绝望的堕落就是思劫运。
它非常常见于年轻人刚入社会时,被各种蒙骗。
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人们在渴望成就的同时,又受限于自己的认知,被迫做出让自己痛苦的决定,产生遗憾与绝望以后,忽然发现这一切不过都是转念之间的自我设限的故事,有的人庆幸,有的人悔恨。
4有劫运
有,就是占有的意思。
所谓有劫运,就是因为占有一些东西导致的劫运。
简单来说,一只杯子只能装下一定量的水。想要更多,不是去找寻更多的水,而是先要把杯子倒空,或者换一个桶。
人生中有很多劫数就来自于我们只知道向外求,求不到的时候愤恨。求到了却也没有维持住,白白浪费。如此往复,浑浑噩噩,除了连累别人,自己无一所得。
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些得而复失,徒劳无功的故事。努力的方向错了,越积极就越反动。
5空劫运
空就是没有的意思。
所谓空劫运,就是当我们所处的环境变了,或者我们的目标变了以后,自身能力不足所带来的劫运。
打个比方来说,你在高中的时候是全市第一名。但你到了全国的最高学府里,可能在特长班里只能是倒数第二。不是因为你的能力消失了,而是你所在的环境和目标对你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变多了。考试成绩第一名可能只是记忆力很好。可学习和使用却需要你有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换了一套标准之后,环境待遇出现巨变的现象。这个现象不是环境要故意为难你,而是新的环境新的境界就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或许你靠原有的能力可以勉强应付,但就是没法再恢复到过去那种地位。这是上升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事情。
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就是在前进过程中,人心态的起伏失落的故事,有的人沉迷于舒适区的快乐,退了回去。有的人忍受困难和压力,自我突破。这里就不是单纯的选择问题了,有很多隐含的因素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做出选择。
6无常劫运
正如人有生有死一样。环境也会有周期性的变化与衰旺。
所谓无常劫运,指的就是我们自己虽然没有做任何选择,也没有违背环境的意愿,但环境却变化了,崩溃了的劫数。
比较常见的就是一个公司忽然换了一个部门领导,直接影响了整个公司的正常运作,最后导致破产。周期性的,就是某些行业的寒潮,大量公司接不到业务倒闭。亦或者有些人生来就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养成了不健康的心态,郁郁一生,亦或者家庭忽遭变故。
这些都是无常劫数。
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人在环境发生巨变时所面临的手足无措与选择,最后所导致的不同命运的故事。
第五章:功德谱
假如人生有所追求的话,除了身心安宁,心想事成,无灾无难以外。可能就是想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或者留下一点什么。这也是人在不断自我成就,挑战困难,一览众山小以后自然而然所产生的想法。
但问题在于,我们自己在意的,我们以为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有意义。可能你一辈子写了几千万字的稿子,等你死了以后,你的后代嫌弃堆放麻烦,干脆就直接都给烧了。你费尽心机救了一只小动物,刚放生就被其他动物给吃了。看起来好像除了自我感动,毫无意义。
所以我们在最后这一章,主要列了一些有意义的故事。讨论的是,到底我们劳碌了一辈子能留下一点什么的故事。
1阳功德
所谓阳功德,就是能看到的,显而易见的功德。
显而易见这个不用解释。其实我们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何为功德。
功就是功夫,需要你有一定能力,一定付出做成的事。
德是一种对人行为价值的表述。比如你吃饭插队只顾自己,这就是自私自利。你知道排队这叫守规矩。你能让大家都遵守秩序,都吃上自己想吃的饭菜,这就叫有德。
所以,功德其实就是靠自己的能力做成一些对自己,对大家都有正向意义的思考周全的事。
它的作用不是在某一个案例里,给谁带来了多少好处,而是在于大家因为你做的稳妥,每个人都能够自发的遵照你的行为行事。
所以,阳功德其实就是面对一些复杂困境,有智慧和德行的人示范给大家看,由乱到治的故事。
2阴功德
阴其实就是隐性的,含在里面的东西。
人们常说的阴德,就是指你做了有意义的事,但别人不知道的功德。
有很多人对于功德的理解,是认为别人鼓励和赞同你,这才是做功德的意义。所以很多人基于这个偏颇的逻辑,往往都喜欢做显功,甚至是李代桃僵的用别人的事迹来吹嘘自己。
可实际上,阴德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在发生作用的时候因为不被人所知,所以会给你在人群中制造一种潜在优势。让你脱颖而出。有点类似独家秘方一样的东西。虽然在中国传统里,讲阴德,往往是说你做了好事,鬼神也会给你记着。好像没有鬼神,做好事藏着就没有意义一样。这就完全跑歪了。
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一些做了,但不能被人们所理解,但又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提升自己,家庭或者身边人气运的故事。看似神秘,但却又很有道理,被人们所追崇的秘法。
3众生功德
众生功德讲的就是众生一起做的好事。
跟一般的阳功德所不同的地方在于。阳功德只要大家效仿就可以自觉做到。但是众生功德,是通过一种复杂的组织关系,对人进行的调配与管理才能成就的。
往小了说,它有点像企业文化。往大了说,它是社会运作的基本道德,法律,价值观的体现。
假如从组织和政权的角度讲,好像这些东西是一种必须想要有,才有资格做的权力。
可实际上,它是人人做得,人人需求的东西。
当大家对生活中某些问题一筹莫展时,总是希望有一个带头的来引导他们团结合作,共克时艰。一件事,就可以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念头,就可以让人们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成就不同的功德。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这样的机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
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时与事,众人与领袖之间相互成就的故事。
4善功德
在这里善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能见他人好的祝福心态。
所谓善功德,就是乐见其成的功德。
人在蛮荒时期之所以会有一种嫉妒与破坏的本能,是因为他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认为,在有限的资源下,你多得到一点,就代表着我少占一分。我虽然现在没抓到猎物,但只要你抓不到,我就有机会能抓到。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零和博弈的思维。
但这样的心态很显然是不太能建立起特别大的族群规模的。况且族群之间也有竞争关系。因此嫉妒和破坏是人类刻在基因里,不太可能被消除掉的一种本能。
但是,与人为善在族群内部,确实又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凝聚力,让更多的人团结合作,这才有了文明。这也是现实。
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乐见其成的故事。或许在看到别人成功时,我们短期内没有得到争斗所带来的那些好处。但从长远看,个人的成就终究会带来族群的收益。重点讲的是,我啥都没做的祝福和我拼尽力气也不让你好过的区别。
5恶功德
在有些时候,恶也是一种必要的存在。当然我们在这个说的不是价值观上的恶,而是人本能的某种恶。有句话叫做“用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好人,善人,就默认为别人也一定是好人和善人。
正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道理就在于不是我们用自己的手段感化了恶人,而是让恶人意识到恶行互相伤害的后果。
有的时候,对于没有智慧,堕入畜生道的恶人来说,讲道理就像对牛弹琴。你让他自食恶果,反而能让他觉悟到自己恶行的错误。
这一部分,讲的是善人受伤,恶人与恶人相互折磨,最后皈依的故事。关键不适用更强的手段镇压了恶人,而是用恶人自己的逻辑去对付他自己,忏悔的故事。
6无明功德
无明功德指的是那些没有计划,但是确实造成了深远影响的功德。
阴德是不为人所知,但是我们自己在做的时候是知道的。
而无明功德是我们自己做的时候,其实也不太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但总的来说应该会有不坏的结果。
这一功德最难的一点,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去推算自己做的事,应该不会造成恶果,应该是有一些好结果的。人在确定性中做事是笃定的,有分寸的。在不确定性中做事,往往是不知轻重的,容易过犹不及的。
所以常人可以基于自己的价值观,既定的生活经验去做事。而圣人则是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做着有益于未来的事情。
这一部分,讲的是人好心办坏事,坏心办好事,出现人生迷茫,最后通过开示或者总结,明白了未知道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