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粉饰撤军占了大便宜,中方人士否认,想撤没那么容易

目前中印边境地区温度越来越低,但双方一线部队还在摩擦点对峙,这对后勤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种背景下,印媒开始疯狂炒作所谓的“撤军计划”,究竟是何目的?又暴露了什么?
在第八次高层会谈后,印度多家媒体指出双方已经开始从“摩擦点”撤退。而《印度经济时报》甚至还称双方商定了分阶段撤退的具体方案,第一步是,双方将在签署协议后的3天内,将装甲车、坦克等设备从加勒万河谷的摩擦点转移到各自的后方基地;第二步,解放军从第4指退到第8指,而印军撤回到第2-3指之间;第三步,商定完成在班公湖南岸沿雷桑格拉,穆赫帕里和玛加尔山等地区撤退。报道还强调,中国“更愿意”缓和紧张局势。

很明显,印度媒体公布的“撤退方案”对他们更有利,看似他们占了更大的便宜。一直以来印度对实控线都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单方面认为“第4-8指区域是印边防部队巡逻区域”,印度这样混淆视听根本就没有谈判所应该有的诚意。
对此,《环球时报》援引中方消息人士消息指出,印度媒体提及的“撤军方案”并不准确。而印度是想通过这种混淆、夹带私货的报道,来体现印军的强势,抚平民众情绪以及避免反对派的指责,印媒这种“带节奏”报道早已炉火纯青。与此同时,也侧面揭露了印军的窘境和急迫心态。

最近报道得知,印军连最基本的防寒服问题都还没完全解决。虽然两军都需要面对残酷的高原环境,但是后勤却有着天壤之别。目前解放军已经低调配发了全套作战、巡逻防寒被装,此前印媒卫星图也发现中方在班公湖建造了新营房,我们还投入了新的拆装式保温方舱,后勤甚至还细节到保温菜窖、保暖壶、热水淋浴、吸氧等。
此外,在10月份曾有卫星图显示,中方已在洞朗地区修建了一条长500米的隧道,隧道的目的就是确保进入该地区的道路在冬季也能通行。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还以为印军起码有棉质帐篷,但最近印度社交媒体一张图片引发热议,照片显示印士兵躺在雪坑里,比想象的还要糟糕。至于印军后勤究竟准备如何,只有他们心里清楚,所以才会如此想要撤退。但想撤没那么容易,直接撤对内不好交代,所以印媒要粉饰出印军占了大便宜的假象。实力跟不上野心,就是这么尴尬。